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蒙山:“东绸西移”时代的新“丝绸之路”
2013-07-03 11:51:2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桂工网讯:一个既不沿边,又不靠海,既没有区位优势又没有交通优势的边远山区县,在数年之内迅速发展,培育出一个年产值15亿元、富民强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蒙山县的“丝绸之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其成功之处和发展中面临的“瓶颈”又将给“东绸西移”时代的广西茧丝绸产业以怎样的启发?

  \

蒙山县文圩镇大龙村桑园

 \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蒙山县五丰丝绸公司调研

    \

      蒙山县丝绸工业区生产场景

         抢占全区丝绸产业高地

  “现在我们广西的蚕茧产量占到全国的37%左右,生丝产量占全国的23%,从桑蚕到白厂丝(缫丝),绝对是全国第一。但是丝绸产业这一块长期处在‘有丝无绸’的阶段。就目前的情况,蒙山县的丝绸产业在全区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自治区也把我们蒙山的丝绸工业列为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工业区。”蒙山县副县长李世超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练白、印染、服装、家纺等企业,这样,桑蚕茧丝绸,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快速发展,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领先的丝绸产业园区。”

  从“东桑西移”到“东丝西移”,再到“东绸西移”,广西的茧丝绸产业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时期,成为广西的一大特色产业。现在有一个说法,“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截至2012年,广西的桑园面积、蚕茧、生丝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但是,这一条产业链的纵深产品——丝绸,却才刚刚起步。而蒙山县正是从纵深产品——丝绸产业上着力,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引导,以丝绸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丝绸产业“航母”,走出了一条“东绸西移”时代的新丝路。

  目前,蒙山县工业集中区已进驻丝绸企业13家,拥有高档剑杆织机220台、梭织机500台, 产能2000万米,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丝绸产能、产量均跃居广西首位。

 

“东绸西移”抓住历史机遇

  “现在我们广西,不少地方的白厂丝加工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他们也想上丝绸产业,为什么他们没搞成,我们搞成了?”蒙山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吴科感慨地说,“我们也是走了很多弯路的啊!”

  “当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记者问。

  “丝绸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对于技术、人才和设备的要求都很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引进的企业,我们原有的缫丝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就通过招商引资、股份改制,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来弥补。最关键的,就是专业人才,因为织绸产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非常高。”

  怎样集中解决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难题?蒙山县充分利用“东绸西移”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经济实力、技术力量雄厚的东部丝绸企业进驻,充分利用东部企业成熟的技术、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场销售网络,推动茧丝绸产业向纵深发展。为此,蒙山县通过网络、代理、会展等多种渠道招商引资,并先后在浙江、江苏等丝绸深加工发达地区对接企业,积极推介蒙山丝绸园区的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邀请当地企业到蒙山考察,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

  目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和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之一的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已落户蒙山,华虹股份旗下的广西华虹绸缎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枕水人家丝制品有限公司也相继进驻蒙山县丝绸工业园区。其中,广西华虹绸缎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先进的剑杆织机32台,具备年产真丝绸缎180万米的生产能力,预计2013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广西枕水人家丝制品有限公司项目预计总投资2.18亿元,计划上马剑杆织机76台,建成投产后可年产丝绸500万米,年产值达2.5亿元左右。

  此外,由“浙江桐乡五丰丝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创建的蒙山五丰丝绸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落户蒙山茧丝绸深加工产业园区,该公司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丝绸深加工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生产车间、产品研发中心、职工宿舍等建筑面积16500多平方米,采购E58型剑杆丝织机24台。2012年实现销售额3500万元,预计2013年可达1亿元。

  根据计划,园区将以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为主导,推进丝绸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和扶持10个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2个产值超过5亿元、带动能力较强的大型丝绸深加工企业集团。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茧丝绸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鼓励采用先进设备发展缫丝、绢纺、织造、精炼、丝绸家纺等加工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生态园区和新型丝绸产业集群。

  “筑巢引凤”承接产业转移

  “工业就是抓织布。”蒙山县副县长李世超说。

  “集全县之力,发展优势工业,就是我们的丝绸产业。”蒙山县政协副主席、总工会主席、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吴科说。

  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蒙山县倾全县之力,国土、住建、财政、税务、水电、物价、环保、人社、安监、科技、质监等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丝绸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政府主导,高标准建设。按照“集约用地,合理布局,功能齐全”的原则,蒙山县倾全县之财力,高标准做好丝绸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7000万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重点招商,高门槛准入。重点从熟悉或从事丝绸行业的企业中招商,重点到浙江、江苏等丝绸深加工发达地区招商,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上马先进剑杆机、投资强度大、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丝绸深加工领军企业,优先安排土地。

