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正文

缅怀心中的“神医”钟一棠 ——后人记录篇
2016-03-18 16:52:36   来源:鸡毛信   评论:0 点击:

2016年2月23日,102岁的国医大家钟一棠安静离世,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通过后人的回忆,真实道出了钟老一生务实无私的修养品性,以下收录钟老家人、学生、友人的回忆文章,让我们方知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心中的“神医”!

  收录文献人物简介:

  常敏毅:宁波政协副主席,主任中药师,中药科研专家

  钟之洲:钟氏内科第六代传人,钟老嫡孙,副主任中医师,钟一棠工作室负责人

  洪波:主任中医师,钟老弟子,钟一棠工作室成员,中医呼吸道疾病诊治专家

  周建扬:主任中医师,钟老弟子,钟一棠工作室成员,中医内分泌病诊治专家

  徐立民:副主任中医师,钟老弟子,钟一棠工作室成员,中医内科专家

  钟顺儿:主任中医师,钟老弟子,钟一棠工作室成员,中医消化系统诊治专家

  周男华:主任中医师,钟老外孙女,中医神经内科诊治专家

  第一篇章:少年立志:不为良相为良医!

\

 

                  少年钟一堂

  常敏毅:钟老1915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市世医之家。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年十五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翌年改为“上海中医学院”),得名医程门雪、秦伯未、费通甫等谆谆教导。他学习中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学业成绩斐然。1933年毕业后不久,便悬壶甬城,历起沉疴,声誉鹊起。对肝硬化、慢性气管炎、结肠炎、伤寒等多种疑难杂症最为擅长,常常能拯救病人于垂死之时。其长兄钟一贯,次兄钟一桂,皆是良医。三兄弟同时为医,真可谓“超群绝伦”,不同凡响。

  钟之洲:您的事迹,我自小就耳熟能详,您幼年父母双亡,是兄长如父亲般地关爱着您成长,后兄长年老患病,您倾己所能,亲奉药食,服侍于病榻之旁,直至兄长过世。您尚在读书之时,便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积极组织参加学生抗日游行,毕业后又在医生身份的掩护下为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作出卓越贡献,爱国情怀至老未变,时时教导我们勿忘国耻,平日里最爱看的是军事节目,常说:“强国必先强军!”。

  第二篇章:中医世家,医术精湛,早年已为世人心中“神医”

\

                     青年钟一棠

  洪波:钟老悬壶济世,80多年坐诊不辍,已成佳话!他精糂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品行,豁达大度的处世性格有囗皆碑!我从小就听妈妈说,幼时高烧不退住院,医生怀疑为败血症,下了病危通知,是请钟老医生会诊后慢慢好起来,后又多次调理…父母感恩不尽!父母囗中的钟医生早已是德才皆备的神医了!

  钟之洲:您最让人感慨的是您对中医事业的热爱,自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从医80余载,先以仁心仁术思想悬壶济世,后来又进一步升华到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对待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那恬淡从容的气场,和蔼可亲的态度,细致精准的辩证,汲古善变的方药,屡起沉疴,解除了千万病患的痛苦。

  第三篇章:花甲受命,无私奉献,学无止境

  常敏毅:1977年夏,省卫生厅与市卫生局决定在宁波市创办一所中医医院,并委托钟老筹建。当时钟老已年逾花甲,为了振兴宁波市中医事业而欣然从命,积极奔走筹划,遂于同年9月26日正式将原中医门诊所改为中医院而宣告成立。既任之后,不顾创业维艰,不畏严寒酷暑,风尘仆仆,茹苦含辛十数年如一日,使医院面貌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

  我和钟老相识是在1978年未,那时我刚从哈尔滨调到新成立的宁波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搞植物化学和中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钟老对中医药科研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专程到医科所,向我“请教”一些中药成份问题。

  他那非常谦和,非常认真地态度和虚怀若谷,谦谦君子般的风度,真使我感动异常。

  周建扬、徐立民、钟顺儿: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国家中医管理局及省卫生厅启动了全国、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钟老被命名为老中医学术传承老师,我们先后有幸成为钟老学术经验传承人。钟老不辞辛苦,行医带徒,诲人不倦,不以后生之愚而见弃,每逢我们询问都从不居高自傲,不以长辈自居,而是平易近人,相待真诚,无私教授,殷切期望之情常溢于言表。记得钟老在带教我们时,如老慢支、哮喘、慢性肝炎、胃炎、长期腹泻等病种,都一一把他常用的药味配伍方法、加减剂量秘诀、自己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并反复要求我们多读书,我们能有现在的成就,同老师的无私传授密不可分,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幸荣。难得可贵的是,钟老在他的晚年,还把他的病人介绍给我们弟子,如糖尿病人,介绍给周建扬;消化系统的病人,介绍给徐立民;肝硬化、肿瘤等病人介绍给钟顺儿,这是非宏大的胸怀之人所做不到的。

