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Evernote强势入华搅热云笔记市场
2012-08-20 09:48:38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

  ●云笔记瞄准的不是广大的“屌丝”,而是穿西装打领带讲效率的商务人群
  
  ●用免费模式来做企业用户,企业会觉得云笔记这工具不靠谱,不如先为高端用户定制
  
  ●投资人认为,每天活跃用户有10万以上的云笔记,资本会更加关注
  
  
  
  
  作为频繁来往中美的投资人,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宓群对工作效率非常重视,在他的手机中,云笔记Evernote就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帮手。他对南都记者称,“这玩意在国外很火,在日本甚至出版了30多本书教你怎么使用。”
  
  今年5月,这家英文名叫作Evernote的公司强势入华并推出印象笔记,伴随而来的还有它获得中国宽带产业基金领投高达7000万美元的投资。看似不温不火的云笔记市场,是否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在印象笔记登陆中国之前,奇虎360已静悄悄布下FIT云笔记等两棋子,而另一款云笔记产品轻笔记在今年年初获得天使投资后,并有望在年底完成A轮融资,还会有更多的资本持币待投吗?
  
  “过江龙”强势
  
  “舶来品”印象笔记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大象”,是因为印象笔记用了一头绿色的大象作为标志。现在“大象”初来乍到,就迅速接上了“地气”:获得了田溯宁的大笔投资,打造了本土化的小团队,还与支付宝、UC开展合作。有了大佬们“引路”,印象笔记长袖善舞,做出了结合中国本土情况的改良。
  
  但,印象笔记在对外传播上非常“强势”,要求国内的媒体在采访报道中必须“排他”,即是“不要将印象笔记和其他品牌放到相同的版面或者相同的报道中”。其媒体负责人对南都记者的解释是,面对国内的环境,有很多用户很难分清楚不同的云笔记产品之间的差别。“哪怕我们错失了很好的报道机会,我们也不要让用户误解。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弥补工作,让读者明白到底印象笔记和其他产品的区别。”
  
  南都记者无法满足印象笔记官方的“要求”,只能通过外围采访分析以还原这只“大象”。
  
  据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印象笔记在中国目前仅支持通过电子邮件分享笔记给他人。而在国外,Evernote可以自由通过电子邮件、IM聊天软件、论坛、Twitter等形式对笔记进行分享。对于这一点,市场存在不同的分析意见。在美国,Evernote的用户更倾向于互相分享资讯。但是,在中国,分享信息更流行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来进行。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童士豪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达,他本人对邮件分享并不看好,他以处理邮件见长的黑莓手机为例,黑莓手机在中国没有做起来,就是因为中国人对于邮件并不是那么依赖。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印象笔记可能是先以邮件为平台投石问路,未来还可能拓展至其他社交平台。
  
  同时,摆在印象笔记面前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收费市场尚未成熟。印象笔记也明白中国市场不易做,它的母公司CEO菲尔·林宾(PhilLibin)就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中国是“最难啃的市场”。虽然,Evernote在国外相对发达的商务市场上取得了几千万的用户群,并且有相当高比例是付费用户。但来到中国市场,它瞄准的也绝对不是广大的“屌丝”群体,而是穿西装打领带的商务群体。
  
  另外,中国云笔记市场此前已经发展两年多,但是一直波澜不惊。南都记者在采访业内人士时,得到的答复几乎一致,用户习惯和市场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于印象笔记在中国市场能否取得成功,业内人士大多表示“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市场的成熟”。
  
  有投资者认为,印象笔记进入中国市场,盈利并非是首要目标,Evernote也不需要中国市场做出好的业绩。童士豪对南都记者分析道,“进入中国市场是为了让母公司Evernote将来上市时,能够用中国业务讲出一个很好的故事。”
  
  但是,不管目的如何,印象笔记这条“鲶鱼”的进入,已经搅动了中国云笔记市场这潭温吞水。反观中国本土的云笔记公司,却仍然在寻觅用户需求的路上。
  
  “本地蛇”兵分两路
  
  作为战略投资者,奇虎360在云笔记领域悄悄布下两个棋子,一家为FIT云笔记,另外一家则称暂不方便向媒体透露。奇虎360投资总监王翌对南都记者表示,从业务角度上来看,云笔记这样的产品作为工具类的互联网应用很受奇虎360欢迎;同时奇虎360可以为工具类应用带去平台优势,达到双赢目的。
  
