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观点 > 正文

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
2022-10-03 11:09:49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蚌埠学院 胡业生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红色文化政治属性基因中蕴含着革命性、创造性、建设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作为教学研究的素材进入立德树人体系,是根植红色血脉的需要、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培根铸魂,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就是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理论创造价值、建设为人民谋幸福的宏伟事业,所以从中国共产党宗旨初心使命担当角度,契合价值与目标与动力就是红色文化被赋予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学;金课;金师

  前言:红色植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核心价值是社会运行的规范审美价值取向总和,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内涵一致,红色文化超越了核心价值观的边界,升华了意志和民族气节;红色文化教化是培养应对挑战的人才需要,面对百年未有的变局,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民族自决担负起创新超越两大任务,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

  红色文化精神内核深度挖掘,需要金课金师以革命大无畏精神和建党精神为教学核心展开研究。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时代之魂,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自信,并把魂转化到时代的建设者行动中,刻入时代探索的信仰里。红色文化需要立德树人者是学高德重、知行合一的大先生。以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塑造时代新人品格是思政课发展方向和培根铸魂价值所在。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民族历史认同的理论思考升维到文化形态提出的时代命题,是党和国家关切人时代人才建设目标,是培根铸魂的核心元素,重要的精神谱系。用红色文化引路,培养金课锻造金师是支撑三全育人的核心所在。红色文化是思政教学立德树人体系中最具社会主义建设者需要的文化素养,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需要学高德重的示范者和大先生。通过对红色文化形成和内涵与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与三全育人路径分析,探究文化引领与植入与思政质量提升与教学能力培养之间关系。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价值、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具体的实际活动中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革命战争年代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的时代性,是时代根据时代建设发展的目标需要,释放出与时代发展一致的精神谱系和精神状态。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以下规律:路,停止不行就是墙;墙,目光穿透就变成路。墙还是路,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红色文化内在精神就是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善于创新。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就是开启革命时代大无畏的革命勇气、钢铁意志以及无私奉献精神。通过红色文化精神提取吸收,锻造时代需要的建设性能力、敢为人先的胆识、攻坚克难的魄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精神谱系实现路径

  (1)红色文化是革命和建设代基本动力和崇高的精神信仰。

  在社会遇到重大攻关、变革时期,这种动力和信仰们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以大无畏的勇气,带领人民取得辉煌的成绩,完成平时无法完成的目标,储备平时无法积蓄的力量。

  伟大的建党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国征程中、伟大的建设征程里,红色文化是三大征程中根脉所在,是中国成功的基因密码,也是胜利的法宝。百年未有的变局中,科技兴国战略中,卡脖子的技术研发需要全民族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经济结构转型中,不均衡发展带来的挑战需要举全国之力推动均衡发展,新发展理念贯彻需要高质量发展更是需要全民参与。

  民族复兴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发展的挑战都在考验这个时代每一个人。根植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人民更名斗志不衰退,意志不消沉,需要强大精神动力系统推动、指引和教化。把红色文化精神谱系作为民族信仰根植于价值系统中转化为行为规范中,为时代的培根铸魂,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所在。

  (2)红色文化的革命性、建设性、创新性的统一是时代发展动力之源。

  红色文化激励一代人面临困境时候使命担当,如何发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如何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继续扬帆起航,继续攻坚克难,完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把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DNA植入这一代人血脉之中,需要发扬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的奉献精神滋养身心,砥砺心志,培根育魂,需要启迪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本智慧形成合力,更需要把这种历史观传承好、守护好。红色文化传承需要深度研究四史,需要一批知识广、情怀深、人格正、站位高的金师、经师挑起时代育人的任务,按照四个好老师的标准,以八个统一为准则,守好主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阵地,思政教师是思政讲学不可替代的队伍。

  (3)红色文化讲深、讲透、讲活是思政思政和思政课程打通的关键。

  蚌埠学院以总书记关于思政教学规律的判断为方针指引,牢固树立人民好教师的四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八个统一。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守好责任田,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专业视角,深度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信息吸收内化的特点,锐意进取,积极打造立德的红色文化的一体化育人平台,深入探索理论知识传承与能力转化路径的铺设,建构知识向能力转化,能力向德性转化的策略,化知性为理性,化理性为德性,最终形成合力树人的新机制。

