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观点 > 正文

心之所向,虽远必达——从总书记考察调研看脱贫攻坚
2020-05-18 19:10:14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总书记向全党、全世界人民生动描绘了“两个一百年”壮丽宏伟的蓝图。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2020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总书记的三次地方考察,又将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从总书记的调研考察中,人们不难看出,总书记最牵挂的人,一直是困难群众,总书记最关心的事,一直是脱贫攻坚。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中,我们可以读懂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必胜密码”。
 
精神引领,有提振士气的“向心力”
 
  无论是“一代接着一代干”、“抓工作要有耐心和耐力”的山西“右玉精神”,还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陕西“西迁精神”,抑或是艰苦奋斗、创新开拓的浙江企业家精神,总书记一再强调精神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脱贫攻坚这场旷日持久、任务艰巨的战斗中,我们更需要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我们的事业的发展,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用强大的向心力,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战胜一切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质量发展,有直面风险的“应对力”
 
  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总书记细致的察看生产线,了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复工复产情况,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促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优化经济结构”、“动能转换”,这是总书记给陕汽开出的质量发展的“药方”。在山西,总书记鲜明指出,要“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质量发展,是地区长远战略谋划的“出路”,更是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基石”。今年初,我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更为脱贫攻坚带来了诸多风险。面对这一不确定因素,中央提出了“六稳”、“六保”,保障民生领域底线。这也更加体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唯有此,才能有扎实的“基本盘”,才能有出色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应对力”。
 
久久为功,有动态推进的“持续力”
 
  4月,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总书记饶有兴致的了解当地木耳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肯定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总书记更是现场当起了“带货人”,向全国人民介绍金米村的木耳。这生动的一幕一个月后又在山西上演,总书记在考察大同市云州区调研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时,又向全国人民隆重“推荐”了当地特色的有机黄花。
 
  被誉为“史上最强带货官”的总书记,心中挂念着乡亲们脱贫后的生活:“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战不是“一会子”、“一阵风”,是需要久久为功,巩固和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政策的扶持,实现动态帮扶、动态推进。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们更加需要“千方百计”的巩固成果,创造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
 
  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心之所向,虽远必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人类脱贫史上描摹出壮丽辉煌的新篇章。(通讯员:逯慧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鲜红的“三角戳”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