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通信 > 正文

HTML5非成熟体:能否最终取代App
2012-07-21 16:19:53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正因为Opera在W3C以及HTML5发展中的特殊位置,其团队中出现了“首席标准官”等罕见的高管职务,另外还有专属的HTML5布道师,负责对接W3C和其他外围HTML5组织的工作。
  
  “HTML5是大势所趋,这一潮流不可逆转。”W3CHTML5中文小组主席、Opera中文品牌欧朋浏览器的首席标准官谢子斌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说的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所有浏览器厂商对于HTML5最终形态的信任——保持开放与协作共享,产生联系,平台化,然后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从商业逻辑看,基于HTML5的生态系统价值还有待考证;从产业逻辑看,互联网企业,或者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转向HTML5则是必然——尤其是在移动端。横向比较PC端,开发工具的丰富性、技术的积累及成熟度、人才及行业经验,使得HTML5在Web端对于AdobeFLASH的替代要困难得多——即使用户很乐意在不用安装任何ActiveX插件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富媒体甚至网上银行功能。
  
  “HTML5之所以有非同一般的应用价值,是因为能够解决当前移动互联网上存在的许多问题。”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HTML5的普及,WebApp(网页应用)跨平台的特性将成为左右开发者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传统移动终端上的NativeApp(本地应用),开发者的研发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别进行,成本很高;而后续用户端的升级更新也必须重新封装以后再传递给用户,步骤繁杂。并且,NativeApp对于用户还存在着管理成本、存储成本以及性能消耗成本。”
  
  以上都是移动互联领域老生常谈的问题,美妙之处就在于确实都可以用HTML5来解决——归根结底,这都是渠道问题。HTML5已经成为主流浏览器的标配,而基于统一HTML/JavaScript/CSS语言开发的应用只要一次开发就能进入所有浏览器进行分发——事实上,即使是走传统的AppStore或者GooglePlay应用商店渠道,所多出来的一个步骤即是将底层用HTML5开发的应用“封装”成为App,时间和资金成本也远小于跨系统移植。而用户售后升级渠道的扁平化或许会给开发团队带来服务器端的额外成本,但与促进和保持用户转化率的收益相比,不值一提。
  
  “HTML一直是互联网的基础性协议,HTML5的出现将会让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大。”UC优视CTO梁捷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移动设备未来会面临多操作系统、多种类型设备、多网络环境的“三多”问题。“我们需要类似HTML5这样的基础性通用标准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但是,以上这些人代表的是承载HTML5应用的平台方——真正有理由使用HTML5的只能是产业链下游的庞大开发群体。
  
  荣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手机游戏开发的创业公司,最早就是以手机WAP网页游戏起家掘得了第一桶金,现在公司的战略方向已经全面转向了HTML5。“中途,我们曾经尝试过Android客户端游戏的开发,但最后并没有深入。”曾经是空中网技术高管的荣唐科技CEO李松涛告诉记者,与HTML5能够提供的跨平台特性相比,客户端游戏的开发成本显然是太高了。“而通过腾讯、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推广,与传统的应用商店渠道相比,又能省下很多成本。”
  
  无限营销公司飞拓无线CEO陈昶则将HTML5拥有的富媒体展现能力视作新的机会。根据DoubleClick的调查数据显示,富媒体广告的平均点击率是其他形式广告的5倍。跨平台的媒介渠道也能带来更多绩效指标,广告主可以获得用户和广告互动时间的长短、用户关注广告的程度等信息,最为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到用户的品牌偏好度和购买意向等。
  
  成本和跨平台,两个关键词使得HTML5成为了移动开发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毫无疑问,这也是以浏览器为代表的平台厂商乐于看到的。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优势明显的HTML5至今没有规模化地普及?
  
  苹果悖论
  
  HTML5最终将代替App,成为移动互联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HTML5 成熟 能否

上一篇:财经:宽带中国战略谜底
下一篇:南都周刊:科技巨头发布会上的那些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