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干部基层之行要有“讲究”
2014-07-10 19:10:39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访民情,办实事、解难题,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也不能走走停停,一曝十寒。窃以为,应当将下基层作为常态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让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成为常态。同时,领导干部走基层也不能为走而走,游走漫走,要真正走出个样子、走出些效果,走出点“讲究”来。

  放下架子走基层讲究个“轻”。基层是机关的一面镜子,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了解基层情况、不了解群众的愿望、不解决基层的突出问题、不积累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经验,长期下去,党员干部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做群众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干部“入户”好过群众“上门”,走基层、走群众,干部要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群众当中,怀着真情,揣着感情,倾听群众心声,做实群众工作,树立公仆形象。切忌开展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使党的声音无法真情传递、群众的心声无法真情表达、群众疾苦问一问草草了事等等,让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变成“失望”。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真正把基层呼声、官兵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做到找准位置站到一线、明确职责干在一线、良好形象树在一线。

  沉下身心学基层讲究个“真”。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一线,首先就是要沉下心来加强学习,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共谋发展新思路。要端正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主动学习、身体力行,争当学习表率。要掌握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粗浅的东西精深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读经典著作、学文件原文,切忌断章取义,不求甚解。注重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要学以致用。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学而不用,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看着外表华丽,内里却是毫无用处,华而不实。下基层的实质就是为民解困,共谋发展,真正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本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全情投入摸基层讲究个“熟”。下基层的目的在于熟悉基层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存在的问题。要“深入”,首先要克服漂浮作风,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提前导演式的下基层,不仅难以掌握真实情况,反而会给基层增负担、添麻烦,让基层干部群众反感。下基层就必须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严格执行下基层纪律要求,切实做到不用接、不用送、不用陪,把心思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由“身入”转向“深入”。要“深入”,必须不怕吃苦。要勇于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到群众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访贫问苦,真正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原汁原味地体验群众的生活,亲身感知群众所思所想。只有真正获取第一手资料,全面客观熟练地而不是片面简单生疏地了解群众面对的困难,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手脑并用建基层讲究个“效”。知易行难。领导干部下基层不能满足于“知”,要更重于“行”,用行动解决实际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环境条件差,工作繁杂具体。有些困难基层自身可以解决、克服,但很多问题需要领导去指点、去帮助。因此,群众迫切盼望领导下基层,不仅仅是望你察实情,听你讲道理,最主要的是希望能解决困难办实事。要不断强化“为老百姓做事最幸福”的执政情怀,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期盼、最急需、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活动期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后续工作,做到问题不解决工作不脱钩,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居民的生活好起来;多方协调解难题、促就业、建和谐,让城市的环境美起来,企业的利润增起来,真正做到“对老百姓的困难,看到一个解决一个,知道一件解决一件”。 (作者:汝江   地址:四川绵阳梓潼) 

相关热词搜索:基层 干部

上一篇:卢沟桥枪声呼唤民族复兴
下一篇:杜绝苍蝇式的腐败蔓延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