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当金融遇上互联网:余额宝上市一月规模百亿
2013-07-22 15:59: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1个月,400万用户,100亿元规模,并不复杂的余额宝如何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它的成功基因是什么?

  本刊记者 杨练/文

  6月,在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飙升至历史高点,并引发“钱荒”事件沸沸扬扬之时,一个新生事物借力声名远播的支付宝[微博],悄无声息地成功跨界,变身为全新的金融产品。这种变化在互联网技术上或许只是一个微小的改进,却在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被冠以“搅局”、“颠覆”等夸张的字眼。

  而扮演“搅局”和“颠覆”角色的就是余额宝。

  余额宝是指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的一项互联网基金业务。6月13日,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在支付宝上推出余额增值服务,支付宝客户可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后自动申购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可随时用于支付。

  根据余额宝的宣传材料,其主要内容包括:(1)高收益。通过余额宝服务,用户留存在支付宝的资金能拿到“利息”,预期收益率3%-5%,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高。(2)随时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能随时用于网络消费和转账,转入、转出和使用余额宝付款都是实时的,无需等待。(3)免手续费。该服务当前不收取任何手续费,且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的资金转入。(4)1元起购,便于资金的灵活运用。

  数据显示,余额宝的吸金速度令人咋舌。2004年11月成立的天弘基金2012年年中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36.47亿元。而6月13日上线的余额宝仅用一个月时间,资产规模就超过了100亿元,客户数量超过400万用户。

  余额宝所构建的简单的一站式体验模式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数百万客户,飞速增长的客户数令业内震惊。2012年全国的基金总账户总数为4006万户,考虑到支付宝现在近8亿用户规模和日均超过200亿元的交易额,该产品未来使全国基金账户总数翻一番也是有可能的。

  海通证券(10.30,0.21,2.08%)则看好余额宝的发展前景,从替代性产品规模与支付宝平台渗透深度两个维度出发,认为余额宝中短期的增长空间约在2000亿-3000亿元。支付宝强大的平台实力,让基金业看到成长的新路径。甚至有业内人士还期待,通过基金与互联网、电商等新渠道的合作,能够打破银行的长期垄断,改变基金为渠道打工的命运。

  就是这样一款当初并不起眼、不复杂的产品,如何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它的成功基因究竟是什么?

  步步创新  步步惊心

  余额宝=支付宝+货币基金,它并不高深复杂,其本质不过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使其不但能获得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

  因此,余额宝本质上是网上购买货币基金,它的高收益及宣传材料里所谓的“利息”,其实是货币基金的收益。登录支付宝后,把钱转入余额宝账户,等同于通过第三方在支付系统购买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这是因为天弘的增利宝货币基金直销系统已内建至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的过程,支付宝及天弘基金通过系统对接一站式完成基金开户、购买等过程。若用户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等于是赎回货币基金。余额宝内的资金由基金公司管理,收益是投资获利。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显然,自从余额宝推出后,支付宝里就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不生息的“余额”账户,一个是购买了基金的“余额宝”账户。两个账户都可以直接用于日常购物支付。余额宝并不是存款,收益率也不是存款利率。余额宝对应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在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率上与存款存在较大差异,不可简单对比。但不可否认的是,货币基金在收益率上普遍高于存款利率,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对存款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

  账户的变化只是创新的初级阶段,余额宝在渠道上的创新,竟然实现了用支付牌照销售基金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络销售基金其实并不新鲜。客户早就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网站、代销机构(如银行)网站进行基金买卖。此外,自从证监会2012年出台《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业务的暂行规定》后,在各大电商上购买基金已渐成规模。

  然而,此次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与一般网上销售基金有所不同:(1)支付宝是支付结算许可,而不是基金销售许可,并不能直接销售基金。(2)支付宝牢牢把握客户资料。一般网上销售基金,销售主体是基金公司或代销机构,并由此掌握客户资料;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是销售,只负责资金结算,不掌握客户资料。但在余额宝-增利宝中,基金开户及销售必需的身份证、银行开户账户等用户资料由支付宝提供给天弘基金,用户并没有在天弘基金直接开设账户,也不拥有独立的天弘基金账户密码。

