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美前财长保尔森:看好中国经改前景
2013-10-08 19:03:57   来源:天和网   评论:0 点击:

  下个月,中国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将会借一个重要的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中国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改革政策先后顺序。
  然而,由于这次会议可能只决定宏观政策,之后才决定具体的政策,所以有些人已经开始认为中国的改革步伐太小,太谨慎,也太迟了。他们指出,10年前,中国上一届领导人未能降低国有企业的影响力,也没有完成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目标。
  但是,我相信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景——强化市场的作用,扩大中小企业的机会,更有效地分配资本,优化消费和投资的配置——比90年代的任何时候都要好。在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软的情况下,中国重振这样的改革对世界经济的重要程度比以往更大。
  我如此乐观的理由有四个。
  首先,中国领导人清楚地明白,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型需要改变。
  在多个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强调了经济改革。他们已经制定了改革蓝图,并开放了试点项目,比如上海的自由贸易区,此举将会提振市场新兴,合理进行资本配置,例如,允许更多的外国竞争和更大的利率浮动幅度。
  中国的其他改革,包括存款利率自由化,仍需要落实到位,但是放开贷款利率的试验是非常积极的一步。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将来或许会通过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放开更多的经济部门,使其参与竞争,这也是积极的信号。
  第二,中国的新领导人是强有力的,能够推动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表明强有力的中央领导人至关重要。邓小平是中国1978年最初的经济改革以及1992年中国经济焕发活力的设计师。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推动了税收体制改革,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
  但在十年左右后,中国改革却停滞不前,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兑现承诺。不过,中国现任领导层表示他们准备行动继续改革。领导人发起的反腐运动表明他们愿意拿本国经济(国家主导型经济)的最敏感支柱“开刀”。
  第三,中国不再有华丽的理由推迟必需的改革。在2002年到2012年间,中国经济产出增加了近6倍,从1.5万亿美元增至8.3万亿美元,但是这种增长使该国产生了自满情绪。确实,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但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公共设施经受住了打击,但是这只是推迟了最后算总账的日子。“中国经济可以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保持发展”的假设已站不住脚了。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贫富差距在扩大,省级和地方政府债务在攀升。中国的出口导向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阻力,例如,外部的发达市场消费需求疲软,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
  第四,公众对改革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在新领导层刚上任时,公众对其期望很高,抱有很大的信心。
  但慢慢地,人们开始与上上届政府比较,所以改革的必要性更大了。
  政府需要为改革树立动力,为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引入市场价格,以便可以更好的反应市场需求关系,而不是通过官方颁布法令决定市场价格。扭曲的定价一直是中国能源效率低下和环境恶化的一个原因。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新举措放开能源价格,和此举一样,上海的新自由贸易区又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上海要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那么中国更需要的是,能够更广泛地获得资本,拥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并且保护本国免受任意的资本流动风险。
  中国新一轮的财政改革也有可能促使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资源配置更合理,两者正努力对软弱的农村养老和医疗系统进行重新构建,以可持续的方式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同时为政府项目提供资金,维持就业增长。
  如此大量的具体改革不可能立刻就取得成果,而且当然也不会在下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全部出台。但是十一月会议上可能做出的决定将会使中国经济迈向正确的、可持续的新方向。诸如美国和欧盟的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一样指望这次会议。 

相关热词搜索:财长 保尔森 看好

上一篇:10位优秀企业家荣获癸巳年“孔子儒商奖”
下一篇:中国建立私营银行的障碍仍未消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