  (4)红色文化贯通三全育人,成为整合资源的有效载体。

  肩负汇聚合力育人的策略,成为立德树人的效果固化的通道与保障。讲深思政课,本质要义就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思政课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学生职业成长与思政课目标关系,就能深刻理解自己发展与社会历史方位之间关系,从而自觉树立责任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讲活思政课,就是以科学形式承载科学内容以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和教学模式以细无声的方式扎根。讲透思政课,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深度研究立德树人与人才成长之间隐蔽的逻辑关系,涤荡学生心灵,教会学生科学思维、科学审美、科学研判。马克思说,理论只要深刻就一定能说服人。

  三、打造合力育人机制

  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感性,同时也整合淮河文化中红色文化元素,构建思政教学的精神普信,形成文化思维训练和文化软实力培养的自觉。在平台搭建中,思政教师主动与辅导员队伍融合形成知识教学、能力熏陶、实践陪伴成长呵护一体化闭环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中知识立德工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思政教师不断深度介入课程思政教学和项目研究体系中,形成思政元素整合中内容设计的科学性、管理设计的艺术性、形成三全育人中全员参与的一体化。

  以金专为培养基,以金课建设为核心要素,以金师培养为决定力量,形成师资培养国际视野、国际格局、国际心胸。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幸福的,一个民族涌现出一批好老师是幸运的,思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灵塑造师,思政课教学关键在教师。好教师的标准,情怀要深、知识要广、人格要正。

  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育人者首先要自育的理念,高标准修炼技能、提升灵魂修养、扎实做好金师队伍打造工程,对新入职教师除了职业价值观熏陶之外,提供成长机会,锻造教学技能成为提升师资能力和情怀的重要举措。结合教师能力形成释放潜力提升机制,让教师的适度高标准中,形成独特的教学科研特色和优势。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鼓励全员参与到实践任务中,以此培养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四、导师制新老教师协同进步

  新入职教师,除了担任教学之外,每个人都成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导师,促进教师早成人师、快成经师。不断扩大交流平台,为教师成长搭建人梯工程。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考核制、人文素质导师聘任评选制,都极大加速教师的成长。校级层面的结果导向、过程导向、持续改进机制协同促进三全育人专业化、推动教师成长系统化。

  结合同课异构、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培养金专思政队伍,以金课为核心,打造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稳步机制,以金师为力量决定止于至善的立德树人队伍培养机制。让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开发红色文化课程,培根铸魂的立德树人的特色之路

  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历史元素中挖掘出来的智慧元素,与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立德树人的要求功能目标一体化,都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蚌埠学院以总书记扎根本土办教育的指示精神,积极研究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功能,积极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元素、融合红色文化谱系中精神内涵,创造性转化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形成红色教学创新与实践。

  现身说法,增强教学信度。聘请时代英模和老红军讲课,现身说法增强教学说服力、以信息化手段建设信息化平台,增强教学生动性。现身说法开拓思政教学讲述群体,利用老红军的革命经验参与过程,以讲座方式,纳入思政课教学,通过交流增强大学生感性认知。

  六、建构精神谱系立体教材

  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材从理论到实践,从地方拓展到红色文化足迹追寻与还原,从英模到平凡世界的参与者、见证者、守护者,课堂内容深度嵌入红色文化故事、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与正能量。通过影像资料还原、以影视视觉到观感思想碰撞,最终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特色模式。

  七、系统化的理论建构,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

  组织编写大中学一体化资料汇编,并建构理论体系,形成红色文化理性认知成果。理论建构过程,也是提升红色文化研究理论辨析能力过程,培养教师深度思考红色文化能力与水平。

  八、积极整合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平台形成互补机制

  蚌埠学院先后与地方志、党史办、市委党校、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等二十多家单位联合,形成联合教学科研机制。联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平台和同行联合研究机制增强教材的系统性。为了扩大教材影响力和系统性,蚌埠学院马院积极联合中小学文化建设单位,联合开展大中小学协同育人,联合开发云平台交流机制。

  结合创新创业教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教学内容融合联动机制。编写的红色文化概观,被安徽省教师培训基地选编为教材。蚌埠市大中小学一体化教科研有序开展,以红色文化研究为主线的研究立项和专业化教学队伍成果丰硕。教材体系化、教学科研一体化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1)三全育人社会化平台建设探索合力育人机制。利用红色文化管理、服务、建设的参与单位,一起打造红色文化资料整合和转化工作,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价值转化、研究内涵拓展,政府、高校、社会等育人责任主体合作的新模式。

