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观点 > 正文

水的几则趣闻轶事
2021-06-10 14:44:06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1.大运河古时的“南水北调”工程

大运河举世闻名,北起北京南至浙江绍兴,全長2700千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是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流,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海行舟是古时最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腹地河流均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南北天然水运不通。华夏先人开智慧在我国东部平原开凿了大运河,以弥补水运南北受阻天然障碍,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長讧和钱圹江等五大水系。因此,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运输大动脉。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南方降水充沛水资源丰富,長江以南水(蓝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2%,而北方(淮河、黄河和海河)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6.5%。粮食生产要消耗很多水,因此南方农业发达,与此同时历史上我国大多朝代定都北方,北部城市密集发达,商品粮需求量大。1840年鸦片战争前我国防务重心在北边,因此建了万里长城。北边屯兵更加大北方粮食需求。我国产粮区在南方,于是政府在南方大量征粮通过大运河运往長安、汴京、北京等大城市。据历史资料,唐朝时运粮由唐初的每年20万石,逐淅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明清时年均运粮量约400万。

1993年英国学者约翰·安东尼·艾伦把生产商品消耗的水称为“虚拟水”。虚拟水有三特征:一是非真实性;二是社会交易性,可通过商品贸易实现水的买卖;三是便捷性,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存在于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而言便于运输。因此,可通过商品贸易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虚拟水社会意义重大。约翰·安东尼·艾伦因提出“虚拟水”概念而荣获2007年斯德哥尔摩水奖。

农业生产除要用很多蓝水(可见的江河湖水和地下水)人工浇灌外,同时又被大量的绿水(不可见的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雨水)天然浇灌。因此,种植农产食品要消耗大量的蓝水和绿水,1千克水稻消耗水2立方米。生产蛋奶肉类等禽畜产品要消耗更多的蓝水和绿水,因为禽畜要吃很多粮食和青飼料,要饮水,清洁圏舍要水,飼养人要消耗水等。商品生产者通过饮食大量消费隐藏在农产品中的绿水,也要计入商品生产消耗的虚拟水中,故一切商品都打下了绿水的烙印。

如按大运河历史上每年最多运粮700万石,每石合60千克,生产每千克水稻消耗虚拟水(蓝水+绿水)2立方米计算,相当于共南水北调虚拟水8.4亿立方米,比1990-2000年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入山东的水(蓝水)6.74亿立方米还多1.66亿立方米。

大运河在历史上南糧北运事实上起到了南水北调的作用,由此看“虚拟水”概念早在2500年前在我们祖先已形成并付租实现。古人超前智慧令我们后人感叹和骄傲。

2.天下第一泉水伴乾隆皇帝出巡

乾隆(1711~1799年)享年88岁,是清代高寿皇帝,这与他注重养生密切相关。乾隆还重视飲水健康,他认为好的水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乾隆酷爱用名泉水沏茶,是不折不扣的荼皇帝,不但尝遍天下名泉,而且还对一些名泉水质进行了研究。因此,乾隆还是一个业余的水质研究专家。他除用口品味泉水定性研究泉水外,还令大臣特制一个银质量斗,定量研究泉水。 他用银斗秤量全国各地送京的名泉水样,以水质轻重评价泉水。 其秤量研究结果是: 北京玉泉水每银斗重一两, 为最轻,济南珍珠泉水重一两二钱, 镇江中泠泉水重一两三钱; 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水均为一两四钱。乾隆皇帝以水质轻重评价泉水水质,他认为玉泉水轻含“杂质”少,质量好,長期飲用能祛病益寿,于是乾隆皇帝正式把玉泉皇命名“天下第一泉” ,还书写了《御制天第一泉记》,刻字立碑,碑文“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

北京玉泉位于颐和园以西玉泉山上。玉泉水水清而碧,澄清似玉。泉水自山间石隙中喷涌而出,淙淙之声悦耳,下泄泉水,艳阳光照,犹如垂虹,明朝时已列为“燕京八景” 之一。

玉泉出露于距今4.72亿年前形成的奥陶系石灰岩中,是喀斯特(岩溶)泉。玉泉水含有利于健康的钙镁离子,杂质少,矿化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硬度(钙镁)适中,口感好,在当今是十分难得的优质天然水。清代皇宫飲用水都取自玉泉,每年清晨揷着龙旗的运水车从西直门入城,故北京西直门有“水门”之称。

3山谷牌矿泉水与美国总统出访同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打破中美长期无外交关系的僵局,首次乘专机来华访问。据报道,来访者还带后勤专机,除运送招待我国领导人国宴上用的名酒、名贵食品和豪华餐具外,还有总统饮用的矿泉水。

美国人带的矿泉水为产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山谷牌矿泉水。它是从1924年上任的美国第30任柯立芝总统开始,后历任总统都喜欢饮的矿泉水,被誉为总统饮料。经研究证实,山谷牌矿泉水是3500年前的大气降水入渗地下,透过页岩、砂岩和石灰岩,经历地下深循环而流出地表的矿泉水。泉水的pH值为7.8,呈弱碱性,富含矿物质,总溶解性固体120毫克/升,硬度适量。