  为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人才升级更新,蒙山县对符合条件的入园区实行多项补贴、补助政策,包括,购机补贴:企业采购全新的剑杆丝织机,价格在每台35万元以上的,县政府每台给予10万元的补助;企业采购全新的前道准备设备的,县政府按企业投资300万元补助50万元的比例补助给企业。员工培训补助:企业进入正常生产时,县政府按每台剑杆丝织机补助5000元作为企业培训员工的补贴。工艺创新补助:企业进入正常生产时,县政府按每台剑杆丝织机补助5000元作为工艺创新补贴。同时,蒙山县着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成立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队等机构,在银企对接、融资贴息、证照审批、工业用地、用工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

  周到的服务、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共同营造出优越的投资环境,让蒙山县丝绸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壮大,丝绸产业呈现出“滚雪球”的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入驻。截至目前,入园丝绸企业包括华虹、五丰、枕水人家、辉明、华顺等丝绸生产企业,八桂蚕坊、华虹绢纺等绢纺、家纺生产企业,以及茧丝绸贸易、仓储、织机设备营销等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茧、丝、绸及家纺、服装产品加工产业链。

  “因为产业集聚已经成了一个气候,现在落户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对于企业来说,厂家越多,配套功能越齐全,产业发展越兴旺。”蒙山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吴科解释说,“企业是奔着产业集聚的大气候来的,是冲着我们的优惠扶持政策和良好服务来的。”

 

“以人为本”重视职业教育

  “培养一个丝绸深加工专业的技术工人至少要花费3万元,相当于培养一个大学生。”蒙山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吴科说。

  “为什么丝绸深加工专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这么高呢?”记者问。

  “一个,原料珍贵。丝绸工业的原材料是用克来计算的,一个工人浪费8克丝,老板就要亏本。”吴科解释说,“再一个,织绸工艺的技术要求很高,一批绸缎,如果掉一根丝,断一根线,就卖不出去。”

  在园区内广西华虹绸缎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记者全程目睹了各种“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织造设备控制下的近乎艺术一样的现代织绸工艺,不由得对现代科技巧夺天工般的创造力感慨不已。在“整经”的工序前,几百根纤细、闪亮的丝线经过整经机,精密排列、整齐有序,犹如划出一道白虹,其工艺技术之精密、复杂,可想而知。

  据介绍,现在蒙山县丝绸工业园区主要采用的高档真丝剑杆织机,每台价值在40万至50万元之间。每台剑杆织机每年需要流动资金150万元以上,年产值500万元。

  与现代高科技先进制造设备相呼应的,必然是掌握先进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为解决丝绸工业发展中遭遇的技术、人才瓶颈,园区管委会一方面从江浙丝绸工业发达地区聘请技术专家,帮助和指导各企业开展生产;同时,坚持“自力更生”,为丝绸工业的长远发展积极培育、储备专业人才。

  从2011年起,该县职业中学每年招收100名丝绸深加工专业的新生进行学历学习培训。这些学生不仅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定期送往江浙发达地区的丝绸生产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品质;同时,以该县职业中学为企业用工培训基地,开办各种短期班、培训班,确保企业用工需求。

  产业主导统筹城乡发展

  “华虹股份的年产值有3.5亿,但是我们的纯利润只有1000多万,其中差不多有50%的收益归于农民,所以说这个产业确实是一个惠农、利农的产业。”广西华虹绸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办主任韦伟说。

  “这个产业发展起来,农民从中受益非常大。全县农民每年可以得到1亿至1.5亿的收入。”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莫运才说,“可以算一笔账,以卖蚕茧来说,一个成年劳力每年可以养10批左右,一批养2张,一个月2批,从5月到10月,大概就是半年时间。一批大概可以收蚕茧100斤,以现在的收购价每斤20块钱计算,一年养10批下来,就是2万元。”(一张蚕的蛹头数大概在2万至2.5万粒之间。)

  从蒙山县城出发,在前往文圩镇大龙村的路上,两旁桑园遍布,分布在房前屋后,碧绿、肥硕的桑叶在盛夏的阳光照耀下,葱茏鲜绿,郁郁蓊蓊,映衬着远处巍峨的青山,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我们每个乡镇都有桑蚕办,指导农民怎样种桑养蚕,“蒙山县蚕办主任廖锡光介绍说,“蒙山县现有6万多亩高产稳产的桑园,保证蚕业的发展”。

  茧丝绸深加工产业作为工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既可以有效调控产业结构,又可以转移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既是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经济增长点。

  工业化、城镇化是当前中国政府关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大战略和大主题,但是具体到各个地方就必须因地制宜。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也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而且,“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城镇化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否则就搞不下去。”蒙山县丝绸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科说道,“很多地方,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个事实。城镇化让农民进城,但是农民进城必须要有工作,不然怎么生活?农民在企业、公司打工,有稳定的收入,就可以在县城买房子,然后城镇化就逐渐实现了。”

  城镇化意味着把大量的农民富余劳动力转化成产业工人,这必然涉及一个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农民应该去学什么技术?或者说应该怎样培训农民,这个问题谁说了算呢?是政府,还是农民自己?