  不过,FIT云笔记作为最早切入云笔记市场的创业者,至今还没有借助奇虎360的平台发力,背后原因,是创业团队和投资团队都仍看不清楚云笔记背后的需求。王翌表示:“需求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帮推的意义不大。我们宁愿等一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存在。”
  
  王翌认为,把一个东西一件事情记录下来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有这个需求,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来配合这个需求,则一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仍需要不断尝试。
  
  在王翌推动下,FIT云笔记今年年初推出FIT便签,因为王翌看到每个办公室人员的桌面上都有便笺,FIT便签正是有鉴于此而设计的一个轻量级小纸条工具。通过FIT便签,用户可以随时记录想法,还可以短信、邮件的形式发送,设定定时提醒。
  
  这小玩意没有让王翌失望,“FIT便签上线一周就拿到FIT云笔记一个月才拿到的用户量。”也正因为这个产品,让王翌颇有启发:中国用户对云笔记的需求,业界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思考?
  
  其实,从中国创业者涉足云笔记以来,对用户需求一直未理清头绪:云笔记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供大众百姓作为日常的记录使用,还是作为网民收藏控收集微博段子、图片,抑或是提供给商务人群作为工作的工具?
  
  戈壁投资董事总经理童玮亮对南都记者分析,目前主要是兵分两路:一条是偏大众的娱乐产品,单纯只是记录日记,记录心情;另一条则是提升商务人群工作效率的工具。他提出,创业者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定位,如果要两者兼容,往往导致对产品的模糊。
  
  我们也看到创业者的发展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云笔记更多是基于场景性的应用,比如记日记、记备忘,其记录倾向于私密性的数据,以FIT云笔记见长;一派则认为云笔记更多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记录的数据更倾向于在小团体中分享,这以轻笔记、为知笔记为代表。
  
  抢跑企业用户
  
  Evernote在全球发展已相对成熟,据其官方最新对外公布数据,全球用户达到3000万,但中国用户数仅约为110万,约占所有注册用户的4%。
  
  而在中国,背靠盛大的麦库记事以及背靠网易的有道云笔记这些“富二代”有着天然的推广优势,至今也不过是号称百万级别用户。FIT云笔记创始人吴晓丹很坦白地跟南都记者说,“现在来谈用户没有意义,这绝对不是一个能够让你眼前一亮的数字。”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目前中国主流用户群体更多关心娱乐类应用,对效率类的云笔记远说不上热衷。那么,如果个人用户市场发展受限,更有“钱景”的企业用户端市场能否发展起一套窄众的商业模式。
  
  轻笔记、为知笔记已经通过群组功能,挖掘企业及团队市场。投资界人士普遍认为,企业用户是一个更容易盈利的市场,但是,企业市场将比个人市场更慢热,开拓更艰难。
  
  假设一个小企业有20人,获得1000个该规模的企业用户,能达到2000用户级别。不过在企业市场里面,要获取1000个用户谈何容易。如果单从终端数来说,发展企业市场的增长速度甚至会比发展个人用户速度还慢。
  
  限制中国企业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外小企业对待效率类工具的态度截然不同。王翌对南都记者表示,同样是企业用户,美国一家10人公司,已经很熟练地使用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但是中国的10人公司还处于草根初创期,比拼的是工作时间、员工报酬,不重视为工具付出成本。
  
  所以,王翌表示,企业用户端的产品存在一个矛盾的命题:如果是以免费模式来做企业用户,企业会觉得这工具不靠谱;以收费模式来做,收费的策略该怎么定?
  
