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展览启幕与罗怡谈艺术融入高端商区
2019-04-16 15:45:29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隋建国@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展览启幕



橱窗二《肉身称道刹那1&2》及《体系》展节录选


教授刘兵(左)、艺术家隋建国(中)、策展人罗怡(右)


2019年3月15日,由北京SKP主办,北京都市能量策划的隋建国@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展览在北京SKP艺术橱窗启幕。著名雕塑家隋建国的雕塑作品“衣钵”系列的发展“衣纹研究系列”中的“濒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在橱窗一展出。《衣纹研究系列作品》是隋建国先生 “衣钵”系列作品的发展,他将西方舶来的中山装——后成为中国国服作为主要创作语言,穿在了西方雕塑史中一系列著名的裸体男性雕像上。这一系列作品被认为是,将中国学院式的社会主义写实雕塑作为一种语言媒介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的杰作,曾引发了艺术界和文化界对作品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内涵的深入讨论。这一系列作品中的《掷铁饼者》曾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
展览现场


橱窗二中播放的三段影像作品分别是:《肉身成道·刹那(1)》、 《肉身成道·刹那(2)》以及 《体系》展节录选,三段影像作品将展现艺术家隋建国最近十年的创作历程。从“肉身成道.刹那(1)”也就是本次展出的VIDEO1中呈现的“去视觉”“去意识”“反控制”的系列创作实验开始,隋建国将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作为雕塑家的“外挂器官”,深度探讨了“身体负空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自我与世界的空间与之间的间隙。本次展出的VIDEO2《肉身成道.刹那2》则是在90倍高速摄像拍摄下的塑泥过程,我们能感受到非但是手在捏泥,泥同时也对手施力,最后呈现的作品,既是泥的雕像,也是塑泥人的雕像。正在深圳OCAT展出的个展“体系”中,身体作为“看不见”的部分被“视而不见”,而身体细节伴随着由最新3D打印技术大倍放开的手纹又成为无法忽视的视觉奇观,这个过程在VIDEO 3中有完整展现。本次展览由艺术策展人、艺术博物馆顾问罗怡女士策划。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5日。

橱窗二《肉身称道刹那1&2》及《体系》展节录选
对话|策展人罗怡

4月7日下午16点,由本次展览策展人罗怡主持的“时空中的身体和宇宙——从隋建国作品谈开去”艺术与科学主题沙龙在北京SKP 四层RENDEZ VOUS书店举办。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前雕塑系主任、教授隋建国、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作为对谈嘉宾出席了本次沙龙。
沙龙现场

教授刘兵(左)、艺术家隋建国(中)、策展人罗怡(右)


在对谈中雕塑家隋建国谈到: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社会历史的经历以及早年在巴黎高等美院当客座教授的经历都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他认为艺术同样是研究和发现自然和世界的奥秘,当然更多的是人本身,人的情感、人的心理的奥秘,作为艺术家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一些事。他的创作实际上在寻找偶然性,深圳OCET展览整场的核心作品“云中花园”是他的艺术科研,它本质上是建立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上。
策展人罗怡认为:隋建国关注的是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形状,所以他把这个东西去做放大,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和他自己身体的对话,也是和宇宙空间的对话。
教授刘兵表示:艺术家隋建国的作品在很早之前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隋建国是在不断的探索。他非常关注隋建国作品时间的形状,对时间的表达。作为同龄人,他与隋建国的人生经历有某些相似性,有很多共同的感悟,艺术与科学更深层的观念意识上理解上的沟通,是更上升到这两者结合比较高的哲学的一种理解。
在本次沙龙举办之际,策展人罗怡接受了新浪雕塑频道记者郑晓曦的采访:
新浪雕塑:北京SKP是全球最具标志性的时尚奢侈品百货之一,也是北京终极的时尚生活方式与购物圣地,您选择在这个商业氛围浓厚的时尚圣地策划“隋建国@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 请谈谈您的策展初衷。
罗怡:自2016年我参与了北京CBD的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顾问工作后, 我惊讶发现这里艺术设施和活动相比其在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地位实在过于贫乏,然后就一直关注这里并参与了一些艺术策划。2017年我担任设计北京艺术总监期间策划了北京SKP的“黑盒&花盒&金盒”项目,之后就有和北京SKP探讨“艺术橱窗大家项目”的想法,希望将艺术博物馆收藏级别的展出艺术家和展出策划带给公众,将高标准的艺术欣赏,带到CBD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你是来购物、上 班、还是谈生意,让真正的艺术触目可及。这一建议得到了北京 SKP的高度认可,几经酝酿,第一期我们荣幸地请到了隋建国先生的两组作品。