  “农民学技术,他要马上看效果的,不然也不会去学。因此,培训农民必须有针对性。”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吴科说,“现在我们的丝绸工业园区,有很多企业进驻,这样就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然后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让他们学有所用,增加社会就业,可以缓解企业的‘用工荒’矛盾。”

  根据蒙山县“丝绸产业园五年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园区将上马高档剑杆织机1000台,年产真丝面料达到6000万米,炼白、家纺企业进入园区,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利税总额3亿元,净利润1.8亿元,新增税金1.2亿元,安排2380人就业。

  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园区规划工业用地9490亩,有剑杆织机5000台及配套的络丝、捻丝、并丝、整经、检验等辅助设备,年产真丝绸面料40000万米,总投资220亿元,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年税收36亿元,实现30000人就业,丝绸产业园区人数达到45000人以上。园区与县城连成一体,成为县城新区,使县城人口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从蒙山丝绸工业园到广西的千亿元产业

  2012年,广西的千亿元产业已实现包括食品、石化、汽车、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在内的8个产业。其中,食品行业首超2000亿元。

  在“东绸西移”的整体背景和有利因素的推动下,蒙山县的丝绸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广西区内丝绸深加工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与东部茧丝绸传统主产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总体还处于初级深加工阶段;丝绸产量少,市场份额小;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以及融资难等。

  “广西的桑蚕丝原材料占全国的23%还多,但是丝绸制品这一块,简直可以说,少的可怜。”蒙山县政协副主席、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吴科说。

  据吴科介绍,现在蒙山县丝绸工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资金不足,土地不够,企业融资难度很大。产业配套跟不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入驻,但是现有的土地供应指标大概只能满足产业发展的一半。”吴科说。

  企业融资方面。据广西华虹绸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办主任韦伟说,现在公司快速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融资困难,“我们每年的流动资金需求量在9000万到1亿元,主要是收购蚕茧的投入,以每年收购蚕茧4000至5000吨、每斤蚕茧22块计算。但是银行贷款最多只能得到7000万,用企业的资产评估作为抵押。再多没有,即使政府担保也不行。”

  为此,县政府和企业都希望获得自治区层面的支持,争取把丝绸深加工产业纳入广西的千亿元产业计划,在政策、土地、融资等方面获得自治区政府的有力扶持,重点搞二至三个示范丝绸产业园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区丝绸深加工产业发展。

  根据蒙山县政府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建议书,“一是每个示范园区,每年区政府给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3000万元,连续扶持5年。二是凡进入丝绸园区企业均可享受优惠政策,如新购剑杆机每台区财政补助10万元(每台剑杆机价格约50万元、进口80万元),县(市)地方财政配套补助10万元。三是重点支持大型织绸企业,凡新建百台剑杆机的织绸企业,区政府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作为企业发展基金。”

 

丝绸深加工产业能否做成广西的千亿元产业?

  蒙山县政府认为,现在广西的白厂丝(缫丝)生产企业已经出现“吃不饱”,产能过剩现象,不宜再盲目上马白厂丝(缫丝)生产企业。制约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织绸和丝绸深加工产业,包括丝绸服装、丝绸家纺、丝绸织品等丝绸深加工产业。

  根据测算,目前广西的茧丝绸产业主体上尚处于原料丝生产阶段,2万吨丝,按现价38万元一吨,产值76亿元。而2万吨丝生产出绸缎,产值可达到150亿元,翻一番。再发展到丝织服装、家纺等,产值可达到500亿元,翻六七倍。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高额的利润在后面的丝绸深加工产业。

  因此,广西必须抓住“东绸西移”的历史机遇,打造千亿元丝绸深加工产业:用五年时间,重点扶持二至三个丝绸产业园区,五年内各个丝绸园区高档剑杆机达到1000台以上,每年丝绸产量达到10000万米以上,产值达到70亿元。全区高档剑杆机总量达到5000台以上,年丝绸产量达到50000万米以上,产值达到350亿元。从而拉动丝绸服装、丝绸家纺、丝绸织品等丝绸深加工产业,合计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到“十三五”末,全区丝绸深加工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产值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

  如此推算,把丝绸深加工产业做成广西的千亿元产业似乎是可行的,当然,图纸上的谋划和现实之间差距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蒙山县以一个边远山区县的产业底子,从2009年开始,在短短5年内,发展出一个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正是因为他们看中了丝绸深加工后面的高附加值和高额利润,才一举走在了全区前列。因此,如果从广西全区茧丝绸产业的整体升级来看,丝绸深加工产业包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如何挖掘这种潜力,不仅是蒙山县政府正在实践的课题,也是广西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于茧丝绸产业整体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蒙山 西移 时代

上一篇:一日签单110000方地板 世友地板打造销售神话
下一篇:技术创新引领广西工业创新发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