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观点 > 正文

“双碳”之路,你我同行
2021-09-30 16:59:34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碳达峰”和“碳中和”事业。所谓“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碳补偿”。
 
  在资源禀赋的约束下,我国现阶段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和欠完善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实行绿色低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必由之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当中。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需要全国统筹、各方努力、久久为功。
 
  虽然中国碳排放的增速已出现拐点,且人均碳排放低于美国和欧盟、单位GDP碳排放也呈下降趋势,但中国碳排放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据2019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活动的碳排放量为98.3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8.8%。这意味着,中国要如期甚至提前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挑战和压力将是巨大的,其过程将是异常艰苦的,将面临推动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当前,低碳转型已不再是口号。如何在推动低碳转型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市场各方关注的问题。“相比起市场上的流动性,我们目前更缺的是好项目。”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明社在谈及“双碳”目标下机遇时表示。如何寻找“双碳”好项目,成为难点。另一方面,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9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5%。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同时,我国绿色债券规模不断扩容,发行规模排名世界前列。撬动百万亿元绿色投资,亟待多层次差异化政策和金融支持。(文:安徽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怡彬、仰亮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习百年党史 弘扬延安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