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厄尔尼诺现象再抬头 对我国影响几何待观察
2012-08-09 09:17:47   来源:雅虎   评论:0 点击:





  近日,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2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异常偏暖(0.6℃),即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并且可能发展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众所周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往往会带来异常的天气现象,甚至是极端天气事件。近些年全球天气灾害频发,大家更是容易联想到是不是厄尔尼诺在作怪。那么这次这个爱捣蛋的“小男孩”会再次兴风作浪么?对此,中国天气网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
  
  拉尼娜现象减弱厄尔尼诺现象抬头
  
  2011年9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持续到2012年2月,今年3月该拉尼娜事件结束。之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逐渐恢复正常并迅速转向偏暖状态,于是又引发了专家们对另一个异常现象--厄尔尼诺的关注。
  
  6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全球可能在2012年7-9月遭遇厄尔尼诺现象。7月2日,美国气象局监测到Nino3.4海域(北纬5°至南纬5°、西经120°至170°)的海水表面温度距平首次超过0.5℃,且太平洋中东部海温上升的趋势仍将延续(美国气象局一般以Nino3.4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距平连续3个月的滑动平均高于0.5℃作为厄尔尼诺爆发的标志)。7月3日,澳大利亚气象局也表示多数模型预测赤道太平洋海温的状态正向厄尔尼诺现象转变,今年8-10月厄尔尼诺现象将到来。
  
  国家气候中心也一直在持续监测热带地区的海温,逐侯、逐月进行数据分析。在7月下旬发布的监测信息中,国家气候中心作出预测分析:“4月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一致维持暖水状态,7月份该区域平均的海表温度距平已达到0.6℃,次表层海水温度增暖迅速并向表面抬升,表明了热带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根据监测,并参考国内外动力统计模式预测,预计2012年下半年,厄尔尼诺状态将继续发展,可能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圣婴”现身对中国影响几何?
  
  人们耳熟能详的厄尔尼诺现象在狭义上讲是指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广义上是指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的同时,从热带东太平洋到印度尼西亚群岛,海洋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由于热带太平洋是一个控制大气运动的巨大热源和水气源,因此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将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与之相反的这一带海温异常偏低的现象被称作拉尼娜现象,或“反厄尔尼诺”。
  
  这两种异常现象往往会交替出现,但每次持续时间不定。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数更多一些,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在1991年至1995年连续发生了3次,持续时间很长。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次数略少,因此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关注更多。
  
  那么这次“弱到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说,判定一次厄尔尼诺的影响,不仅要看强度,还要看类型。今年下半年的厄尔尼诺的强度和类型还要继续监测。
  
  通常来讲,厄尔尼诺对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容易造成南美洲西部地区,比如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等国带来暴雨,而南非、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可能出现干旱。上一次较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997/1998年,致使澳大利亚和亚洲上千人死亡,对农作物、基础设施和采矿业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它还直接引发了东南亚的森林大火;导致南美渔业资源骤减;以及引发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大旱,致使70万人口受到威胁。
  对热带之外的地区,厄尔尼诺的影响就不那么直接了。对我国而言,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青藏高原的积雪、季风活动情况、北部冷空气活动等都会对我国天气气候产生影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我国比较遥远的赤道东太平洋,并不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改变大气环流进而间接影响到中国的天气气候。不过,我国的天气气候变化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洋、冰雪、陆地热状况、季风、大气环流等等,不应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对中国气候产生某种特定的影响。
  
  通常来讲,厄尔尼诺对我国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影响:1、台风数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2、暖冬。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3、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4、东北低温。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北方秋季的降水也可能偏多。
  
  厄尔尼诺现象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的关系
  
  近两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北半球极端低温与罕见高温交替出现,干旱和暴雨接连袭击同一地区,厄尔尼诺是不是气候变暖的产物?它真能搅乱全球天气么?究竟谁是极端天气的始作俑者?
  
  “厄尔尼诺是海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厄尔尼诺频发(即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在近几十年所表现出来的上升的现象)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促进全球变暖的原因。当厄尔尼诺发生时,也会在年际尺度上对全球气候有增暖贡献。比如暖冬出现。”任福民在解释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时说。
  
  当下的人们都非常希望能找到极端天气频发的症结所在,但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环绕地球的大气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像诊断人类的疑难杂症一样,对造成极端天气的原因也需要更为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厄尔尼诺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还是热带地区。对其他地区都是间接影响,但是有关联关系。我们把厄尔尼诺看作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年际尺度上的最强信号,它出现以后,很多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就减少了,预测结论的可信度就增加了。”
  
  

相关热词搜索:厄尔尼诺 现象 抬头

上一篇:网曝湖北电力公司合伙制售假冒电表增收始末
下一篇:福利院护工出现断层 工资低没社保年轻人不愿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