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汲古基金:金融与文化联姻
2013-12-05 16:48:4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文/姜寻
  2013年12月,“北京汲古文化艺术基金”正式成立。沐浴着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三中全会文化改革新政的阳光,汲古文化基金将以有序收购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为己任;担当爱国主义正能量情怀的使者;将文化依托于金融背景中,将金融充分展现于文化艺术的舞台之上,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伴随着基金规模的逐步壮大,在全球化多种金融模式中汲古文化基金将彰显其魅力,独放其异彩。
  金融力量与文化产业
  汲古基金是由北京文信时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恒基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煮雨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国家文物局所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作为投资顾问,运用金融手段服务文化的投资基金,是金融力量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2009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这一政策要求,并配套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金融是经济发展运行的“血液”,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强强联合、深度对接,对于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汲古基金的诞生便有着一个优良的气候土壤。
  金融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流通,只有在不断的流通和交换中,金融才能为社会以及人们本身创造更大的价值。现代社会里,金融已经从单纯的易货演化出更多元的投资方式,为价值的变换和增长寻找多种可能,这一过程其实就是金融文化的丰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凝结人类历史文化的文物艺术品则是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新方向。从价值上看,艺术品投资所特有的高稳定性(低波动)、高抗通胀能力及与其它资产类别间的低关联性也使其成为极具优势的选择。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随着资本的介入与相关体系的日渐发展,已经跨入了金融化操作的第一阶段。金融资本的进入使艺术品市场的体量急剧增大,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在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高净值财富人群和金融资本对艺术品投资日益高涨的投资热情。在这种大背景下,不断推动艺术金融的发展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展艺术金融,以及以怎样的视角与理念去发展艺术金融。
  从长远角度来看,金融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不是单纯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更是站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播。
  国运兴盛盛世藏宝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不断传承、发展。
  从2003年的德国兰佩尔茨拍卖行的夏季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突然冒出很多中国人面孔并且成为卖场上的有力竞拍对手,到今天中国文物市场整整10年时间。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泛起的浪花,但在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发展上却奠定了很大的基础。2009年的2月23日,轰动中国的一条讯息,英国著名的克里斯蒂拍卖行,在法国巴黎拍卖两件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北京圆明园盗走的文物,分别为12生肖青铜兽中的鼠首和兔首,估价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近几年,圆明园的12生肖兽首中,已有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出资买回珍贵文物的个人和民间组织,其爱国之心日月可鉴。由此事件延伸,2012年影视巨星成龙的一部《12生肖》更是侧面反映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明的高涨热情和日益浓厚兴趣。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国力衰,文物散,国运兴,文物聚”,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历史的文明长河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长脚步,而文物则如同其留下的深深脚印。它不仅起到文物价值、还有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
  融合:文物艺术品与金融
  博览古今,盛世兴收藏。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投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使得艺术品收藏成为继股市、房产之后第三大投资热点。国际相关经验数据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其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且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其艺术品投资活动趋向活跃。我国人均GDP在2009~2010年度,已经超过4000美元的分界线。从2009年开始,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规划开始放量增长。这4年间国内艺术拍卖价值逐年增长,分别是是225、573、968和500亿元人民币。我国排名前100名的超级富豪,有计划地购买艺术品的比例不超过10%,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超过60%,艺术品基金在未来10年机会将更多。
  艺术品的价值还取决于所在国家文化的价值。目前看来,中国文化对于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艺术品以它特有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形成了它独特的定价与风险机制。艺术品市场同时能很好地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还能获利,将进入与艺术品结合,可以说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最好投资组合。对于一个有良好市场预见能力的投资者来说,在金融投资之余,也进行艺术品中长期投资,这样既满足精神需要,又增长艺术修养,还提升社会地位,同时,更可以规避金融风险,“不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增加套利保值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艺术品已经不单单具备审美价值。它通过与现代金融体系的融合,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现代的投资工具,从而增加了人们的投资渠道与理财方式。
  国际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最初的投资方式主要集中在零散的古玩市场及艺术品经营店中,没有规范的市场机制和统一的市场标准,市场规模小,进入资金要求不高,主要面对的市场客户是社会上个别的收藏爱好者。到了18世纪,艺术品拍卖公司开始兴起,并逐渐趋向国际化,使其以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开创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新纪元。与此同时,现代画廊业和各类艺术博览会也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品投资活动,使得艺术品投资市场开始走向规模化。而现代金融业的兴起,将众多艺术品开发成为金融衍生品,创造出艺术银行、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信托等各式各样的金融投资模式,并开发出一系列的相关理财业务,风靡国际投资市场。
  艺术基金相对来说,是一个委托管理,或者对于个人投资者慢慢取代的概念,从07年之前还没有出现艺术基金这么一个概念。艺术基金对于这个行业的影响应该是体现在专业、风险控制和规范的角度,原因是艺术基金现在比较多的从形式和合作方式来看有两类:第一类是信托,第二类是私募。不管哪一种模式,当中都会牵扯到非常多的对于投资顾问公司的一些尽职调查,包括投资人对顾问公司的一些流程的考核、业绩的考核、管理人的背景分析,过往业绩、流程风险控制如何,这个相对来说机构作为基金的一方来说,和个人投资相对来说比较更专业,更优势,对于风险控制和流程管理方面也是比较优势。从艺术基金的角度,对于艺术投资行业有一个专业和规范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一个炒作和加速这个价值更加体现的一个过程。以资金融通的手段来进行艺术品投资,艺术品金融化就是资金融通化的产物。
  汲古基金的现实责任与框架未来
  汲古基金初期募集10亿基金。购置海外收购散佚文物艺术品基地;并设立文物鉴定权威顾问机构;计划在1-3年期间建立自己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海外文物回流博物馆。二期募集50亿基金。购买海外频临破产的博物馆及大型收藏机构所收藏文物艺术品。使海外文物有序回流,与国外各大博物馆互动,进行正能量爱国互动巡回展览;并购打品牌拍卖公司,并适时择机进行专场拍卖,以体现中国文物艺术品的真正价值;三期募集200亿基金。与国家联合整合置地,将文物分类建立博物馆群落。并于博物馆群落周边兴建一系列商业品牌地产。在基金的剩余价值中,要大力推进文化公益事业,普及东方艺术文化理论,建立汲古品牌的大学及与国外名牌大学互换人才机制;建立青少年文物艺术基础教育体验基地,并举行国际化、全球大型公益性文物艺术品宣传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基金 金融 文化

上一篇:“美丽中国”视觉艺术交流会举行
下一篇:国际志愿者日 中国记者俱乐部走进郑州金沙小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