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听斯兰经典新民歌《六尺巷》想到的
2015-09-08 13:50:47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

\

\

  新民歌版的《六尺巷》,千呼万唤始出来。听到第一句,我便被这亲切的“桐城”乡音所吸引;再听,还有彭氏演唱的风格;听完后,心灵已被深深洗涤了。歌词开篇“桐城有条六尺巷,绿荫婆娑花树芬芳”……诗画般的语言、优美的旋律,从女高音歌唱家斯兰女士真挚、委婉的噪音里缓缓流出,似清新的溪水与我们娓娓道来小城故事,带给人独特的音乐享受和深刻的思想熏陶。
  
  “吹过小巷的风啊,讲着动人的故事,把文明的风尚世代传扬”。《六尺巷》故事是发生在安徽桐城一段流传很久的佳话。现有遗址位于市区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我们无尽的思索与启示。
  
  2006年《六尺巷》以传说故事,成功申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仁义、礼让”是这则传说故事的核心思想,它所蕴含的道德风尚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反腐倡廉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故事的精神内核是教导人们修身为先,大度做人。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张英的谦逊礼让,不仅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里仁为美、和谐理念的充分体现。六尺巷承载的文化内涵不是宽泛的而是具体的,当一些人争长论短、追名逐利、争权夺势时,在虚假的寒暄中,掩藏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的时候,它所带给人们的是触及灵魂、发人深省的人生思索,是在世事纷争中归于宁静与平和的精神净化。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张英的其言其行蕴含着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至今仍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合理利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他们从实际意义入手,将“六尺巷故事”编入乡土教材,注重对青少年进行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和道德熏陶。近年来,以六尺巷故事为题材创编了大型古装黄梅戏《桐城六尺巷》、《槐树谣》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节上展演并数次,在央视11频道播出;继而创编黄梅大鼓《六尺巷》、《千古佳话六尺巷》分别在央视《曲苑杂坛》栏目中播放。与此同时,桐城文化馆和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组织各社区戏迷剧社的大爷大妈们排演黄梅小戏《六尺巷》,用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创作《六尺巷》剪纸绘画作品,到各社区乡镇街道进行巡回演出和展览,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不仅在当地甚至在全国都形成异常火爆的“六尺巷文化热”现象。人民日报相继刊文《走走人生“六尺巷”》、《让一让,六尺巷》、《桐城三章》短文,三谈“六尺巷”。《六尺巷传说》故事具有无穷的魅力,它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为更好地宣传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还创编六尺巷题材的歌舞、小品,组织在校学生排练演出,举办“六尺巷杯”戏迷擂台赛、歌咏大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六尺巷》故事对照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人和事,教育人、引导人,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民歌《六尺巷》,用凝炼的语言,表述六尺巷故事带给人们以思想启迪和感情升华:“邻里相处,何须逞强,送人鲜花手留余香;真情如山,爱如阳光,拂去尘埃襟怀坦荡”……中国名家的创作和演唱,更赋于了新民歌《六尺巷》这首作品宽广的艺术表现空间。(张志鸿)

相关热词搜索:民歌 经典

上一篇:四川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决赛在西南石油大学隆重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