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同仁堂陷汞超标风波 遭遇强制回收
2013-05-24 10:07:0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同仁堂(23.44,0.41,1.78%)健体五补丸样本的汞含量被发现超出为上限标准,香港卫生署指令收回。同仁堂称该批次非同仁堂生产,实际生产方是谁、汞从何而来成谜。媒体随后曝出同仁堂旗下近40种药品含汞,百年老号成“朱砂大户”,含重金属药方达150条,除大陆外几被禁用。舆论风波愈演愈烈引发业内担忧,中医药行业改革呼声强烈。
  
  上市首日遭遇强制回收
  
  5月7日,同仁堂国药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14.8%,前景看好。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同日香港卫生署公布,名为同仁堂健体五补丸的中成药水银含量被发现超出上限标准约5倍。对于药材水银超标的查处向来颇为严格的港府要求同仁堂立即回收并暂停使用。
  
  健体五补丸实际生产方成谜
  
  7日下午,同仁堂股份董秘贾泽涛对媒体记者做出回应:“香港卫生署公布的这个批号确定不是同仁堂科技生产的,有没有假药的可能现在还不好定论。”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同仁堂科技独家拥有健体五补丸的生产批号,因此虽然尚不清楚超标药品来源,但是该公司已经在生产环节展开了自查。据一位高管透露,通过对国内药厂的健体五补丸留样进行检测,尚没有发现汞超标的问题。
  
  汞从何来众说纷纭
  
  从成分来看,健体五补丸标签显示的有效成分包括:黄芪、冬虫草、鹿茸、银耳、人参。汞从何而来,为何补药会变成毒药,原材料、生产、流通过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由于同仁堂集团方面态度不明朗,谜团难解。
  
  有分析师认为,该产品的制作工艺应该不包含水银,水银超标5倍,可能是因为某一批次的冬虫夏草里面掺杂了含有水银的次品。
  
  而一位中药专家则认为这一说法比较武断:“如果该批次药品并非同仁堂生产,那么可能是仿制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添加了遭到汞污染的原材料,具体是否是冬虫草成分造成,还需要进一步检测;如果该批次药品确系同仁堂生产,那么需要对国内生产厂的药品留样、原材料分别检测,以确定具体的污染来源。”
  
  也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由于中国一些中药材产地受环境污染影响,例如受水银等重金属污染,可能使药材药性发生变化。同时不排除生产线上不同种产品药物之间“交叉感染”,以及生产器械污染。
  
  标准差异还是遭遇做空?
  
  有观点指出,香港和内地的中成药监测标准存在差异。内地的中成药重金属监测标准主要参照《中国药典》,而香港的重金属监测标准则以香港现行的《中医药条例》为主,后者标准更加严格。
  
  也有分析师抛出做空一说:“冬虫夏草这味名贵药材掺假的可能颇大,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给药材增重就会刻意往其中参杂水银。一些投资者将此次原料管控的纰漏推至全公司层面,或许背后有着做空集团的身影。”
  
  媒体给同仁堂开药方
  
  《广州日报》评论指出,不少企业心存侥幸,一旦出事了不是推诿给原材料供应商扮“无辜”,就是找其他理由搪塞,甚至不予以正面回应。类似事件不但对企业品牌、产品销售打击沉重,而且会给市场同类产品乃至整个中药产业都带来信任危机。
  
  《时代周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称同仁堂集团的思维是主销产品不出问题,业绩不受影响最重要,其他小产品无所谓,“健体五补丸别说是‘车’了,连‘卒’都不是”。直指同仁堂没有竞争概念,近年热衷玩资本,不重视主业经营,管理漏洞百出。
  
  新华网称,同仁堂一贯在中药界享有着崇高的地位,甚至它所衍生的文化也被后人津津乐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如此频繁地卷入“质量门”,是否有悖于祖训?!
  
