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无“拼爹”何来“拼同学”?
2012-08-24 15:21:28   来源:正点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8月22日《重庆日报》)
  “拼同学”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不少网友认为,靠人不如靠自己,“拼同学”不靠谱。并且有网友直言不讳地指出:创造条件让孩子快乐学习,自由地成长,便是父母赐予子女最大的幸福。倘若将成人世界的残酷竞争,过早、过度地移植进孩子的世界,这种既反教育也反人性的行为,是对孩子身心的戕害。这些观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
  当下社会“关系文化”根深蒂固,越来越严重的“关系文化”正在消解着正常的社会法则,没有关系难办成事已成了普遍现象,“拼爹”“拼老公”、拼“毕姥爷”…..更是成为当今热词,连上医院看病,希望精心点、希望不被医生“宰”,也需要找熟人……哪怕只是“潜规则”不是主流。在个体向上流动通道愈加拥挤的时代背景下,“靠自己”对于不少人来说,就成了一个“理想名词”。
  在靠关系生存而非靠规则生存的语境下,当家长远不够“拼爹”、“拼老公”、拼“毕老爷”的资格,让孩子进入一个关系非同一般的学校,跟有爹、有“毕姥爷”可拼的人家孩子做同学,从小培养感情,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有了一张属于他自己的成熟的人际关系网,这相当于为孩子买了一个长线的“绩优股”,他们就不会再象自己一样,没什么可“拼”。有的家长说,“咱家孩子拼爹是拼不了了,将来拼个同学还不成吗?”弦外之音不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今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口头禅:“我们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但是我们必须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而改变自己。”当个体的上升渠道逼仄,又不甘心代代“平庸”下去,家长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孩子送到有非富即贵子弟的学校里去读书,让孩子去织就属于自己的关系网,将来有个好“拼头”。从这个层面来说,“拼同学”不过家长为孩子在寻找一棵自我救赎稻草。
  庸俗的“关系文化”一向是我们所鄙夷的,但是在“关系至上”似乎已成为无法摆脱的生存法则的环境下,“小社会”还必然得适应“大社会”,哪怕你不情愿——“个体觉悟没有制度可靠”。要改变或拒绝“关系文化”越来越低龄化问题,必须从“大社会”入手,改变正在流行的不良风气,构建一个尚好的公序良俗。当社会不再存在恣意舞动的恶性之“拼”了,还会有人去考虑“拼同学”吗?
  张绪才
  

相关热词搜索:拼爹 拼同学

上一篇:“该打就打”暴露悍权土匪之风
下一篇:“娃娃经适房”其实是权力自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