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人口剧增背景下职住关系平衡化的策略
2016-10-21 15:14:1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制度转型期,城市郊区化和空间重构现象的日趋凸显、土地与住房等市场要素的系列改革,以及城市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和交通需求的快速增加,都使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加重等诸多城市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市民、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长沙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目前正处于人口和产业快速集聚、用地快速扩张、城市竞争力稳步提升,交通拥堵、雾霾频发、用地过快扩张等各类城市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长期存在的交通拥堵,通勤时间延长,给长沙城市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遇到了一定的“大城市病”。

  由此可见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针对长沙目前职住分离现状,要确保城市居民幸福感系数维持在较高水平,笔者提出以下措施改善职住关系,进而营造宜居城市氛围。

  1.满足职工基本需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首先是生理性需要得以满足才会有生长需要的实现,只有保障城市职工的住房需要,其次才能够实现其其他需求。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在新发展的城区内探索多种公租房形式,建设高级公寓、普通公屋、定向租赁周转住房、职工宿舍等多层次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其次,长沙的就业地形成了以五一大道为中心的范围最广的就业集聚地,在岳麓区及星沙镇的长沙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高科技园等园区,形成了高密度就业地,与此同时形成了以五一大道为中心呈环状向四周扩散的主要居住密度核。因此,长沙市政府对于迁入发展新区的中心城居民,可以通过给予购房、税收方面的优惠,对于迁入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则给予定向购房等优惠政策单位对职工就近居住实施补贴策略等来改善职住关系。

  2.完善绿色交通系统,提高居民通勤效率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分区为居住、工作、交通、游憩。按照生态城市单元的规划设计思路,城市建设中交通是它的血管,连通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胞。因此改善职住关系务必重视发展公共交通,以轨道交通为先导,创造高效交通网络。实现居民近距离出行采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远距离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绿色交通模式。国外城市建设都无一例外的将交通建设列为重要任务。伦敦交通规划考虑居民居住就业空间关系,考虑通勤时间,提出 2031年伦敦居民可在最少 45 分钟内乘坐公交抵达工作地点。东京以公交优先,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现阶段,长沙中心城区的拥堵状况处于潮汐流阶段。并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购置的车辆增多导致车流量在未来将上升到一个新的数量。

  政府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控制交通潮汐流问题,如在伦敦市采取的税收调控手段,对进入中伦敦的私家车辆收取交通拥挤附加费,同时,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实行的限购令同样需要在长沙落地,控制车辆增长的速度。

  3.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形成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当前长沙市仍处于向心城市化发展阶段,市中心人口快速增长,市区内呈现单核心集聚增长,城市副中心和组团中心尚未达到规划预期。未来长沙中心城区人口进一步集聚,老城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将达到极限,必须通过外围组团建设疏解老城区人口、就业和交通等方面的压力。为此,长沙城市主体应强化综合服务功能,“退二进三”,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商务中心和商业中心,使之成为集信息、金融、商务、行政办公于一体,环境优美、设施一流、高效集约的“极核”。退出的第二产业相应的转移到岳麓片区、星马片区(两个城市副中心)、暮云组团、金霞组团、坪浦组团、空港组团、黄黎组团(五个组团中心),同各中心要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依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口前来就业,同时导入居住、商贸、娱乐、行政管理、研发和创新、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实现园区功能从片段式发展向全景式全面发展转变,规划引导,实现副中心功能多元化。

  4.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营造宜居职住氛围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城市主体居民的主观感受,同时需要营造一种让居民舒适的氛围,让其有一种主观的城市归属感以及自豪感,让居民能够更好的为这个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以及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目前来看,长沙市应当调整各项公共服务资源,将教育、医疗和文体设施尽量向环状居住带倾斜,做到公共服务资源布局的均等化和均衡化,满足新城区居民多种需求,吸引居民就近择业,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化。如:美国马里兰州政府《通过精明增长和邻里保护法案》和“就近居住工作”提案,州政府凭借改造区内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减税等方法鼓励在工作地建房。

  5.通过土地功能复合,建设紧凑社区和城市

  应注意就业岗位和居住容量的基本匹配,在居住密集地区培育就业岗位,在就业密集地区增加居住单元,逐步达到职住平衡的目标。在城市中心分区,逐步将居住、办公、商业、餐饮、娱乐等相融合。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外来从业人员集中的区域,新建或改建部分集体宿舍和集体公寓,结合新城、新市镇的建设安排部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面向来在当地工作人员。因此,在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剧增的情境下,长沙力求把自己发展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线城市务必重视土地的集约和复合利用,建设紧凑型的社区与城市,不仅仅是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更能够对职住关系进行改善,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6.加强规划引导,出台政策调控

  职住平衡的实现要依靠政府编制的规划和出台的政策,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推进这项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加强规划引导,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引导城市向多中心结构发展,注意产业与居住用地的混合与均衡。强化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对人口和产业流动的疏导作用,引导职住走向平衡。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同时实行实施就近居住补贴政策,对于中央商务区房价高昂的地段,政府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或回购部分房源作为保障性住房出租或出售,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在开发区、工业园区,通过减免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配建员工公寓,促进就业主导型区域实现职住平衡。

  7.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分配产业链

  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在城市中心,会造成交通拥堵、影响通勤顺畅,不利于职住平衡,应当有机疏散和转移城市中心地带的人口与产业,形成多中心职住平衡空间结构。

  首先,工业布局转移到319国道形成现代产业发展带,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济开发区、长沙雨花工业园、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其次,服务业布局形成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同时建立沿湘江形成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轴。并且以高铁新城、省府新区、南湖新城、临空新城、金霞片区、梅溪湖片区为依托,形成现代服务业七大新的增长极。最后,现代农业布局形成近郊都市农业经济圈,以望城县为主的百里优质稻、以长沙县为主的百里茶叶、以长沙县为主的百里花卉苗木三条走廊,以及隆平高科技园、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长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三个农业园区。

  在把长沙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大都市的路上,需要考虑的维度是多重的。笔者从“住房政策,交通轨道体系、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四个维度出发对长沙市目前职住分离的现象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政府从根本上改进长沙职住分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为建设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宜居城市,打造国家级的建设新区——“湘江新区”献计出力。
                        文/余珮珩 罗斯琰 姚淳 汤坤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人口 背景 策略

上一篇:国考最热岗已2320:1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