  收费不易,为企业定制产品,能不能增加吸引力?轻笔记就曾与中国青年海归协会合作定制一款APP,但是创始人陈昕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款定制仅仅是出于留住高端用户而做,未来轻笔记将不会走定制的道路。原因是,每家企业对产品的需求都不一样,定制一家的产品需要几十人来服务,这对于创业型公司的发展是挑战。
  
  不过,戈壁创投董事总经理童玮亮则认为,围绕企业挖掘市场还是大有可为。他举例说,挖掘企业社交平台的Yammer,这个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社交化沟通协作平台近期被微软以1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所以,关键是创业型公司切入哪块市场,然后给企业提供的功能或者需求的迫切性有多大,又面临着怎样的竞争对手。他看好的机会,在于教育类和商务类的笔记工具。
  
  门槛比盈利更重要
  
  因为收费进展困难,目前大部分云笔记企业仍然实行免费的模式,FIT云笔记在尝试收费之后又重回免费道路。而够胆叫价的云笔记,收费也仅仅是一年几十元人民币,相比之下,Evernote一年的收费则高达300多元人民币。
  
  为了生存,FIT云笔记走向了通过社交性更强的产品来反哺云笔记;而为知笔记等则坚持深挖团体市场,通过增值服务收费来做大用户群。
  
  赚钱求存不可忽视,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现阶段的云笔记企业来说,建立门槛,远比寻找一个盈利模式更重要。
  
  王翌认为,当一个用户在云笔记上存储了很多连自己都觉得很有价值的数据,从这里去挖掘用户的需求特征,这本身就是基于个人信息的检索。也就是说,云笔记应用将比其他应用更懂得这个人,这一定会有商业价值,怎么变现只是手段的问题。此外,对于群体性的笔记,某些共性也能够被挖掘出来,这将形成社交化的应用,有更大的价值。
  
  对此,童玮亮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当云笔记拥有一定用户量之后,知道用户喜好,广告将不可避免成为盈利的模式,但是广告形式应该是相对隐形的方式;而增值付费也是水到渠成的盈利模式。
  
  童玮亮认为,对于做早期投资的戈壁来说,现在完全有机会来考虑投资,但早期投资对团队的判断更加重要,目前戈壁投资还没有碰到很好的团队。
  
  在童士豪看来,云笔记并非没有机会,但是纯中国的市场难做,应该拓展到海外,放到全球市场去竞争。启明创投在还没有看到市场转变之前会保持谨慎,更愿意两年后再谈投资。
  
  对于创业者来说,被互联网巨头收编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奇虎360曾提出直接把FIT云笔记团队整合到奇虎360中去,因为奇虎360相信创业型团队的驱动力更强,比大企业自己孵化产品成功率更高。不过FIT云笔记团队更倾向于作为创业团队继续深耕这个市场。
  
  至于其他的并购机会,童士豪认为,现在还远远未到大公司愿意购买的时间点。他认为,只有当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了,哪怕有超过100万注册用户的时候,资本才会开始比较关注。如果有平台超过500万到1000万注册用户,每天的活跃度有10万以上,资本就会更加关心。
  
  风言风语
  
  戈壁创投董事总经理童玮亮
  
  “围绕企业挖掘市场还是大有可为。像挖掘企业社交平台的Yammer,近期被微软以1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童士豪
  
  “云笔记纯中国的市场难做,应该拓展到海外。现在还远远未到大公司愿意购买的时间点。”
  
  奇虎360投资总监王翌
  
  “FIT便签上线一周就拿到FIT云笔记一个月才拿到的用户量。中国用户对云笔记的需求,业界是不是就此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
  
  知多D
  
  云笔记是一款跨平台的个人记事备忘工具,可以将会议记录、日程安排、生活备忘,奇思妙想、快乐趣事以及任何突发灵感快速记录到云笔记,更支持拍照和添加图片作为笔记附件。它的云端同步功能,可实现网页、iPhone、Android客户端之间的信息同步,随时随地查阅和编辑。
  
  【FIT云笔记:“闷骚型”云笔记】
  
  创业ID
  
  创业公司:广州新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者:冯华君、吴晓丹联合创业
  
  创业时间:2011年初
  
  融资记录:2011年初获得奇虎360的天使投资
  
  商业模式:云笔记积累用户群体,不为容量牺牲流量,以社交型产品反哺
  
  当iPhone火的时候,这家公司也火了,引起了战略投资者的关注,其中包括奇虎360。在其百万级别天使资金的推动下,新点科技成立了,并逐渐形成了包括FIT云笔记在内的产品生态圈。
  