  (2)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形成育人理论实践一体化。高校对立德树人的理论优势、企业用人的文化需要与政府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监督机制融合在新的过程与模式系统中,形成人才培养与德育教育常态化终身制无缝对接。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以行走课堂模式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人,重点发挥红色文化锻造品格引路人的功能。红色文化精神谱系中,感受至深,触动灵魂的气节,是教学重点难点。带领学生回归触目惊心的岁月,蚌埠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沿着革命者足迹,激荡心灵冲击灵魂,触摸历史脉搏,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感人至深的价值分析精神引领,激发学生的意识与自觉。你告诉我,我会忘;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做,我会知道。以AR、VR等手段,以元宇宙理论原理,结合网络时代信息吸收规律开展教学,是马院教学新模式。行走中的课堂,形成教学实践一体化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观感体验和实践转化。

  (3)翻转课堂和社会课堂有机融合。全育人过程中,唤醒学生意识和社会参与自觉,是保持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红色血脉最重要的目标。

  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建构是快速理解认知内容有效手段,蚌埠学院开设大学生讲思政的翻转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和获得感。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常态化。马院认为以红启智是关键,红色文化不能理解为历史知识的传承,而是通过红色文化理论实践活动开展,开启发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打牢中国特色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改革创新三大理念。

  通过红色文化实践体验锻造品格,把红色文化启智引路价值植入教学过程,把红色文化作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以红导行。把探访红色文化遗存、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追溯红色记忆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自觉培养报国情怀结合起来,与攻坚克难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知识,分析自己行为,规范自己行为。

  对标反思内省。在教学过程中,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设计都以结果导向为核心,形成闭环设计,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和不断探索内容选择与提取方法,现实内涵触动、差距反思、差距比较分析,成长路径探索。

  固化成长反思。以论文、演讲和知识比赛方式,持续性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吸收与内化。

  以红铸魂,把红色文化实践培养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成为创新的引路人。时代需要全民参与创新,今天核心技术靠创新,来之不易的江山守护靠创新。民族未来靠创新。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灵魂,所以推进大中小学参与创新是民族发展灵魂所在,红色文化实践就是激活灵魂深处对时代问题和任务的关切,从而为合格人才培养筑牢根脉与灵魂。

  抽象提取精神教化与实践转化。为了培根铸魂,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文化遗存,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层次蕴意思考,观摩是有效办法,通过专业化的知识讲解、深度的心理分析、系统化理性引导,培养学生认知与品格淬炼,蚌埠学院组织观摩红色文化形成制度化。

  搭建一体化平台。持续升维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形成系统的持续的工程。以三全育人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特色,以合力与一体化为渠道,形成培养人的立德树人新系统。

  以红聚力,让红色文化成为奉献国家的领路人。三全育人需要汇聚社会一切力量形成联动,形成合力,需要不同群体参与,形成共振,需要建构一个统一目标形成互补。红色文化实践,就是要打开民族历史根脉,形成历史共识,形成奉献精神的共识。以红色促进民族融合,形成资源功能协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共识,形成行动一致的现实共识,才能形成同心圆,形成一体化。

  红色文化新时代建设实践,以问题导向,形成问题链教学课堂设计。以先进带领,以优质引路,以实践检验开设三结合的第二课堂。

  结语: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带有革命性、创造性、建设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作为教学研究的素材进入立德树人体系,是根植红色血脉的需要,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培根铸魂,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就是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理论创造价值、建设为人民谋幸福的宏伟事业,所以从中国共产党宗旨初心使命担当角度,契合价值与目标与动力就是红色文化被赋予的基本功能。

  蚌埠学院马院立足红色文化实践路径,践行红色文化普信中奉献国家的引路功能,汇聚各方力量,促进教学升级,促进科研升维,促进人才升境。在育人者自育的道路上,形成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的统一。打造金师、锻造金课,是红色文化属性与红色文化的内涵的本质与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建荣.红色文化的道德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22(03):24-29.

  [2] 田烨静.论红色资源的德育价值[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10):18-24.

  [3] 杨明佳,荏苒.新时期“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社会科学动态,2021(10):47-51.

  [4] 胡晓军. 江西:红色文艺之花绽放时代光芒[N]. 光明日报,2021-09-29(005).

  [5] 吴楠,刘欢,王志远. 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N]. 山西科技报,2021-09-27(A06).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态文明思想扎根沱湖生态建设实证研究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