  四成网友认为中西药标准不能混为一谈
  
  中西药标准不能混为一谈(40.1%)
  
  Hirone:外国人哪懂得以毒攻毒的道理,中药治本,西药治标,标准只是用来衡量表面,用科学技术上去“卡”中医的原理,到时候却发现失去的已经无法回来了。
  
  心如止水:看后有点无语,拿西医解释中医怎么解释。朱砂在中医里本就是一味药;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在说人家超标,明显是同仁堂得罪了人,被人搞了,误导大众。
  
  同仁堂必须承担责任(15.3%)
  
  厨师张大爷:有区别吗?只要是你的牌子,你就得负责。
  
  jywxt:“这个批次的产品不是同仁堂生产的”,但是同仁堂的牌子。急功近利,百年老牌就要毁在你们这帮不肖手中,愤怒,遗憾。
  
  ?中医药固步自封(28.8%)
  
  灵魂正在流浪:西方在抗生素还没有发明以前人均寿命也好不了哪去。现在的这种局面是西方医学得益于西方日益发达的科学而大力发展,而我们中医却在固步自封的必然结果。
  
  EOriente:土地变了,种出的药的药效自然不一样了,而所谓的中医却不会变通自然出问题了。
  
  政府监管不力(9.6%)
  
  Fiona:同仁堂的药不安全,其它的药就安全了?饭都不安全了,还指望其它的东西安全?这根本就是政府管理不力的责任。
  
  其他(6.2%)
  
  Secret:关乎于百年老店声誉,一定要有个说法。如果是西药的阴谋,则必须揭破。
  
  同仁堂极力撇清责任缺失令人失望
  
  此前,同仁堂已曝出两起质量事件。1月中旬,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曝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以使食品达到药品的功效。4月初,同仁堂某批次地黄被天津食药监局查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合格。与此同时,云南白药(88.40,1.95,2.26%)“乌头碱”、广药银翘维C硫磺熏蒸、正天丸“乌头草”、汉森四磨汤“致癌门”等一系列中药“涉毒”事件频发,舆论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拥有百年金字招牌的龙头老大同仁堂自然难逃媒体的“围追堵截”。
  
  事件发生后,同仁堂对外宣称进行内部调查,但至今未公布调查结果,亦无进一步回应。涉汞健体五补丸到底由谁生产,汞从何而来成为解不开的谜团,同仁堂极力撇清关系的做法让人失望。
  
  然而这一次,同仁堂没有像前两次曝出质量问题那般“幸运”,缄默不语并未换来舆论的冷却,反而跌入了更深的漩涡——被揭出40种药品含朱砂,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含量远超国际标准。同仁堂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朱砂为常用传统中药材,符合中医配伍理论,患者遵医嘱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服用是安全有效的。舆论并未随之“偃旗息鼓”,同仁堂又被曝出含重金属药方达150条,在大陆之外几乎被禁用。据称,同仁堂方面减少朱砂相关产品的弱化程序已在悄然进行,部分产品不再采用朱砂入药。
  
  面对危机,作为行业龙头的同仁堂,应肩负起更多责任。比如,加强企业自身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应对舆论质疑;主动提请中药管理局、行业协会,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普及中药药理知识、增强中医药文化输出等等,这本是同仁堂重塑品牌形象,提升行业信任的机会。而不是安于“传统”、“国家保护”的温床上,撇清责任之后,再次沉沉睡去。
  
  标准缺失监管乏力中医药企业的大环境堪忧
  
  4月,《经济参考报》曾刊文称,振兴中医药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然而今年开始,中医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众所周知,中西医本属于两个体系,各国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用西药理论审视中药不免“有失客观与公正”。然而缺乏药物成分的毒理学研究和临床数据,剂量指标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制药过程粗犷缺少技术含量……正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医药“特点”,屡屡遭受诟病和质疑,大品牌纷纷“中招”,愈演愈烈,引发业内担忧,更是给一些机构和个人做空、唱衰中医药提供了“良好”时机。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业内人士提出完善监管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加强毒理分析、毒性检测、重金属抽检、不良反应追踪等一系列可行措施,然而风声大雨点小,“落实”二字遥遥无期。于是,在监管乏力、标准模糊的现状之下,中医药行业潜规则充斥,生产过程存在漏洞,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巨大的质量隐忧,重重困境引发全行业的信任危机,中医药企业的大环境堪忧。
  
   

相关热词搜索:同仁堂 超标 风波

上一篇:大连盛源涉嫌非法集资诈骗
下一篇:消协:购买轮胎时要明确理赔起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