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新华网评:护短“问题干部”绝非真“疼爱”
2012-08-25 11:52:23   来源:和讯网   评论:0 点击:

  何勇海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陕西汉中镇巴县盐场派出所所长谭代彬在公休假期携妻驾公车旅游,违反警车使用规定。8月16日,该县政法委免去谭某派出所所长职务,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网友和专家质疑处罚力度不够,当地回应称,“因为这是第一次发现,考虑到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所以相对来说,处理的时候可能轻了一点。”
  
  近年来,类似“培养干部不易”的说法,公众见得不少。对此,既有学者提倡: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好好关怀各级干部;但也有官员呼吁: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我们更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积极挽救犯了错误的干部。应该怎样对待犯错的干部,可谓各有主张。然而在一些地方,“培养干部不易”似成宽容“缺点干部”、“问题干部”的潜规则,一些“问题干部”被从轻处分,或者被免职不久后又悄然复出。
  
  培养干部的确需要成本,因为他们是党和政府花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挑选出来的,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虽然干部培养成本很难精确计算,但这个成本显然不会很低。培养一个干部虽不易,纳税人供养一个干部更加不易。仅拿公车私用来说,这种腐败行为就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怪不得有老百姓戏言,领导干部“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对这种“屁股底下的腐败”,就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政府培养一个干部虽不易,培养一个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干部则更加不易。甚至可以说,与其说“培养干部不易”,不如说“造就清官更难”,因为老百姓真正最需要的,不是公车私用、养尊处优的干部,而是廉洁清正、为民谋利的干部。从这个角度看,完全有必要严厉处罚违法乱纪的干部,同时警示其他为官者常修“官德”。而以“干部培养不易”为由从轻处理,则无异于给其他干部违法乱纪留了“口子”。
  
  当前,肃清吏治尤为紧迫。近日,中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接受新华社专访时称,目前我国反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腐败和反腐败当前正处于相持阶段。可以说,以高标准、严要求从严治官,乃是人心所向。如果因为“培养干部不易”,就对“问题干部”放他一马,纵容他的“小恶”,待到形成“大恶”之时,代价将是十分沉重的。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以护短甚至包庇等方式葬送一个干部,可能就在一瞬之间。
  
  【网友热议】
  
  新华网友“禹海君”:培养干部不易,维护公平更难
  
  相比干部培养难而言,维护法律公平正义更难。而后者于整个社会进步来说,意义却是举足轻重的。若事事强调特殊,强调难处,任何一部法律都会形同虚设,法律应有的公平正义就会荡然无存。就此而言,我们期待相关方面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在履职过程中能够真正以法律为准绳。
  
  新华网友“邓子庆”:处理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在民间社会越来越诟病公车私用的时下,各地在处理该问题应当越来越严肃。否则,“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姿态何以以儆效尤?尽管当地称“以后不会像这样处理了”,但公车私用是中国的老问题、难问题,各地都为之头痛,当地又有何底气做到“下不为例”呢?
  
  新华网友“杨国栋”:“以后不会”更像是敷衍公众
  
  “培养干部不易”也不是从轻处罚违纪干部的理由,这只会让受罚者和其他人更不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反正相关部门舍不得下重手处理干部,犯点错没啥大不了的。“第一次发现”也该严惩不贷,否则怎么能阻止其他人重蹈覆辙?“以后出现这些情况,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处理了”的说法更像是敷衍公众,真要出现同样的现象,谁能保证不会照此处理?恶例一开,后患无穷。
   

相关热词搜索:新华网 护短问题

上一篇:公交车上五记响亮的耳光刮痛了谁
下一篇:乘客维权,请不要拿服务人员撒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