  从某种意义上说,支付宝是巧妙地通过由天弘基金直销的模式,绕开基金销售牌照的要求,用一个支付牌照实现了代销基金的功能,切入了传统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的领域,为其他支付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为此,余额宝服务也使支付宝遭到了究竟是基金销售机构还是支付机构的质疑。其实,为突破约束,在现有支付牌照上实现上述功能,支付宝与天弘在法律上做了严谨的准备。

  查阅《余额宝用户服务协定》显示:本司仅向投资者提供资金支付渠道,并非为理财产品购买协定的参与方,不对理财产品购买协定承担任何连带责任,也无法保证您通过本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肯定会盈利或不亏本。

  开通余额宝时,投资者需要同意另一份与天弘基金的协议:为给支付宝账户实名认证用户提供账户余额增值服务,天弘与支付宝达成合作协议,在支付宝网站设置天弘基金网上交易直销自助式前台,便于用户通过支付宝网站发起天弘基金直销账户的开立以及天弘增利宝基金申购、赎回的申请。

  上述两份协议清楚说明:支付宝用户(余额宝-增利宝持有人)不是通过支付宝代购基金,支付宝也不是基金销售机构;支付宝公司仅仅是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的一个资金划转渠道,帮忙过户资金而已;销售功能是基金公司“直销自助式前台”实现的。

  撼银行存款大坝难

  通过对余额宝商业模式和产品优势和劣势的分析,预计其近期会迅猛增长,从零增长至百亿元、乃至千亿元;但在千亿元级别后会面临瓶颈期,增速放缓。相对银行近百万亿元存款,冲击会十分有限。

  目前数据显示,余额宝户均余额约2600元,由于是新生事物,更多客户会是处于尝试的角度。大额资金存放更多会考虑“安全”,银行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多年经营的信用积累,这是支付宝无法比拟的。余额宝未来大规模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如何吸引较大额资金、较高端资金。

  余额宝与银行负债业务相比,在产品(银行具有牌照和产品设计优势,而余额宝来自第三方产品嫁接)、风控(银行自身就具有多样化的资产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强,且有资本和拨备优势)和信用上都没有显著的优势,而更多依靠平台优势提升传统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因此,从本质上看,余额宝对银行负债业务不会有质的冲击。

  而且,如果上规模后,余额宝的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上升。

  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首先受制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状况,短期大额赎回和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余额宝出现流动性风险,如2012年天猫[微博]“双十一”活动单日交易额就超过200亿元,大额被动赎回势必给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旦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加剧。余额宝内资金可随时在天猫和淘宝上进行消费,但货币基金每日收盘后才能给余额宝结算,这期间实际是支付宝为货币基金进行了信用垫付,如果货币基金无法按时与支付宝进行交割,支付宝则面临头寸风险。

  目前支付宝的日均交易额约为45亿元,假设平均周转时间为5-7天,则支付宝的日均沉淀资金也仅有200亿-300亿元,一旦达到一定规模,支付宝自身就很难应付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上规模后,余额宝必须保留较大规模的备付资金,但这就会对余额宝的收益和流动性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银行的资金体量要远高于支付宝,并且有着完善金融体系相互支持的流动性保障 (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抗冲击的能力也远高于前者。

  余额宝收益挂钩货币基金收益,而货币基金收益会随着市场的情况波动,甚至有出现亏损的可能。相比银行存款收益的确定性偏弱,这对于要求极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客户显然不具吸引力。

  目前,银行“现金宝”、“得利宝”等这类产品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只是由于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使得一些小额资金无法购买。如果余额宝的发展冲击到银行存款,银行可以通过放松起始金额限制降低余额宝对客户的吸引力。

  余额宝背后的战略

  深入分析会发现,余额宝的推出,对阿里巴巴而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是由其商业模式决定的。在阿里巴巴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给淘宝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此次,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其初衷并非是要“革银行的命”,它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地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黏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也是解决支付宝目前存在的两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央行的备付金管理办法,这一直是压在支付宝身上的一块石头。因为该办法要求支付宝随着交易额的提升不断提高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提升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属于规模越大资金占用越低,而净资本回报则越低的行为,它必然要想办法绕开。

