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观点 > 正文

“四则运算”打好人才“如意算盘”
2021-11-02 16:58:44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治国之要,唯在得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当今国际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增强人才忧患意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好人才“如意算盘”,聚天下英才用之。
 
  “加法”引进人才,增强“磁力”,打造人才汇聚“洼池”。“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引进人才,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人才,以求贤若渴的心态寻觅人才,用“加法”引才,增强引才“磁力”,打造人才汇聚“洼池”,广聚天下英才用之。要立足当地实际,充分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条件引才聚才,着力破解人才资源分散、引进难的问题。健全完善人才岗位聘用、住房保障、科研支持、子女就学就医等政策落实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加大人才服务平台、服务窗口的作风整治力度,形成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风气,让更多优秀人才踊跃而来。注重提升优秀人才福利待遇,帮助其快速融入本地,建立并拓展本地“朋友圈”,搭建良好干事创业平台。
 
  “减法”使用人才,增强“活力”,激活人才竞争“引擎”。“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治理国家,用人是关键。用好人才,就要学会“减法”用人,用“筛筛子”的方式,做到“去粗取精”、人岗匹配,增强人才“活力”,营造人才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要练就“慧眼识珠”的本领,坚持因岗择人、以岗用人,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树立“人才在精不在多”的理念,敢于打破人才资源“壁垒”,给人才工程“做减法”“瘦瘦身”,大力使用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才,及时将政治不强、业务不精、服务不实的人才清除队伍,保证人才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破除束缚人才的“桎梏”,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一把尺子量身,大胆选用,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乘法”培育人才,增强“能力”,筑牢人才实力“堡垒”。“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人才培养上,要善于用“乘法”培养,着力打破人才能力不足的“瓶颈”,提升人才能力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要积极打破传统人才培训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拓跨学科、跨领域的“区块链+”复合型人才培育新路径,搭建多个优良人才培育平台载体。加强师资力量,成倍培育各类专业人才教师,因地制宜、因才施教,为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制定多种培育“套餐”,让他们在适宜的培育环境中成长成才。把基层“第一线”作为锤炼广大人才能力本领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下放到基层一线培养,让他们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沐风雨”“强筋骨”“长才干”。
 
  “除法”服务人才,增强“动力”,提高人才引领“成效”。“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服务好人才,以“除法”为人才“减压”,增强其干事创业“动力”,让其多创佳绩、多立新功。要坚持人才为本、人才优先,充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服务制度,延伸服务链,多上门谈心谈话、嘘寒问暖,去除“杂质”、疏通“堵点”,鼓励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出成果。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各种不切实际“硬指标”“硬条款”约束,打破唯文凭、学历论,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人才担当作为。对待一些特殊领域的人才,应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大力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助力人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中共赫章县委组织部 陈鹏、闫鹏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