  钟之洲:您为人慷慨,门诊时遇到贫苦的病人,送医送药那是常有的事,同道、学生有难处,您也总是解囊相助,抗灾募捐之类更是不在话下。

  周男华:外公总是教导我们,行医医德为重,病人患病,很多是路途遥远赶来,对病人需耐心、细心,倾听病患的痛楚和烦恼,病人找你看病,寄托的是对医生的信任,必须全心全意才能回报病人的信任。在我记忆中外公尽管非常繁忙,却对我们学生很关心,每次到了饭点就让我们抄方的学生先去吃饭,但自己直至下午1.2点钟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肯去吃饭,匆匆吃完又马上赶回来上班,已经年逾古稀的他仍然执着地为病人着想,不怠慢任何一个患者。记得那时我刚开设失眠门诊,外公就嘱咐我:“你不仅仅要治疗一个人的生理疾病,更重要是要关怀失眠病人,治疗他们的心理郁积。” 外公对病人温润如雨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医生学习和尊敬,与其说他代表了宁波中医所能代表的高度,还不如说是证明了一个时代的医德情怀。

  第四篇章:与时俱进,传承中医文化!

                  国医大家钟一棠

\

  钟之洲:当发现中药质量普遍下降,不顾近百岁高龄,毅然重兴钟益寿堂,不计成本,从多家资深的药材公司,选质优的进货。

  2012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钟一棠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招收10名弟子记录整理、总结传承您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我有幸成为工作家的负责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您一起门诊、讨论疑难病例、书写医案……见识了您忘我的工作精神,让我自愧不如。

  周男华:外公是一个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在百岁高龄,还不断地学习,钻研中医药也研究西医,他常说,我们要以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甚至用汇通的思维来研究,当西医走到瓶颈时,通过中医脉络经络,则有可能使治疗柳暗花明,这很了不起。2013年,“钟一棠传承工作室”成立,我有幸成为恩师的传承者之一。我一直研究外公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研究外公那些丰富了中国中医文化的经验方,使我受益匪浅,在临床经验上又得到了提炼升华。

  洪波:记得有人说过,伟大的人一定是单纯的!我感知他心灵的纯粹和博大!他一生没有停止过对医学的创新和对博大精深中医药的研究,他瘦小的身躯象棵参天大树,让人敬仰!他传奇的一生在《国医大家钟一棠》一书中有记载,这百年的生命时光是如此丰沛充盈,值得我们久久缅怀!

  周建扬、徐立民、钟顺儿:2013年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钟一棠传承工作室隆重启动,年已九十八岁高龄的钟老又带徒十名。工作室成立后,根据要求,完善了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实行跟师临床实践,定期进行学术研讨,进一步总结钟老学术经验并书写论文发表。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已整理、总结、继承、发扬和创新了钟老的学术经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中医人才,促进了宁波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钟老虽从此医魂不在人间,但其贡献必定百世流芳。我们学生一定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继续刻苦钻研医学理论,发掘祖国医学这一伟大宝库,把继承和发扬老师的学术经验作为我们今后永恒的任务,从而为广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贡献我们的力量,以此来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厚爱。

  常敏毅:那一天我去看他,没想到他家的门外的楼梯上,站满了依次排队等他诊治的患者。象钟老这样德高望重的良医,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退休的。

  钟老身上的魅力表现了一种综合的、训练有素的科学美感。

  一位哲人曾说过:“科学之美是一种深奥的美。这种美在于各个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理智能够把握她。”尽管他们已是老年,但他们那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面貌,正有如春天的凤凰,不断给人间带来着美好的希望。钟老的健康长寿,真可以说是“国之宝,民之幸”矣!

\

  钟老的孙子钟之洲在缅怀爷爷的文章中写道:曾有人对我说:“你爷爷就像一付补中益气汤。”我回答:“不,补中益气还是太繁复了,力还是太峻猛了些。爷爷更像是一付异功散,简洁平和,在不知不觉中令人裨益匪浅!”

相关热词搜索:神医 后人 钟一棠

上一篇:专访青年艺术家杨智翔:电影当做安德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