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正文

财经专家权威解读“通货膨胀已经见顶”
2012-05-22 19:50: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猪肉凶猛,绑架物价”,这是时下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2011年,国内猪肉价格在连续三个多月的强劲上涨之后,在7月出现了小幅回跌,但依旧被许多消费者看成是新一轮暴涨的前兆。
  
  
  涨价直接影响到家庭食谱。在北京国贸附近上班的黄小姐喜欢下厨做红烧肉。但从5月后,她就很少做。因为自那以来,五花肉价格每斤上涨超过50%,已达到了30元。
  
  
  肉价飙升成为物价上涨的推手,很多商品、服务的价格也跟风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猪肉价格为何涨势凶猛?带着这些疑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他对记者说:随着政府大力调控导致通胀的根本因素货币政策,“通胀的拐点即将来临。”
  
  猪肉涨价是成本推动
  
  
  环球人物杂志: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热议,它的上涨幅度到底有多大?
  
  
  潘向东:从绝对值看,2010年6月初,生猪价格为每公斤9.8元,处于2008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猪肉价格在今年5月开始井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7.1%,6月份环比上涨6.4%,创35个月来的新高。但7月份会有所回落,因为批发价格已经降下来了。
  
  
  环球人物杂志:每年夏季是猪肉消费的淡季,照理说,肉价应该下降,为何反而上涨呢?
  
  
  潘向东: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应该是成本推动的,首先是养殖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玉米价格上涨和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总体来看,饲养成本同期上涨了23%以上;其次,今年年初以来,劳动力成本增加,很多养殖户的人工成本因而增加;其三,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养殖户严重亏损,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导致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出栏率下降;其四,猪肉价格长期以来被低估了,因此这次涨价实际上是猪肉价值的回归。
  
  
  环球人物杂志:据了解,北京八里桥批发市场的白条猪批发价格在7月24日是每公斤23.3元,但养殖户反映还是没有赚到钱。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潘向东:成本上升了,必然价格上涨,但对农民来说,利润并不明显。因为更多的成本花在了劳动力和原材料上,挤压了利润。
  
  
  环球人物杂志:除成本因素外,涨价还有其他原因吗?
  
  
  潘向东:其实从中长期来看,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超量发行引起的。因此,此轮通胀最大的原因就是2009年货币的超量发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大。货币供应量对物价实际上是一个超前的作用,物价相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滞后的,且有规律可循,中国的物价大概滞后于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化半年到一年。
  
  
  环球人物杂志:物价大幅攀升,是食品价格领涨引起,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潘向东:第一,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概是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7倍,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概是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5.5倍。一个劳动力在工业部门能创造7万元的新增产值,在农业部门只能创造1万元。如果劳动力不流动,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就比农业部门要高。但由于劳动力是充分流动的,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就被提了上来。由于劳动生产率没跟上,而工资成本又上来了,这必然意味着农业部门的产品价格上涨。不然的话,就没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第二,由于这两年全球粮食歉收,从2010年起俄罗斯、美国等主要产粮国减产,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
  CPI和老百姓实际感受不同
  
  
  环球人物杂志: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6月份CPI为6.4%。但老百姓的感觉是除了工资,什么都上涨,涨价面宽而且幅度大。CPI和老百姓感受之间有差距,您对此怎么看?
  
  
  潘向东:由于CPI采样、计算方式上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例如,CPI反映的是总体物价水平,而6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对老百姓来说,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茶,没有不涨价的,因此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更真实。但是,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打算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工资。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意思是CPI数据不真实吗?
  
  
  潘向东:不能这么说。只能说CPI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感受。
  
  
  环球人物杂志:上世纪90年代CPI高企,政府为了不让老百姓手里的钱缩水,采用了加息的手段,这样做效果如何?
  
  
  潘向东:当时的银行利率非常高,以5年定期为例,1993年7月起的五年期的存款年利率是13.86%,再加上保值利息为16.74%,利息总和达到了30.6%。因此和通胀水平相比,老百姓的钱不会缩水。但也有专家指出,采取保值储蓄来抵抗通胀只是权宜之计,它会带来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价格信号扭曲、影响利率浮动弹性,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还妨碍国内经济对外来挑战做出迅速反应等等。
  
  
  环球人物杂志:央行未来还会大范围加息吗?
  
  
  潘向东:我认为,目前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下半年不加息,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会导致实际的负利率,资金的低成本运作会促使大量体制内的资金有投资的冲动,把资金投入房地产以及股市,产生泡沫,造成经济过热的假象。如果加息,一是由于利率上调从理论上讲导致人民币需求加大,加上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二是热钱流入,国际投机性资本一直豪赌中国人民币升值而虎视眈眈,加息对这些游资而言是绝佳机会,企图乘机大捞一把;三是地方债务问题严重,还债压力增大,同时中小企业生存会更加艰难。总体而言,下半年政府会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天灾对物价影响不大
  
  
  环球人物杂志: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潘向东:两者是“孪生姊妹”。经济的变化往往伴随着物价的同向变化。如日本经济长期负增长,现在日本物价就比上世纪90年代下降了大概40%。同样的,经济增长的时候物价往往会上涨。关键在于怎么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比如经济增长10%,物价增长3%至5%是合理的。所以要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群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物价上涨1%,群众收入增长2%,这就没有问题,反过来就有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通胀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潘向东:通胀目前已经见顶,拐点即将来临。
  
  
  环球人物杂志:您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
  
  
  潘向东:从CPI来看,6月份上涨的6.4%里,有3.7个百分点是受到翘尾因素(前期物价变动因素对后期价格指数产生影响)作用,7至10月,翘尾因素会逐月快速回落。同时国内的货币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流动性减少会对物价稳定发挥基础性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今年我国南方连续发生旱灾和涝灾,这些天灾会不会影响物价?
  
  
  潘向东:总体来说,灾害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因为国内有很多粮食储备,占到全年产量的40%左右,调节能力很强。夏粮的产量占全年产量的1/4左右,但主要还是看秋粮,我认为影响不大。我国有比较好的储备制度,40%的调节能力足以化解因粮食减产导致物价上涨而造成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财经 专家 权威

上一篇:“创二代”的创业经
下一篇:美国巨债害了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