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高校转型引导人才流向 触发观念大转变
2014-06-30 14:08: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6月26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130余所高校已经提出了转型试点申请。如果‘211’、‘985’高校符合转型条件,也将进行转型”。笔者认为,我国高校从学术型转为应用型已不可逆转,高校本科生流向蓝领工人岗位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向,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就业难”和“技工荒”催生高校转型。1999年大学扩招后,高校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招生数量成倍增长,大有全民上大学之势。相比之下,职业教育却严重萎缩,无论生源还是教学质量都远不及社会需求,很难达到用工单位要求。而社会对于技术工人、高级技工的需求却逐年递增,“技工荒”显而易见。据2013年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优秀技工供不应求,缺口比例一般都在35%以上。十年前,高级技工“千金难求”,十年后的今天,高级技工依然“重金难聘”。如国内某高铁动车生产厂,无缝焊接技术达到国际水准的技工只有一人。2013年,全国千所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而面向产业一线培养出的蓝领技工却廖廖无几。这样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急需大量从事一线生产、技术娴熟的蓝领工人;另一方面,大学培养的全是从事教学科研、新兴技术、文体卫生等白领人才。二者南辕北辙,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就不足为奇了。

  部分高校生源不足,财政困难也是高校转型的动力。就业难让考生选择高校更谨慎,一些就业前景不好的高校被考生抛弃,导致这些高校生源不足,陷入财政入不敷出困境。为了生存,这些高校也必须自发改革,以市场需求为考量选择培养方向,提高就业率来扩大生源,高校转型成了唯一选择。

  高校转型将改变人才流向,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长久以来,我国培养了大量学术型人才,就职方向已成饱和状态。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缺乏大量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机械制造业一线技工更是稀缺,已束缚这些领域的持久发展。高校转型后,直接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既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又解了高校生就业难的难题。高校转型对受困于优秀技工稀缺的企业绝对是利好消息。可以预见,未来好企业招聘,转型后的高校一定是首选。高校和企业将会出现双赢的局面。高校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而企业随着大量技术娴熟本科生的充实,未来产品开发生产将更自信,技术和质量保证将更扎实。

  高校转型,将改变“工人”称谓的内涵,结束知识分子是否划入工人范畴的争议。习惯上,社会人群分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但随着大量高校本科生进入蓝领工人岗位,将模糊工人与知识分子的界线,不再有蓝领工人与知识分子的明显区别。所以,高校转型也带来了社会称谓的一次大变革,触发人们对“工人”称谓的再思索、再认识和再定位,引发如择偶、社交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笔者建议,根据党管人才原则和高校转型后的新形势、新局面,组织部门应及时调整人才战略,制定新的人才规划,以适应人才工作新动向、新发展。党的人才工作要走在社会的前列,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法;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政策推动高校转型,如何落实蓝领岗位的知识分子政策等。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鼓励扶持下,高校生在蓝领一线岗位定会绽放出夺目光盲,谱写精彩人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文/任建华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相关热词搜索:引导人 观念

上一篇:冰爽夏日 我与电影有个约会
下一篇:故乡云品牌升级 “土”布鞋“潮”起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