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嘉华世达眼中的西方罢工文化
2013-08-28 14:05: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6月11日,加拿大外交官就开始举行小规模的罢工,抗议加拿大外交官与从事同类工作的普通公务员的工资并不相称,希望提高工资实现同工同酬。到了6月底罢工进一步升级,包括北京、上海和香港在内的加拿大最大的15个海外签证处理中心的一些工作人员停止工作。这一系列的新闻对于预留学加拿大的学梓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已经申请签证正在等待结果的、计划申请签证的、甚至是正在做加拿大留学规划的学生和家长们纷纷打电话到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嘉华世达加拿大部门来咨询,我们该怎么办?
  
  嘉华世达的留学专家告诉我们,罢工肯定会对签证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还不至于会使得大家感到恐慌,做好方方面面的计划,留学加拿大还是进行时。好消息给大家,7月底在中国区域内的罢工已经停止了,所有的签证工作已经步入正规,目前的签证处理周期已经恢复到罢工之前的状态,请同学及家长们放心。
  
  避免留学签证受罢工影响的对策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嘉华世达加拿大部门留学专家指出,参与罢工的官员只是少数部分并不是全部,所以赴加拿大签证的处理周期只是暂时性的变缓,但并没有停止;加拿大使馆在官方网站上已经标注出目前签证处理周期,千万不要道听途说。为此,我们将嘉华世达对于加拿大签证的预防措施公布如下,供学生和家长们参考:
  
  1、必须准备好完整的申请资料,并将资料标注清晰,便于签证官审理;
  
  2、尽可能早的递交签证的申请,如遇到录取通知收到较晚的情况,务必让加方学校出具延期信函;
  
  3、及时通知加方学校,学生签证的进展状况,便于学校做好应对的准备;
  
  4、对于双录取的学生,可将录取延期至明年春季,给自己更充裕的准备时间;
  
  5、已经递交签证的学生,注意了当前SPP和SDS计划的学生签证周期为10个工作日之内;普通签证学生签证周期为6周;短期访问签证周期为3周;返加签证周期为1周;
  
  国内拟赴加留学人员计划依旧
  
  为了了解国内群众对加拿大罢工事件的看法,我们对一些咨询赴加留学和已经递交签证的申请人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在对罢工事件颇有怨言并且存在顾虑的同时,并没有打消赴加留学的意向。受访者表示加拿大良好的公立教育体制和稳定的留学后移民政策相比这次突发的临时性罢工事件来说,更具有正面的吸引力。委托有经验有资质的留学公司办理留学或进行咨询,对于申请人来说至关重要,在做留学规划时会帮助申请人留出充足的时间办理签证,象罢工这样的突发事件造成的审批进度延缓,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学申请人来说影响是有限的。
  
  加拿大是欢迎中国学生的,十年来中国赴加拿大留学的学生数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中国留学生数量已经跃居第一位,远远超过了印度等国家。截止到2012年底,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8万人。而加拿大每个省也都推出了扩招中国学生的计划,比如西部的卑诗省就指出,希望2013年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可以增长50%,而这个生也是中国学生会选择留学地点的主要省份。
  
  加拿大的罢工秩序
  
  虽然罢工风波在国内暂时平静下来,对于申请人的影响也逐渐淡化,但是人们不禁要问,罢工事件为何来的如此突然?为什么远在中国,甚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职员要参加加拿大当地组织的罢工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都源于罢工背后的组织者“工会”。以加拿大这次罢工为例,其组织者“PAFSO”,就是一个工会组织。“PAFSO”全称“TheProfessionalAssociationofForeignServiceOfficers”,中文译作加拿大“外交人员专业协会”。
  
  与“PAFSO”一样,加拿大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工会,无一例外,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帮助工作者在其利益和权益受到侵犯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拿大工会从规模和级别来看,依次分为联邦级工会、省级工会和市级工会,每一级工会都会分设有各个不同行业的专业工会组织。自19世纪初开始萌芽以来,加拿大工会体系在经历了20世纪初到90年代的辉煌时期之后,如今已经渐渐进入了平稳期,工会的入会人数和新开设的数量都逐渐趋于稳定。
  
  与国内尚不成熟的工会体制相比,加拿大工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工作,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医疗都与工会密不可分。在加拿大,你出门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公共交通系统罢工,而无法准时上班;你需要邮寄物品时,可能遭遇邮政人员需要“休息”几天;甚至在你看病时,发现医护人员居然都“停工怠工”;更不用提教师们在争取自己利益时,让你无缘无故多休几周甚至几个月。虽然这些“罢工”行为让人们怨声载道,但是当你问到加拿大人对于工会的感觉时,大部分人还是会告诉你:我们需要它。因为工会所扮演的,是帮助居于弱势地位的员工们与企业主和管理者进行谈判并争取合法权益的角色,当你所处的行业或者你自己遇到不公的待遇时,你会发现工会确实必不可少。
  