衣纹研究系列作品—被缚的奴隶
新浪雕塑: 您如何看待隋建国先生的参展作品?
罗怡:隋建国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毋庸置疑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全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广泛地展出和收藏——本次展出的“衣钵”系列即是与大英博物馆馆藏为同一系列。近年从央美雕塑系主任上退休后,他成立了同名基金会,以一己之力组织翻译出版了若干雕塑学科的重要著作,为推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最让人尊敬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个人创作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一阶段的艺术创作历程都是对当下主流艺术范式的反思与挑战,每一次变化,都是对自己上一阶段的“复仇”。最近的一次,也就是隋老师近十年的创作集大成正在OCAT艺术中心宏大展出,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这些信息,反映了我为SKP艺术大师系列制定的一些标准。 在隋老师的众多作品中,我挑选了“衣纹研究”系列中的两件和新作品。“衣纹研究”系列创作于1998年,是二十年前的旧作了, 这一系列作品已经被认为是将中国学院式的社会主义写实雕塑作为一种语言媒介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的杰作,引发了艺术界和文化界对作品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内涵的深入讨论 ,也是我认为艺术家将观念雕塑的手法玩得炉火纯青、雅俗共赏的一个系列。艺术家用“中山装”去波普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古典雕像,即便对艺术毫无认知的人,也一下能够看懂。由 于之前这作品从来没有在博物馆外展出过,本次的展出希望给作品创造一个新的语境,想象在CBD这个国际化社区的国际化 SHOPPING MALL门口,西装革履的人们与这两位穿中山装的西方古典男奴相遇,应该自然而然地会引发大家的思考与想象吧。
除了老作品,我们当然希望展出新作。由于新系列的雕塑作品体量都比较大,艺术橱窗的空间有限,我们选择了用VIDEO的方式来展出,希望观众有个概览。将CBD商务区人们的高节奏作为考虑背景,VIDEO作品“一瞬”是隋建国专门为这个展览新剪的,展示了艺术家新系列最核心理念—— “去视觉”“去意识”“反控制” 的其中一秒,一秒击泥,一秒捏泥,通过90倍高速摄像放大,整个塑泥过程我们能感受到非但是手在捏泥,泥同时也对手施力,最后呈现的作品,既是泥的雕像,也是塑泥人的雕像。 为了让观众能感受到新作品的魅力,我们同时将 OCAT个展“体系”的现场通过VIDEO展示在观众面前,大家可以看到身体细节伴随着大倍放开的手纹被塑造出了无法忽视的视觉奇观。这是最新的3D技术介入艺术家创作后出现的新成果。
虽然只有两个小小的橱窗,但我们可以将这次展出视作世界雕塑美学谱系的一 个剪影,既链接了雕塑的历史,也通往雕塑的未来。

