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让群众“满意度”的杠杆引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网评
2015-03-19 14:40: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一次基层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同一项工作的效果评价,地方干部给出的评价基本上是“好”或者是“较好”,当地群众则有1/5评了“一般”或者“较差”,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干部往往认为是客观因素所致,群众则认为是干部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新华网,3.18)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只是纠结在谁主谁次,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从理论上讲“做好工作=群众满意”,但实际上“做好工作≠群众满意”,原因在于我们在工作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群众满意的取决因素在于工作方式。比如,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待来访群众时候出现了工作态度的问题,就算最后帮助他解决了来访问题,但群众依然会表达不满。虽然,这只是日常工作重的一件小事,可是窥一斑可见全身,说小了是态度问题,说大了是作风问题,如若我们不重视这个问题,我们与群众的问题将越来越大,距离越拉越远,感情越来越浅。
  
  政府的职责在勤政为民,这是责任与荣耀并重的统一体,抓住这个本质,我们就可以得出政府的一切工作最根本的判断还是在于群众的“满意度”。过去,对政府部门的目标考核通常是由组织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来进行,考核的内容、程序、结果都是属于“内部通知”和“内部掌握”,对外来讲是“秘密”,更不要说群众参与了,传统的政绩考核成了“上评下”的固定模式,因而也就造成了少数领导干部“只唯上,不唯下”,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大搞“形象工程”,刻意瞄准“政绩”,而丝毫不顾及民生民利,从而大大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出台了《党政机关工作群众评价的意见》,把工作纳入群众视野,走出了新常态下政府工作评价的新机制,可是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广,所占分值不高等问题等待完善。
  
  因为有了群众的监督,政府工作才不会懈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政府的任何工作讲求的是阳光、透明,请群众评价也是实现群众监督的一种方式,政府做了多少,群众心知肚明,评分也会客观公正。党的群众路线让政府对群众满意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群众做事要的是“满意”二字,而这个决胜点往往在于与群众交往的细枝末节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言语上“亲一点”。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亲切的言语能加强沟通,增进情感。与群众交流要用群众语言,常用“您好”这样的谦词、尊称,能让人轻松放下戒备和压力。一切“官腔”、“官话”、“官调”只会让人感到陌生、冷淡甚至厌烦,会疏远与群众的感情,百害而无一利。
  
  二是行动上“快一点”。让群众满意需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面对群众的期待,干部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给群众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将会大大降低。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责,为群众办事需要落实到行动中,腿脚跑快一点,跑勤一点,满意往往就体现在群众舒心的笑容之中。
  
  三是接触上“多一点”。 基层天大地大,多接触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如果干部走马观花、带表演地与群众“接触”,则会显得做作与虚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是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转变作风就是要从干部自身抓起,走出办公室,走出空调房,到群众中去挽起裤腿,卷起袖口,大干实干。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何愁满意度不高?(贺新)

相关热词搜索:杠杆 满意度 党员

上一篇:宝驾租车揭秘:汽车共享缘何成新趋势?
下一篇:文言:用键盘控制挖掘机来炒菜的蓝翔高材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