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 正文

留守的孩子,城乡间迁徙的“小候鸟”
2016-11-17 10:08:12   来源:新华网思客   评论:0 点击:

面对遥远的父母,面对留守的生活,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他们那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面对遥远的父母,面对留守的生活,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他们那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近日,民政部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902万,虽然因为统计路径的不同,这个结果和以前全国妇联统计的结果相差很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902万,这个数字,依然很大。这些儿童散落在农村的各个角落,就像变相的孤儿,缺少父母贴心的关怀。同时,在城乡之间,他们也过着“小候鸟”般的生活,假期被送进城,有机会见到父母,开学后又必须返回农村上学。亲情在时间轴上聚合、割舍,幼小的心灵就在经受分别的痛苦。

  从农村来到城市,笔者见过太多的留守儿童。他们有的守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盼着日历越撕越薄,盼着过年团聚;有的漂在城市,守着空房,望着父母下班回来的方向。或许,这就是转型期的阵痛,城市需要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城市却没有能力提供足够容纳他们的公共服务。有时候我们看似岁月静好,却容易忽视那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守在农村,期待着日历本变薄的时候与父母相见

  一个人的迁徙,大概都和故乡有关吧!从农村流向城市,大概也是为了回到故乡能有富足的生活吧!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笔者所在的县城农村,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前往珠三角打工,在那个电力都还不普及的年代,这批人无疑是农村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从视野还是经济上,他们回到农村,新盖了小洋楼,骑着摩托车出门。他们脱离了土地成为改革开放后农村最早的中产阶层,因为他们的成功和生活上的相对富足,刺激了更多的人去城市追寻梦。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土地,挤进城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和祖辈在一起生活,父母如候鸟般在城乡间迁徙,他们也就一年一年的,期待着日历本越来越薄的时候与父母相见。

  城乡间的迁徙,但孩子在农村,每个进城的人或许都知道,不管怎么努力,与过去的生活还是无法割舍。城乡间,虽然隔着距离,却有割不断的亲情。

  小杰从二岁开始,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在深圳打工,每年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他很懂事,每次父母离家他都不会哭。后来他上了小学一年级,那年大学暑假我回家,帮他辅导功课。他突然问我:“李老师,你知道我最喜欢哪个季节吗?”没等我回答,他就说是冬天,因为冬天屋后的小河枯了水,门前的小路没了草,我就知道是爸爸妈妈要回来了,他们去年就是这个时候回来的。有时候看着他紧握着和父母通完的电话久久不肯放下,会觉得有种心酸。

  理所当然的父母陪伴,却成了童年里的奢望。其实相比于隔代爱,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怀和抚慰,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需要爱的表达。对于父母亲情,他们患上了“饥渴症”。也许有人会批评父母,只顾挣钱,却没有给孩子安全的生长环境,其实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和孩子分开,这种批评是不负责任的。城市的大量工作,需要农民进城务工,但是户籍、生源地的限制,很多孩子在城市无法上学,如果农村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和相对可观的收入,又有哪位父母忍心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呢?

  教在农村,文明停滞在祖辈

  现在的社会,父母总喜欢拿孩子攀比,总是逼着他们学这学那,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天真。有时候总感觉他们和祖辈一起,更亲切自由。但是在农村,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很多孩子别无选择要和祖辈一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落在了祖辈身上。而祖辈的言传身教往往还停留在他们的年轻时代,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教育跟不上这个时代,文明还停滞在祖辈时期。

  “我奶奶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一个孩子对城里来的支教老师说的话,起因是吃午饭前老师要孩子洗手。这只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却把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教育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跟不上,父母不在身边,祖辈根本无力辅导教育,乡村学校的课堂又比较混乱,教师流动性很大,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就以笔者读过的两所村小来说,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笔者读五、六年级的时候,还有近100个学生。自那以后,孩子越来越少,有能力的教师都调到县城或者镇中心小学去了,靠着有情怀的支教老师坚守了两年,后来实在办不下去了。新修的教学楼,“气派”地矗在那儿,围墙上杂草丛生。没有老师,或许是当下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村小的取消,更多的孩子被迫舍近求远,进入镇小学,在村与镇之间,又过上了“小候鸟”般的生活。

  坦白来说,进城确确实实带来了较丰厚的物质回报,所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生存已不是大困难。但是要跳出贫困的代际相传,还需要教育的投入,需要精神上的富足。留守的这部分孩子中,问题儿童不少,因为教育的缺失,他们在价值形成的过程中,容易被诱惑,容易迷失。

    飘在城市,但内心仍然在颠沛流离

  有些儿童有机会在假期和父母在城市相处,但其实,因为父母上班,更多的时候他们也是在独守。漂在城市,内心仍然在颠沛流离,城市的相处,是幸福,但却更像是虚幻的幸福。

  笔者2008年租住在深圳的时候,曾经常见到租房对面的一个小朋友,父母上班后总是坐在窗户的栅栏上,望着父母工厂的方向。这些孩子虽然在城市与父母相聚,但有父母陪伴的时间还是很有限。

  面对遥远的父母,面对留守的生活,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他们那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监护是亲情的延伸,如果可以,不妨把“你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变成“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相关热词搜索:候鸟 城乡 孩子

上一篇:BTV主持人王芳做客智慧树直播间: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下一篇:应试教育在补习班才能回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