《衣纹研究-被缚的奴隶及濒死的奴隶》
新浪雕塑: 本次隋建国先生的艺术橱窗大家系列展览的展览地点设立在北京最高端时尚的SKP,这意味着艺术橱窗大家系列展览的定位是什么?
罗怡:如我前面所言,这个问题应该是,北京SKP决定要做一个艺术橱窗的大家项目,然后很荣幸地第一期我们请到了隋建国先生愿意在这里进行展出,尝试用一个新的空间媒介与观众交流。我对这个系列的定位期待也如前所言,是以世界、中国一流艺术博物馆的展出艺术家选择标准、展出策划标准、布展要求标准来自我要求的。我们希望SKP艺术橱窗是一个无墙的博物馆,将高标准的艺术带到公众身边,也争取每次通过一个艺术家,使公众对一个类型的艺术创作或是一段时间的艺术历史有更多了解,加强在公共空间展出艺术作品的艺术普及意义。我常说,商业空间的展览不见得没有学术背景和思考,艺术空间里的展览也不见得全都没有商业目标,关键在于艺术作品,也和策展思路息息相关。
新浪雕塑:您曾多次策划在高端商业区域的公共艺术展览项目,您希望本次北京SKP的“艺术橱窗”项目与SKP的环境、大众之间产生哪些碰撞 与交融?
罗怡:“装饰”功能不是北京SKP艺术橱窗的功能与目的,北京SKP是全球闻名的各类顶级奢侈消费品的集合店,不多一件摆饰或是挂饰。隋建国@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项目,表达了北京SKP希望通过消费之外的东西与公众建立更深的精神链接的期望,这是当代高端商业零售空间的一个更高的追求,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化尝试。这个展览3.15日就开始了,有两天我在广场观察行人,有些驻足端详,有些匆匆一瞥或是飞快按个快门,三五成群讨论的或是独自对着VIDEO抽颗烟,还有很多模仿雕塑动作照相的、扫码收听的...各种都有,由于这里的位置和效果都非常显著,艺术就是探到你眼前,基本只要经过没有可能被忽视,这就是所谓的“介入”吧。我一直做当代博物馆研究,也把审美普及与推广作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我觉得这个小项目是一个直接、直观、直白的窗口。 很感谢北京SKP的信任,给我了这个机会。 感谢艺术家隋建国先生给予了这个项目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新浪雕塑:目前,有很多科技艺术的展览让人耳目一新,例如佩斯北京的 Teamlab,您如何看待科技与中国本土公共艺术,公共雕塑的关系? 您认为,未来中国本土公共艺术、中国城市公共雕塑该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
罗怡: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艺术如何发展,艺术对科技的使用当然是当时代艺术的一个典型特征,但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为人们打开的现实与历史的反思,带来的新的思路、新的启发、新的想象、新的可能。有些技术的使用是显性的,比如各种声光电,感受就很科技,有些使用是隐性的,比如隋建国新体系作品,你肉眼看不到科技,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科技是一个外挂器官”,没有最新的3D打印,高达10米的“云中花园”(一组新作品的名称)不可能达成。我是使用新技术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拥抱者,这在十几年前我刚踏入这个行业得到机会就拜访ZKM、将德国超媒体艺术节带到中国就开始了,但同时这两年发生在很多严肃学术机构的、甚嚣尘上的“高科技艺术展”也让我成为此类特展的巨大怀疑者。推到公共领域,情况又要复杂很多,就像城雕这个词被绝对大多数毫无审美价值的东西污染了一样,公共艺术或公共雕塑这个马甲也许不久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些都无关艺术。我们正试图联系一些机构进行公共艺术导则的研究,也许当我们有具体成果了,可以完整回答你的问题,不过对此我个人也很警惕,要如何使之不变成另外一件马甲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现小人物奋斗历程 弘扬人间真善美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邵德成擅自篡改伪...(625)
- ·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冯勇建(64)
- ·我们约会吧+ 陈文最新个人资料简介照片...(59)
- ·走进幸福9号:打造世界上赡养老人最多的...(29)
- ·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开倒卖教师职称黑幕曝光(21)
- ·《山东临沭党校一女嫁二男为哪般》续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识别骗子(17)
- ·魔力仙颜怎么样?魔力鲜颜水奇迹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败家(12)
- ·圣象“新实木”地板遭起诉或赔200万元(11)
-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暴力拆迁(9)
- ·大连金州新区正信金安文化培训中心创新...(9)
- ·武威:熏醋厂不明气体“熏”翻两员工 ...(8)
- ·河北清河公安:一个被“休”了13年的听证会(7)
- ·国外留学归来 赫佳方芳回国发展事业(7)
- ·北京高校三校联合在黑龙江省单考单招通告(7)
- ·喜洋洋童装是骗子吗?一位90后妈妈的自...(7)
- ·学霸逆袭记(7)
- ·百度360搜索大战蓄势待发 用户何去何从(6)
- ·陕西兴平一燃气管道企业存在安全隐患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