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观点 > 正文

如果有机会,你会让你的孩子择校吗,为什么?
2021-06-11 14:28:58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我会。
 
  ProPublica编辑丹尼尔·高登在2006年写了一本书,叫《入学的价格》,讲的是美国富人如何走捷径把孩子送进常青藤名校。其中写了一个新泽西房地产开发商查尔斯·库什纳在1998年向哈佛大学承诺捐款250万美元,之后不久他的儿子贾里德·库什纳被录取到这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当时,哈佛的录取率是1/9。贾里德·库什纳这名字说起来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老婆和岳父你一定知道,他的岳父大人叫特朗普,他的太太叫伊万卡,没错就是那个特朗普和伊万卡。
 
  在教育问题上,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焦虑。从文艺作品就能看出来,韩国有《天空之城》,妈妈们为了孩子教育勾心斗角,印度有《起跑线》,父母为了先人一步绞尽脑汁,咱们中国已经不用拍文艺作品了,每天都有各路老母亲捶胸顿足逼亲孩子写作业的惨剧上演,还有上海家长交出18页牛逼简历惹人称羡,由此可见,在亚洲也好,北美也罢,家长在在孩子学业上的你争我抢,铁马金戈从未停歇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实答出“我会”这两字,我还是颇为羞愧的,感觉自己仿佛蔑视了教育公平,却又惺惺作态挤出几滴鳄鱼眼泪。因为择校无非两种方法:一则金钱,二则特权。前者砸重金购置学区房,是资本的无情,后者“走后门”式入学,又是道德与制度的批判。
 
  但我还是说“我会”,为什么呢?
 
  一、择校择的是什么,不只是学校教育资源,还有学习氛围。惭愧的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择校生,从幼儿园择到初中的傻孩子,现在好像有种新叫法叫鸡娃了,我从小经历的老师不是亲戚就是父母的好友,在小时候这确实是一场噩梦,但现在反过来看,确实是对我造成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考教资的时候,我看到对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这么定义的: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确实是这样的,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很难忘记,即使当时不立即发挥出来,后续在成长中,它总会若有若无的影响着你,比如说小时候小学我们学校就比其他学校要严格,语文格外重视对阅读的培养,每学期老师都会开一张推荐书单,妈妈一拿到书单当天下午就会带我到新华书店把它们全部买下来,一学期几十本书,家里管的严又不让看电视,无聊了就只能看书,慢慢的竟也喜欢上了看书,于是从小到大,我的作文都是举重若轻,这股红利甚至还吃到了大学,教资的文化素养题简直是深得我心。在数学,英语上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听说现在的小学又更加升级了上从天文地理,下从人文历史,手工编程皆有涉及。
 
  二、但择校会不会是必需品,在这个问题下,有一个假设前提,“如果有条件”,会像我父母一样把我的孩子送到我能选择的区间中的最好学校。意思是如果一个家庭经济宽裕,不会因为给孩子择校而把家庭推入水深火热中,父母的事业也不会因此掉进低谷,那么完全可以考虑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这学期在家庭与社区教育这门课中,我们赏析了一部电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孔雀》)这部电影中底层社会的父母拼命挣钱,只为了供自己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女儿。然而国际学校的孩子们非富即贵,自己的女儿被贫穷限制了太多机会。为了改变这一切,女儿跟校园里的孔雀进行了私下交易,解决了很多需要用钱的燃眉之急。发现了这一切的母亲,最后甘愿用自己作为交换,去换取子女考进优质大学和高中的机会,成为了一只永远被关在笼子里的孔雀。影片这种悬疑诡异的手法向我们警示我们可以为孩子择校,这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但不能将择校看作是解决一切的手段,不能将爱变成血淋淋的牢笼。因此我的择校建立“如果有条件”这一前提下,择校是需要的,教育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提出“同伴效应”,他认为,如果孩子跟一些有良好家庭教育理念的孩子在较长的时间里是同学和朋友,那么这个孩子会受到这些良好家庭的积极影响。简单来说,如果孩子要好的同学品格好、助人为乐,那么这个孩子的品格大概率也会好,也爱助人为乐;如果孩子要好的同学爱阅读、爱学习,那么这个孩子大概率也爱阅读、爱学习……“同伴效应”认为,同伴会直观地影响孩子的成绩。美国心理学家朱迪丝·哈里斯给了更直接的结论:孩子的同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影响最大。可见“同伴效应”对孩子一生性格的影响不容小窥。
 
  三、择校择的是相对而言的“好学校”,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现实是我不可能保证把我的孩子一定能送入明强小学这类一流老牌名校,我也不一定能负担起七宝外国语这类精品私立学校的费用,因而量力而行,择一个相对好学校,好的学习环境,也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环境,并且这种“好”也只是相对的,永远没可能是绝对的。直白地说,就是一所被人称为“好”的学校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优质的。比如一个孩子进入好学校,但遇到了性格粗野的老师;又比如一个孩子进入一般学校,遇到了宽容善良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其实有无数的因素以及无数的可能。
 
  择校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那份爱包含着对孩子未来的殷殷期望,可以爱,但别让这份爱太沉重,压垮孩子和家庭。作为父母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是择校就一定会有一个成绩斐然的孩子,也可能像我父母一样收获我这么一个傻孩子,但是父母也只是第一次当父母,择校需谨慎,养娃还需努力。
 
  以上见解来自芳龄二十有二,全无半分为人父母经验的一个傻孩子,一切考据来自《虎妈猫爸》《小欢喜》《小别离》《少年派》《陪你一起长大》……一系列我曾经陪我母亲大人看过的家庭鸡毛电视剧(感谢母亲大人!),文章仅为参考,一切以实际家庭情况为准,因为择校还有你的另一半的建议和看法呢……不必被择校搞焦虑,再写下去我这一位花季少女也要焦虑了(此处应有狗头表情包)。(俞轶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史崇德 铸造精神动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