  第二大难题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对支付宝占用客户资金沉淀利息行为的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余额宝是支付宝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余额宝虽然对客户有利,但对支付宝其实并不利。因为通过余额宝,阿里巴巴把本来可以实现的资金沉淀利息,都还给了客户自身,而阿里巴巴则改为收取基金的服务费或者渠道费,这两者之间孰高孰低,目前并无具体数据的支持。

  单维度对余额宝进行简单的分析,其本身未来对金融业的冲击可能没有它刚推出来那么惊艳,但其背后隐含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和商业模式却不能小觑。目前来看,未来对银行冲击最大的会是“阿里金融”和“腾讯金融”这类互联网的平台公司(其他类型影响不大)。对传统金融而言,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这个入侵者“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其握有大平台和大数据两大利器。

  从支付宝到阿里小贷再到余额宝,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而未来“阿里金融”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阿里金融的模式是否可以被传统金融业复制呢?

  从阿里巴巴集团的角度来看,从阿里巴巴→淘宝网[微博]→支付宝→天猫→阿里小贷→“余额宝”→未来的自建物流,其实一直围绕着“同心圆”战略发展,即始终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业务发展核心,外延发展的方向又进一步强化其平台的核心价值。

  而随着平台的发展,客户规模不断扩大,客户粘性不断加强,其业务创新和扩张能力又进一步的增强。目前淘宝网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支付宝拥有8亿注册用户,强大的客户和平台资源为新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平台的搭建,竞争对手进行模仿和超越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从而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

  而平台的搭建给阿里金融带来了庞大的潜在客户,但如何发掘客户需求并在风险和收益中取得平衡,则依赖阿里巴巴另一大优势——大数据。传统金融面向大客户,业务模式相对简单、粗放,主要以存贷业务为主,风险控制依赖政府和房地产信用。

  网络金融的客户则是个人和网店这类小客户,金融需求和资质参差不齐,且难以通过如房地产抵押之类的银行传统方式进行风险把控,因此需要更高效和完善的数据支持,以便在需求挖掘、信用评价、风险和成本控制上做到有的放矢。

  以阿里小贷为例:在贷前,阿里小贷可以调取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数据,并辅以三方认证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在贷中,通过支付宝、阿里云以及未来的物流系统监控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情况,为风险提前做出预警;在贷后,进一步监控企业的经营行为,深化信用评判,并对违约客户处以限制或关停其网络商铺等措施,并向其他网络客户通报其潜在风险。

  金融网络化思维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2年最引起行业人士关注的名词之一。最早这个词被人熟知是由于招行前任行长马蔚华的演讲——以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将影响到将来银行的生存——这是他2012年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

  在2012年堪称进入元年的互联网移动金融,像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囊括所有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解决方案,这不同于前几年谈及的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只是移动金融的一个细小分支。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将提升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办事效率,并给予民间资本渗透的机会,可谓利国利民,于是成为投资人重点关注的领域。

  回顾2012年,的确发生了不少令传统金融震撼的事情,业内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12年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微博](33.39,0.00,0.00%)董事长马明哲确认将和腾讯的马化腾和阿里巴巴的马云[微博]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探索互联网新金融道路。

  又如,在2012年11月11日淘宝网购节中,支付宝交易总额超过191亿元,笔数超过1亿笔。电商向金融渗透,在这一年更是阔步前行。11月,京东商城[微博]对外正式发布其首个金融服务类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12月,苏宁电器[微博](5.90,0.00,0.00%)与子公司香港苏宁及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上此前已经涉足小贷的阿里巴巴,目前已经有三大电商巨头在金融领域施展拳脚。

  不过,由于该领域尚处于灰色地带,仍需要政府更加开放,加之监管重重,未来机会究竟将留给阿里巴巴等少数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多数投资人只能表示谨慎的乐观。

  金融网络化已获业界认可,但目前看来,除了利用互联网通道开拓的网上交易取得成功以外,其他营销服务创新工具的效果平平,尚无成功案例。电商之风正刮入传统金融领域,券商也在通过多种方式探索网络券商的可能性,深圳某大型券商近期透露,拟引入大型互联网企业做战略投资者。

  他认为,必须打造适应互联网的新型证券公司,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已渐成趋势,如何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性,改进、优化现有运营管理模式,是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课题。该券商要求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组织:一方面对内研究如何使各项运营管理、业务开拓、网店布局逐步与互联网融合;另一方面与外部对接,寻找推进互联网证券快速发展的合作伙伴和方式。

