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走近抑郁症:倾听患者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2014-10-30 14:00: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病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患者家属与亲人虽然亲眼目睹但却无法感知,今天,张玑晴神抑郁症健康咨询中心的首席坐诊专家魏主任,将凭借自己十余年来的经验,翻阅数万例患者病例与各大媒体的公开报道,将患者的心声再度还原,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走近抑郁症群体,倾听抑郁症患者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1,疾病发作:六亲不认、痛苦不堪

  患者档案:刘华,男,35岁,某保险公司部门经理

  患者自述:“发病时,我的大脑就像着了魔似的,或者说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手攥住,像生锈的齿轮转不动,像一张白纸亲情与爱情全部消失,听不进去他们说的话,不认识他们,我不想做任何事情,也不想说话,不想见任何人,头疼的厉害,特别难受……”

  2,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痛不欲生

  患者档案:李琳,女,29岁,在职研究生。

  患者自述:“服用抗抑郁症药物头七天,比化疗还难受。服药后头皮至颈部火辣辣地烧,有强烈的恶心和眩晕感,舌头干得焦痛发麻,喝水之后会呕吐。自己像在锅炉里炙烤。有时候觉得屋子像是一个喝醉酒的怪物在乱摇晃。我使劲把头往地板上磕,直到晕了没知觉为止,那时就不会感到痛苦。”

  3,拒绝治疗:宁死不肯吃药

  患者档案:《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徐怀谦

  媒体报道信息显示,《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徐怀谦,到安定医院就诊,但他坚持不肯用药,2012年8月22日从六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4,忽视治疗:有抑郁迹象但不重视治疗

  患者档案:著名翻译家孙仲旭

  公开报道信息显示:著名翻译家孙仲旭在2009年的豆瓣日记中这样写道:话说去年(2008年)底接译这本书(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小长篇《复活节游行》)时,我还是有点顾虑的。我2004年就读了他的《十一种孤独》,喜欢是喜欢,却害怕耶茨笔下那个阴郁的世界,并没有打算翻译,因为我了解自己是个很容易“入戏”的译者,万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感染上了那种情绪,后果也许很严重。尽管担心“在翻译的过程中感染上那种情绪”,但还是冒险为之,在一年的时间里译完了这部作品。4年后,他因为抑郁症自杀。(文/常有才)

相关热词搜索:抑郁症 患者 内心

上一篇:钟文下午茶高端艺术沙龙在京举办中国国家艺术网首次网友联谊会
下一篇:盘点那些患了抑郁症的艺术家们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