  一般当人们被一家公司录用的时候,都会有工会的工作人员首先联系你进行关于工会制度和你的权力义务的介绍,之后在你确认加入工会后,工会会在你每个月的薪水中扣除一部分作为会费。这一部分费用汇总之后,作为工会日常运作和人员开支的重要部分,所以当你遇到问题找到工会时,工会会非常积极地帮助你进行谈判或者维权活动,因为你“供养”他们。
  
  另外,在一些小型的公司或者雇主比较“精明”的公司中,由于种种原因,工会并没有成功建立,这样的情况下,所在地区的地方工会组织就会悄悄地联系基层员工,来争取募集到足够的支持者建立工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工会在加拿大相当活跃,但是工会提供的保护一般只针对基层工作人员,一旦你晋升到管理层,工会对你的保护就会大大减弱,这也是工会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摸索出的最大限度保证平等的制度之一。这次签证官罢工事件,之所以表面上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对签证处理工作影响有限的原因,也是因为中高层的管理者都没有参与罢工。
  
  这次罢工事件虽然造成了国内群众赴加计划的延误、变更,甚至取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会制度对于每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尤其对于即将赴加留学的申请者来说,远在异国他乡,能够有一个可以信赖并且足够强大的组织为自己提供保护、争取权益,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
  
  西方国家的罢工文化
  
  在西方社会,罢工已经成为一件令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可以说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总体来说,工会是社会发展和商业规范所必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工会的存在,权利的天平才不会是向雇主一方倾斜,它会大大削弱雇主的权利,让他们更好的受到法律和法规的约束。同时,工会也能有效地提高政府法规和法律在执行时的效率。
  
  其实,除了加拿大以外,西方国家的罢工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都是罢工较为频繁的国家。
  
  美国
  
  美国对于罢工的态度相对强硬,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尽量避免大规模罢工事件的发生。比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某些事关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行业不得罢工,并对罢工运动中的某些行为做出了规范:工人罢工不仅拿不到工资,而且还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职位。相应的,工会都有罢工准备金,用来补偿工人因罢工受到的经济损失。美国法院会在罢工运动违反现行法律的情况下介入,做出相应裁决;美国政府也会在必要的时候介入罢工运动。
  
  总体上来说,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劳资关系走向制度化。罢工成为工会及工人追求公平以及利益的有效手段,虽然时有发生,但从未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反,合理的罢工推动劳资关系向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英国
  
  在外国人眼中,英国人的罢工更像是一场全国性的大聚会和大宣泄。熟悉英国社会福利的人一定会说,英国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英国人也一定会反驳:罢工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在为后代子孙和国家而行动,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法国
  
  法国可能是世界上“罢工文化”最为繁荣的国家,宪法赋予了公民罢工游行的权利,法国人可能因任何事情随时准备走上街头,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呐喊”。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五天大罢工、天天有游行”的说法。
  
  据统计,法国人在对2003年至今的20多次大型示威、罢工的后续调查中,高达53%的民众表示支持和包容,反对者只占29%。罢工在法国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后,不但成为一种表达诉求的方式,也成为人们聚会、交流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法国的“罢工文化”并非为所欲为,它一方面包括了罢工者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包括了罢工的“规矩”。根据法国法律,要罢工,必须提前5天递交申请,其中要注明罢工原因、领导者、罢工队伍游行路线、具体活动时间和持续时间长短。获得批准的游行,警车为其开道、警察协助维持秩序。罢工游行时,罢工者须爱护公共财产和公共设施,不妨碍警察执行公务,否则要依损赔偿。此外,媒体会提前几天不断滚动播出罢工的消息,提醒民众安排好工作、生活和出行计划。
  
  荷兰
  
  在荷兰,工人们的罢工就像是跟政府玩“过家家”。常常是一个星期前为增加报酬,阿姆斯特丹的公共汽车、地铁、电车、轮船等行业的工人刚刚罢工24小时,一个星期后他们又会因为谈判不顺利继续开始罢工。罢工来的也快,去的也快,老百姓似乎也习以为常,极少听到任何的抱怨声,城市生活也依然井然有序。
  
  孟加拉国
  
  亚洲国家的罢工比较少见,其中要数孟加拉国尤为突出。不过他们的罢工完全不似西方国家那样可以达到娱乐大众、获取权利的双赢局面,而是非常惨烈的党派、阶级斗争,其结果也是劳民伤财。特别是从1991年孟国建立民主政治以来,大罢工的频率急剧增加。据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报告,孟加拉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年损失GDP的3~4%。在1995-2002年期间,孟加拉国总共暴发了611次大罢工。报告表示,孟加拉国目前一半的人口仍处于贫困线以下,如果少举行一些罢工,多进行对话,则有利于减轻国家贫困状况。
  
   

相关热词搜索:嘉华 世达 眼中

上一篇:决不变海待,嘉华世达告诉你应聘秘诀
下一篇:原氏生发豆让黄先生重拾战胜脱发的信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