  而近期诞生的余额宝只是基于互联网用户使用及消费行为开发的一款产品。结合阿里巴巴集团其他服务,例如网上支付、阿里小贷、汇款、缴费、定存宝、担保等,已基本覆盖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种种迹象表明,小微企业及网络用户金融脱银的进程在加速。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竞争在加剧,产品及服务的替代性在增强。不难看出,线上及线下的行为及消费习惯是存在差异的。为服务好这批新型客户及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挑战,银行应跳出传统金融的框架及理念,运用互联网金融思维重塑流程及改善服务。

  银行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余额宝的便捷性及实现了消费理财无缝连接功能,在众多的网上银行上均未能实现,原因在于网上银行的流程及服务,是基于线下传统银行流程的移植。换句话说,无论是服务理念还是流程,网上银行都只是线下传统银行的延伸。大部分线上用户对使用体验及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支付宝用户存在即时支付及理财的实际需求,这些需求较线下客户迫切。因此,余额宝是根据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专门开发的,并不是线下产品在线上的简单销售。

  站在传统银行的视角,余额宝对银行影响有限。这主要原因是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领域,仍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所未能覆盖或者非重点拓展的领域。银行投放大量资源,主要服务于产生80%利润的20%的大型客户。基于成本及资源有限的原因,未能服务好庞大的低收益小微企业及客户。

  站在互联网的视角,阿里巴巴等企业正运用“长尾理论”,在小微企业服务、碎片化理财等领域拓展业务。正如马云所说的:他服务的就是“二八”中的八。借助互联网化、批量化、自动化、数据化等手段,突破传统商业银行所未能克服的难题。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的客户结构将逐步改变。当前,大部分人是先接触传统银行服务再接触互联网的,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互联网要先于传统银行服务。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将更为凸显。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以线上客户的需求及习惯,在网上银行、小微企业等领域,重塑流程改善服务。

  互联网混战金融

  如今,互联网金融以其强大的自身优势与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让业界尤其是银行业侧目。对银行而言,阿里小微信贷最成功的是,截至二季度末,累计放贷千亿元,资产不良率只有0.87%。目前A股上市的16家银行股中,截至一季度末,8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在0.87%以上。

  这一据称日均可以完成近1万笔贷款的特点是,不良率控制的很好,且效率很高,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小贷模式,核心就在于阿里的大数据和信息流——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价值。

  过去,企业通过与IT公司、银行、物流公司三方合作来整合“三流”,如今出现了跨界于IT和银行之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本身就已做到“合一”,天然比银行更具有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除资金流信息以外,互联网金融公司还留存了海量的结构和非结构化交易信息,包括历史交易记录、客户交互行为、海关进出明细等,可为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增加客户黏性。

  只有拿到更多的信息,做到精准定位和推送,才能设计出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务方案,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之间的核心战略冲突——谁都想将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通过信息挖掘发现的增值业务拿在自己手中。

  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未来蓝图中,金融业将会划江而治:银行的市场定位是金融基础网络、业务骨干和金融后台,支付公司则是业务触角和支付前端。它们将这种合作描述为“小江小河最终汇入大海”,商业银行的角色将成为只是为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备付金和自有资金托管服务的工具。

  这种野心和企图对银行是致命的,因为这样的界线无疑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因为谁掌握了支付终端,谁就掌握了客户的全部信息,以及基于数据挖掘而产生一系列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如果客户不再使用信用卡,银行就不再掌握用户支付通道和该通道所连接的全部用户信息,无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交叉销售都成为了无根之源。

  当银行彻底丢失丰富的前端信息,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工具,其业务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以目前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Paypal为例,该公司网上支付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终端、交换器、买卖处理器、清算和结算,只有最后一环连接到银行处理器,这一环节的清算结算业务免费提供给客户,前三个环节才是真正的数据业务,通过获得信息和交易细节形成收费性服务解决方案。免费的基础业务与收费的数据增值业务,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如果银行继续放弃对用户支付终端和信息的争取,其信贷转型(偏向零售和小微企业)和经营转型(成为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企业)将会遭遇来自行业外的强有力的冲击。