总统出访把水带,在当时我国较封闭的社会是一个令许多人惊奇、难理解的新闻。

紧接美国总统访华后,尚与我国未建外交关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不甘落后,急忙踏上中国大地访问中国。此次首相访华也随身带来了日本水,因田中角荣先生喜欢喝硬度较小的水,不习惯北京较硬的水,可能是怕“水土不服”。此外,许多欧洲国家元首喜欢喝品牌矿泉水,出国访问也随身携带。

4.担水斗米换—百多年前重庆免洗菜卖

百多年前山城重庆,主城区局限在嘉陵江、長江汇合处半岛东部的顶端,三面环水,地表水资源丰富,且降水充沛,降水量达1200毫米,但重庆在这样丰水环境下,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重庆主城区地处向斜地质构造轴部,岩层平缓倾角小,且质坚灰白色砂岩与质软红色泥岩互层。耐风化不渗水的砂岩出露地表形成山岭,他如同城市头上一顶防雨帽,阻止雨水入渗地下,绝大部分雨水沿山坡汇入两江东去,地下水资源贫乏,市区水井稀少。城市用水全靠挑水工一担一担从江边登数百级陡坡台阶挑到用户家水缸中。

重庆1932年建自来水厂时,人口约40万,其中挑水工人就有2万多,一人挑水,20人吃。抗日战争时自来水厂停水,水珍贵如油,有“担水斗米換”之说。

重庆近八公里城墙环绕城区半岛,处处城门临江而建通水路,也是挑水工入城通道,也可谓之“水门”,惟城西通远门以外是农村通陸路,有驿道西去成都。城西农村是市区新鲜蔬菜的供应基地,通远门可谓之“菜门”。

我母亲(1900-1975)就出生在城西浮图关南坡王家院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外公外婆靠在山坡几块薄土上种蔬菜为生。种菜是细活,劳动繁重:一年从春忙到冬;一天从早忙到黑。母亲给我说过,城里用水很困难,为减轻城里人洗菜用水负担,菜农卖的是洗得干干净净的免洗菜。她小时就跟着外婆参加劳动,负责清理清洗外公从地里收回家的菜,如青菜、菜秧等按烧一份菜的重量用稻草捆成整整齐齐的一小把一小把的;青蒜、葱等用竹簽也串成整整齐齐的一小排一小排的。天不亮外公就挑着重重的一担菜步行十多里到两路口,批给城里出通远门来的菜贩子。如此年复一年的沉重劳累,省吃俭用,也积存了一些钱,在工商业刚起步的大溪沟码头和曾家岩码头蓋了几间门面房。可惜此两处房产和祖传王家院子都被日机轰炸毁坏,这也是侵略者未偿还的债。

5.石灰水煮成香稀饭

1965年上年我随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的部分师生前往湖南常宁县胜桥公社石溪大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贫下中农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半年。

常宁县地处湖南省南部山区,农民有一个奇葩的与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生活习惯,用石灰水烧大米山芋稀饭。稀饭粘稠细软,香气喷鼻,十分可口。

这个生活习惯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湘南山区石灰岩广泛分布,土壤呈酸性,播种时山区稻田水温较低,不利于水稻生长。为解决这两个生产问题,生产队就地取用石灰岩(碳酸钙)在窑中高温煅烧,待二氧化碳释放完后留下的就是生石灰(氧化钙)。水稻挿秧后,向水田投放生石灰发生释热化学反应,不但提高水温而且还中和酸性土壤。

农民家家户户都有一大缸责石灰水,山区森林少,柴火难觅。石灰水碱性烧饭易熟省柴火。农户就用石灰水煮稀饭,从营养角度讲,碱性石灰水可能破坏稀饭中的维生素,但增加了人体钙碱性物质的摄入。当时欲研究此环境促成的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遗憾的是因无条件而搁置了。

6.“屁盐”

我在此农村还听到一个很奇怪的真实的故事,把他奉出,否则历史会忘记。当地无盐矿,也无能炼盐的地下卤水,生活必须食盐奇缺。

1936年广州到武昌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前,当地人吃的食盐全是挑盐工从千里外广东南海边的盐田挑來的海盐。讲此故事的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农民,他年轻时正是挑盐工。他说,当时挑盐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从盐田起挑开始直到雇主商家,一路千里前后装盐箩筐位置固定不变,前箩筐是优质盐高价卖给富人吃,后一箩筐盐被称之为“屁盐”,低价卖给穷人吃。听起来这是一十分荒唐的事,仔细琢磨,这中包含了一个斗争哲学,是穷人爭取自身利益的一个手段。(南京工业大学退休教师  贺大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有企业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要有更大担当作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