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李嘉诚没跑脱,那才是问题
2015-09-21 09:13:57   来源:360看点   评论:0 点击:

  9月16日,英国反垄断机构竞争与市场部门发布了一封声明,称正在考虑审查此前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提议收购英国移动运营商O2的交易。
  
  就在4天前,了望智库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好了,这下是外国人堵住了李嘉诚。
  
  时间相隔这么近,巧合得让人生疑。
  
  让人生疑的还不止这个巧合。《别让李嘉诚跑了》刚刚发布的时候,一堆党媒站出来,分别以商量、劝导、质疑、嘲讽、嗤笑乃至喝斥的口吻,表达了对这篇文章的不同意立场。比如说环球网报道,半数网友认为“别让李嘉诚跑了”是道德绑架;比如说中国青年网发问:李嘉诚跑了又何妨? 再比如央视评论员纳闷:别让李嘉诚跑?市场经济容不下江湖规矩……等等。
  
  近年来,像这次这样开放式的媒体论战十分少见。更罕见的是,党媒这次的观点竟然与社会主流意见不谋而合。由于风声紧,像这样的主流意见近年来已少见于媒体,多见于酒桌。
  
  另外,《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的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被人认为是酒桌上的的某种阴谋论。要不然,它就是某些左派的内心OS,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该文洋洋洒洒,行文直白,用意凶狠,标题还这么惊悚,把只需要“你懂的”的内容全部诉诸文字,而该文还流传到了民间。这件事本身就诡异得让人生疑。
  
  还是说,其实是“他们”已经不打算把这些原本不好说出口的内心OS,要大张其鼓的公之于众?
  
  另外,李嘉诚从大陆撤资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举动,但这篇文章却于最近才发出,而发出后马上李嘉诚就被外国人刁难……我觉得我一定想多了。
  
  这么一篇由智库提供的内容,他本来应该以内参的形式上达天听,却不小心被我们知道了。我宁愿觉得这是个乌龙。
  
  因为如果不是,难免让人细思恐极。
  
  有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不知道的。《别让李嘉诚跑了》说,李嘉诚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但正如中国青年网评论称,“中国经济本来很平静的,即使经济下行压力大,即使李嘉诚在不断撤资,但民众还是信心满满,没见什么悲观恐慌情绪蔓延。倒是这篇文章让人心里一惊,心想中国经济难道出大事了?”
  
  你看,有些事,往往就是因为被禁止了,然后才被人知道了。“本意想以此坐实李嘉诚道义失守、制造恐慌,不想正是‘不要让李嘉诚跑了’这样气急败坏的嘶吼才是恐慌的真正源头。许多人以此判定李嘉诚撤资的英明。正如一家银行遭遇一场风波,这时候贴一张限制取款的告示,只会刺激储户疯狂挤兑。”
  
  如果你不想引起恐慌,最好就不要说出“恐慌”这个词。
  
  再比如,《别让李嘉诚跑了》里面又说,“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其实,纯洁如我,以前并不知道原来盖房子的要跟当官的“走的很近”呀。
  
  当然了,以前他们走得很近,那毕竟是过去了。现在盖房子的要跑了,你又不让人家跑,难道要继续让他们“走的很近”吗?
  
  国家正在大力反贪腐查政商关系,你这么写,是几个意思?
  
  文章还说,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说到道义,央视评论就说了,“讲道义在过去叫‘江湖规矩’”。说到江湖规矩,笔者在一篇网络文章《李嘉诚:我就是一个商人 没有更好的选择》里看到一段话:
  
  “回到当年,我选择与官方进行合作,官方在政治上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本质上依旧是一门生意,尤其是风险和利益同在且巨大的生意。我感谢当时的官方和政府,我也帮助了他们,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让香港乃至全球商界对中国更有信心。在本质上,我们可以相互感恩,但是互不相欠,这就是生意。”
  
  我觉得,这个回答说得也很符合江湖规矩啊。虽然这肯定并不是李嘉诚本人的话,但我相信,李嘉诚的内心OS也会是这样。
  
  看吧,你一来我一去的论战,我们把双方的内心OS都给说出来了。
  
  相对于那个表面上堂而皇之的言论PK,这种内心OS的交战,更让人觉得紧张啊。
  
  如果有人让你猜谜,但谜底已经出现在谜面上了,那说明他就是要让你知道谜底啊。
  
  为什么要让你知道谜底?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次“钓鱼”。知道谜底的人一定急于说出答案,你看这么一来,大家的内心OS都给钓出来了。
  
  既然被钓出来了,笔者也谈谈自己的内心OS.1980年,“造船大王”包玉刚想在北京捐建一座饭店,唯一的要求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包兆龙给饭店命名,但是热心却遇到了冷面孔。最后邓小平出面拍板答应了包玉刚的要求。
  
  邓小平的一句话可以诠释当时中国对这些企业家的迫切需求,“搞得不好,谁还来呀!”
  
  商人是逐利的,意思就是哪儿有钱他去哪儿。来了就跑不脱,谁还来呀?
  
  再说说真正的官方意见。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回答香港无线电视记者“李嘉诚撤资”相关提问时表示,“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你看,我们的官员们在回答任何问题时都像是在出谜题。但相比《别让李嘉诚跑了》这个拙劣的谜,连副主任出的这个谜就高明多了,至少谜底没有出现在谜面上。
  
  但谜底我已经猜出来了,那就是,“中国,不是来了就跑不脱,而是来了就不想跑。”
  
  鼓掌。

相关热词搜索:李嘉诚 问题

上一篇:“务实”是干部的成事之本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