  一个小小的余额宝就能重塑渠道和产品,并改善流程管理,它对金融业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立足客户体验提升,重新审视金融产品设计才是王道。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异军突起,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提供了更加简便和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介质单一化、功能多元化是未来的大方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重新思索“用户界面”,是在柜面摆满琳琅满目的信用卡、理财或者其他产品,还是给客户提供一个唯一的使用终端。这个终端(可以是卡,手机或者其他)的初始状态或许只加载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如果需要其他附加功能模块,可以到“在线商店”自助添置,选择是单币种还是多币种卡,是货币基金信用卡还是特约商户信用卡,是可以在线购买贵金属还是扫描支付出租车费?

  工商银行(3.93,-0.02,-0.51%)战略部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叶冰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它应该做到‘一卡走天下’。自2013年起,新一代金融IC对磁条信用卡的替代将会持续提速,给银行支付终端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绝好契机。在掌控支付终端和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的战争中,银行的“国界线”究竟怎么勘定,勘定在哪里,需要银行充分地参与竞争合作,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参与并力争主导用户习惯的培养和跨行业标准的制订,并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理念中。”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正被互联网洪流裹挟着积极参与应变,加大投入以抢占互联网金融制高点。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兴金融力量来势凶猛,从渠道到产品,从支付到融资,正在一步步侵蚀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土。面对这样的冲击,传统金融机构毅然选择主动创新和变革,四大行2013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高达250亿元,农行在2013年6月更是成立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

  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对传统银行业已经构成无形的压力。这就像传统零售百货一样,面对电子商务的挑战,销售增长的步伐已经停滞甚至后退,应对挑战的生存之道,除了积极拥抱,迅速转型以改变固有商业模式外,似乎别无他途。所有人都看得到,互联网企业正携带着数据及电子商务优势,深入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项银行核心业务。传统银行业在经营模式转型过程中,当然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力量,既要抓住历史机遇,又要把握好风险管控。

  实际上,就在电子商务巨头大踏步进军金融业时,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未雨绸缪,以各种形式进行尝试。比如先行者招商银行(10.85,-0.07,-0.64%)开始打造“招商银行手机钱包”;建设银行(4.35,-0.01,-0.23%)则宣布旗下“善融商务”上线,将创新业务直指互联网企业的主脉——电子商务;2013年初,中信银行(3.50,-0.06,-1.69%)与腾讯旗下非金融支付财付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必须要承认,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靠的是技术进步及背后的想象力。不过与10年前仅将网上银行作为渠道经营不同,当前互联网金融具有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等新特点,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这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上都需要深层次变革。当前商业银行进军电子商务,除了获取一手客户交易信息,增加客户黏合度外,更重要的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模式寻求思路。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开放合作的契机。“三流合一”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精准定位零售客户的偏好,向其推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消费品和服务,这种毛细血管的发达也许可以降低银行微零售的成本,或者间接带来银行日常涵盖不到的客户,从而使银行变得更加高效。

  未来,零售业务的标准化和批发化运作,可能离不开与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当客户越来越要求服务的个性化和集成化,银行或许需要重新考虑管理的“集中”和“分布”概念。在业务需求挖掘、客户评价反馈、产品回收机制方面,贴近客户的各地分支机构与手握海量数据的数据中心或许可以承担更多的职责。如何依托数据挖掘和信息平台,个性化满足每一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商业银行仍需细化思考的问题。

  当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支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改变着地球两端金融版图的面貌时,中国银行(2.65,0.01,0.38%)业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对象。虽然境内外银行业分析师还没有来得及将目光转移到这个问题上,但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其实已闻风而动,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无疑是看好的。

  叶冰认为:“阿里巴巴集团私有化引入PE投资20亿美元,名单包括了中投、国开金融、中信和淡马锡;京东商城再融资4亿美元,领投方为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上述投资者都在资产组合中重仓配置了银行股,或者更偏好稳定而具有长期回报的公司。‘资本总是稀缺的’,这种投资偏好的重叠和竞争方向的重叠同样令人深思,提示金融业者需要更加关注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及相关投资者行为的变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圳市红荔扶贫基金会挂牌暨慈善捐赠仪式在鹏城举行
下一篇:绿源电动车携手《全能星战》带你玩转音乐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