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山钢重组民企日钢迷雾:体制不同成最大障碍
2012-12-30 14:37: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新金融记者 刘畅

  2012年岁末,单从政策部署来看,山钢重组又到了一个节点,原计划的‘实质性’进展,已然无法实现。

  4年,山东钢铁(2.17,-0.01,-0.46%)集团(以下称山钢)的重组之路还在继续。在行政力量与市场竞争博弈背景下,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质性”进展

  早在今年2月,山东省发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到2013年,山钢完成对日钢实质性重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项目主体建设全面展开。”

  随后的5月,山东省经信委召开全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协调会,副巡视员王兆春再次要求12月底,山钢集团兼并重组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被媒体称为,山东下达了“死命令”。

  据山钢集团官网显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也在7月由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并在随后进行了听证。

  如果说日照精品基地环评的听证算是实质性进展的话,那山钢对日钢的重组还未见任何实实在在的动作。

  也许是年底将近的缘故,山东省人民政府在10月末印发的《山东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中,有关山钢重组日钢的消息首次有了较为明确的说法。

  “重组日钢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日钢集团加入山东钢铁集团,作为山东钢铁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遵守《山东钢铁集团章程》,服从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整体规划部署;第二步积极探讨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方案》还表示10-1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组织实施阶段。

  彼时,有媒体报道日钢高层确认两步走的说法,但第二步还在探讨。

  两个月过去了,离实质性重组的节点越来越近。

  新金融记者致电山东省经信委,其工作人员称“重组日钢的进展要问发改委”。而山东省发改委称“只有一个人负责这个事情”,但记者多次拨打此人电话,无人接听。

  山钢集团宣传部工作人员拒绝对此事接受采访。日钢一位副总给新金融记者回复称:“最近没有最新进展。”日钢内部一中层则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那个《方案》我们都知道,现在应该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可能连第一步(日钢作为山钢成员之一)还没有落实到纸上呢。”

  与最初提出收购的2008年火爆的行情相比,当下的情形也有了一些变化。“今年钢铁整体低迷,山钢如果自身盈利情况不太好的话,它可能未必有大的意愿去推进这一进程;另一方面,山钢现在也无法保证重组之后,日钢还会百分之百赚钱。”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

  2012年即将过去,虽然按照《方案》新的一年重组应该开始“实施”,但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行不通就还需要做调整,方案毕竟只是个方案,“具体执行还要落到实处,看事态的发展。”

  跨体制之困

  从2008年11月,日钢与山钢签订重组意向书,到双方首次签署资产重组合作协议,从仅收购日钢核心资产,到一次性买断,再到如今的没有最新进展。日钢始终是山钢重组的一块儿硬骨头。

  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之所以重组日钢困难,最大的原因是两个企业不同的所有制性质。虽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济钢和莱钢的重组也不是一帆风顺,但“他们都属于省国资委的企业,进行内部的划转没有太多的障碍,重组民营企业则困难得多”。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指出。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魏启宁也表示,企业性质资产经营情况大不相同加大了重组的难度,而且重组中各方在利益层面进行博弈,需不断调和才能解决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日钢不仅仅是民营企业,而且是国内第二大的民营企业,这一点也很重要。

  据了解,2011年,日钢产钢1203万吨,产材119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1亿元,实现利税63.7亿元,上缴税金39.2亿元。

  虽然今年1-9月份,每个月都在亏损,但“10月份开始盈利,估计到年底再算,全年能够扭亏”。日钢内部人士对新金融记者介绍。

  11月28日,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等联合组织的2012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调研排序中,日钢排名第9位,居山东省民营企业第一名,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中,仅次于江苏沙钢集团,位列第2名。

  “盈利能力差的民企才愿意去依赖大企业集团,大树底下好乘凉。”上述业内人士说。

  日钢显然并不在这个队伍当中。

  “我们自己就赚钱,为什么要给国有企业,说不定他们效益还没我们好,还得让我们补他们的亏。”日钢一名普通工人这样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的确,国企的性质决定了其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有的时候我们效益不如民营企业也是个事实。”某国营钢厂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坦承。

  据他介绍,其所在钢厂一共5万多人,离退休的就1万5以上。除此之外,他所在厂响应国家号召,去年淘汰了几座高炉,而这些“恰恰是基本上折旧折没了的设备,用这样的设备我们生产1吨就能赚1吨的钱。但现在的生产线投资高折旧高,反而会导致我们不盈利”。

  上述业内人士却提醒,困难的时候国企总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但也不能忽视他们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远远超过了民企。”他认为,无论是项目审批,土地资源,信贷条件等,民企都无法与国企相比,而这些东西也无法量化。

  “民企的发展大多都靠自己的打拼,没有多少是靠政府的投入,所以面临的政策风险很大,一旦有风吹草动,比如日钢,可能就被收了。”在他看来,国企效益不高,负担仅是一个因素,“更多的可能是管理不善,资源浪费甚至是贪腐。”

  无论如何,一边是国有控股,一边是民营企业,两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很难走到一起。

