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六个“必须”融入思政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2022-10-19 17:34:33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新时代党肩负历史责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治国理政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世界观,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高度植入理论和观念,为新时代建设培根铸魂。要把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与大学生成长结合,作为思政教师要立足岗位,站在时代潮流为促进国家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何在教学中以二十大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学和科研?人民至上作为一种历史观,要坚定不移持续坚持,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民心,民心就是人民意愿、人民呼声、人民期待。

  立足各自岗位,把人民需要内化与心、外化于行,要把人民评价作为内在尺度,时刻牵挂人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以夙夜在公的无我境界、忘我之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思政课教学目标是基于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功能、价值、效率等三个维度展开,以人民负责、为国育才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科研。教学内容系统化重构,重构的逻辑是增加时代精神谱系、植入新时代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把立德树人与思政的意识形态建设结合,提出好教师审视角度、建构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

  方法论系统创新。面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过构建“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链式”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向—合作学习—专题引领—小组探究—资源共享—活动延展”为基本构成,以聚焦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专题链,主课堂与拓展课堂对接的活动链,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空间的信息链和注重过程考核的评价链为基本内容。它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向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中话语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疏离状况,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被动现象,能够切实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人民至上内在要求,不回避热点和问题,坚持传道授业,这是时代思政教学内在规范,更是时代的价值导向追求和时代的思政育人的特色,彰显创新守正的自信。

  打造思政课价值链,凸显时代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创新文化成为新时代培根铸魂的三条价值链,三者耦合成为合力生态链,并建构出打通生态链的三全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机制、教化延伸与转化机制。

  以新工科逻辑为逻辑,以工程化审视角度为框架展开,形成OBE框架下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改革,纵向形成思政课促进专业学习第一层逻辑;以思政课精神谱系提供动力支持系统,把专业能力建设深度探究、创新思维建设作为第二层逻辑;以专业自信转化为实践价值为第三层逻辑。形成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多逻辑互嵌共生的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多重逻辑系统自洽是系统观点、系统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开新局的方法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问题链式”教学法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常态化运行机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合力机制,是一个民族胸怀天下的格局要求,胸怀天下的格局在方法论层面,首先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世界问题。

  解决立德树人的关键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目标导向机制;以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到了什么”为问题导向机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逻辑理路。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形成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科学机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悉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机制;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创设“我要做什么”“我怎么做”“我的收获是什么”等问题链贯通机制;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行动体验、现场感悟、实践总结等过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转化机制。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问题始于创设,终于解决,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机制。综上所述,六个必须理论是一个方法论体系,其中人民至上是逻辑起点,自信自立动力机制,守正创新方法与遵循,问题导向实践智慧,系统观念方法创新,胸怀天下精神情怀,围绕六个坚持,开展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引导是原则性、基础性、战略性综合考量。(蚌埠学院 胡业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