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重庆晨报:干部下乡自带干粮贵在始终如一
2013-01-07 10:29: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贵州省4日作出一项新的规定,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干部下乡自带干粮并不是什么创新之举,只能为传统作风的一种回归。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歌谣就唱遍了四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干部下村驻点,一日三餐自掏腰包、自备粮票。可以说,“自带干粮”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融合干群关系的必然途径。

  作风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度以来,迎来送往的接待,不仅加重了基层的经济负担,更重要是导致了攀比浪费和奢侈之风,疏远了上下之间的关系,使得吃喝成为一种待遇和享受,工作漂浮于上而难以落到实处。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基层也苦不堪言。从这一点来说,“自带干粮、方便面”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更是一种作风上的改进。

  干部下乡自带干粮贵在实之于行。类似转变作风的规定,之前在一些地方不乏其例,而一些做法早有规制,比如一定级别以下的不准警车开道,不得实施交通管制。但结果这些底线被轻易突破,以至于上行下效形成了风气,隆重的排场、奢侈的用度成了一种潜规则。相反,同样为自带干粮,有的地方行为之后难见效果,有的地方却能坚持如一,比如河北省承德乡镇干部坚持八年自带“小饭盒”下村,找回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欢迎。

 

  真“自带干粮”,那么就意味着勤俭节约务实之风重新焕发,意味着基层负担将得到减轻。自带干粮是一种作风的表现,当其以制度和习惯得到延续之后,其带来的改变不仅仅于在吃的方面,更在于工作上更加务实,更注重落实,将是一种全面的改进和改变。相反,若其只是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带而不吃,带归带,到下面吃归吃,或者一边啃馒头,一边喝茅台,这样的规定就失去了意义,会成为一种反面教材,进一步损害自身形象。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自带干粮看似小事,却关系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事。当前,自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纷纷跟进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新举措。不过,制度层面的创新固然值得称道,落实到行动才更令人期待。毕竟,相对于制度和措施创新,当下最缺的不是高效的规定补缺和推陈出新,而是对既有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对传统好作风的追随与践行。如何执行才是当前最大的作风问题,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于决策者和执行者来说,“做什么”有了,“如何做”不能缺位。 (唐伟)

相关热词搜索:重庆晨报 干部 下乡

上一篇:武汉开始全面清查私自收养孤儿弃婴工作
下一篇:法制日报:严惩行贿,更要让受贿没安全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