  在魏启宁看来,此次重组的第二步,双方探讨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合作关系,已经显示出山钢尽可能为日钢争取最大利益。

  但以目前的发展来看,日钢对这一条件是否买账还是个未知数。

  效果初显

  虽然日钢的重组还无确切的消息,但山东其他钢铁企业重组之后的效益已然显现,早前完成重组后的济钢和莱钢已经在某些领域做到统一协调。

  济钢内部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重组之后同类产品的统一定价,部分统一采购原料,项目统一规划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变。他认为,“重组还是有必要的。”

  山钢集团采购中心于2009年12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在整合济钢、莱钢、张店钢铁总厂原燃料采购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在山钢层面建立的,目前主要负责山钢所需的国内外煤炭、铁矿石、主要铁合金等大宗原燃料采购活动的统一组织管理。

  “比如上游一些铁矿石供应商,就可以由山钢出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来保证我们的供应量,”该济钢人士表示,“部分具体的矿石矿种也会由各自的生产企业来自行采购,但整体的议价能力还是提高了。”

  相比之下,在销售方面,“各企业独立运行的能力还是比较强,订单统一获取之后统一分配,这样的情况有一部分,但还不能完全达到。”据他介绍,目前,济钢、莱钢等还都各有各的销售团队,订单也以自己的为主,各自跑各自的市场。

  “但山钢有个销售公司,它能起到一个市场定位,同样品种价格统一协调的作用,这样在定价上相互之间不会形成恶性的压价。”

  如果遇到相互重复的品种,具体怎么生产则根据市场情况而定。“比如济钢能产200万吨中厚板,莱钢能产100万吨,市场如果需要300万吨那就都生产,如果市场接纳不了,则由各自的市场开发情况来定,谁拿到了订单谁就生产。”

  这一点得到了济钢代理商王国杰的证实。“现在我还是拿济钢的货,虽然莱钢的价格和它一样,但这么多年我的客户也都认济钢的货,所以,他们重组对我们而言没有太大影响。”王对新金融记者说。

  而在融资方面的协同可能是子公司受益最大的。据济钢人士介绍,山钢的财务公司是个很好的平台,与各大银行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子公司融资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优惠的条件。”

  在该人士看来,单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来看,济钢和莱钢的重组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对于重组前后企业效益的问题,他表示,“不具可比性,因为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很大,重组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在市场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可能有些优势体现不出来。”

  谁来推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11月的钢铁需求预测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现在是同质无序的恶性竞争,如果集中度比较高,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钢铁产量已经占全球总产量近一半,但大而不强,很多高端产品还需要依靠进口,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山东的情况正是全国的缩影,虽然整个钢铁产能在全国排在前列,但很强的品种没有。

  “原来济钢的中厚板和莱钢的H型钢在全国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现在全国的产能上的很快,而其本身科技含量也不是特别高,远未达到武钢的硅钢和太钢的不锈钢那样在市场上有无法替代的程度,时间长了肯定会被本地化产品取代。”上述业内人士分析道,“所以山东钢铁行业的重组也是必要的,否则如何聚集优势的东西进行产业机构的升级,单纯靠济钢、莱钢甚至日钢都是不现实的。”他说。

  所以,从国家的角度考虑,提高产业集中度无可厚非,有利于区域的优化布局,“但通过行政手段还是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来达到目的就值得商榷了。”

  虽然,在《方案》的基本原则中第一条便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但一次次的方案,一次次的意见,都是行政力量的体现。”该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以行政的力量推进,该淘汰谁,谁重组谁会涉及很多复杂的过程。

  对此,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整合不是谁重组谁的问题,而是为了一个区域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空间,一个市场中,竞争对手多了自然就不稳定。”

  理论上讲,来自于行政和政治方面的干预对企业重组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自己整合。”多位受访人士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现在行情不好,如果宝钢愿意重组我们,我肯定愿意,”东北某民营钢厂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说,“宝钢是行业的龙头,它兼并我对我肯定是有提升的,所以宝钢去兼并民企,会比较容易推进。但日钢和山钢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想通过行政手段重组,肯定很难。”他认为,一切都应该以市场规律为准。

  上述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目前现实的力量远远大于市场的规律。“因为政府很强势,所以导致重组就夹杂了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单纯靠市场竞争的话,日钢会胜出,莱钢可能先倒下,但是现实不允许莱钢倒下,不允许日钢发展得过快过大,现在的体制就决定了这样的情况。”

  迟京东则认为,需要市场,更需要公平。“并不是针对日钢,不让它好,问题在于,一个区域产业的发展,是要有统筹考虑的,不是谁有本事谁就占,国家更重要的是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他坦承,国家的这些考虑,有的时候看起来不近人情,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舒服,但要有长远的公平。

  “重组也好,布局重新调整也罢,都需要时间来考验,特别是对政府的决策。”他说。

相关热词搜索:重组 民企 迷雾

上一篇:世界搏击高手北京巅峰对决 功夫王或成泸州酒业代言人
下一篇:富士康大陆19个园区评明星 郭台铭鞠躬表感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