  早在2008年,FIT云笔记的创始人冯华君和吴晓丹在内的团队初创业就为iPhone用户做出FIT输入法,没想到在苹果用户圈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输入就必然有储存需求,创业团队听到用户提出备份的数据能不能同步在不同的终端的声音,于是将FIT写字板升级为云笔记,除了自己搭建的云端保护,所有的数据同时备份到亚马逊云上。
  
  在同业里,FIT云笔记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它是唯一不限上传容量的品牌。对此,吴晓丹对南都记者称,从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环境来看,容量的成本是很低的,但流量的成本很高。云笔记更多是做个人记录,以文档居多,存储的空间通常压力不大。
  
  不限上传容量,对于许多尝试通过增值服务收费的对手来说,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断财路。而实际上,盈利模式对FIT云笔记来说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在新点科技努力营造的FIT生态圈中,FIT云笔记扮演的不是那个盈利的角色。
  
  在吴晓丹眼里,云笔记其实是有点“闷骚型”的产品。“我的灵感、我的备忘、我的工作内容、我收集的东西……”吴晓丹说,“这些用户内容都是很私密的东西,跟别人分享的机会不多。
  
  私密性产品,通过口碑的形式快速滚动用户的可能性不高,收费方式也同样受到私密性的限制。吴晓丹留意到,腾讯能够从用户中收取增值费、服务费,关键是其产品带有社交性,抓住了人们炫耀的心理,如魔法表情、QQ等级,自己花的钱,朋友看得到。
  
  吴晓丹也想过转型为企业定制知识管理。如果走这条路,吴晓丹觉得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微软。微软的office产品拥有了海量的用户群体,而其推出基于企业的sharepoint在国内的500强企业中已经得到普遍性的应用。
  
  【为知笔记:小圈子云笔记】
  
  创业ID
  
  公司名字:北京我知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魏拾俊、李峻联合创业
  
  创业时间:2011年
  
  融资记录:暂无
  
  商业模式:以群组功能等模块,向二三十人的小团队提供知识管理的云笔记,在免费使用基础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增值服务收费。
  
  为知笔记团队进入云笔记领域并非误打误撞。10年前,创始人魏拾俊和李峻就开始做网页收藏管理软件“网文快捕”,积累了基于电脑终端的储存经验,并转向云笔记,做知识管理工具是他们的目标。近期,它们在与投资人“恋爱”,有望年内完成第一轮融资。
  
  魏拾俊对南都记者称,为知笔记的定位是知识管理,瞄准的是20-30人的小团体。
  
  为了达到知识管理的效果,为知笔记团队自主研发设计了很多功能模块,帮助用户把知识管理起来。比如,丰富的导入导出选择,可以将多个笔记导出或另存为其他类型,比如html、pdf等。又比如多级分类,为了方便用户做多级树形目录,为知笔记并没有分级层次的限制。
  
  但简单的内容储存并不能创造独特性和竞争力,为知笔记团队在实践中发现,让工作及研究的内容方便地在同事及朋友之间共享,具有很大的需求,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来自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的直接竞争。为此,为知笔记添加了“群组功能”,让每个人可以往里面贡献和分享内容,多名团队成员可以同时对一份资料共同管理和维护。为寻找用户,为知笔记并没有主动去企业推广,而是以个人带动企业的方式滚动用户群体。
  
  效仿Evernote,为知笔记走的同样是免费增值的道路,提供免费的基本笔记服务给用户,同时又为付费用户提供更加多的增值服务。
  
  但作为知识管理工具,不像娱乐类工具可以获得大众的参与,从而以广告盈利。魏拾俊称,当管理工具真正帮助用户提升价值后,用户都是愿意付费的。现在为知笔记的收费用户每个月的费用为6元,可获得最高1.5G的上传容量。对于免费用户也有激励制度,新手上路只有100兆的容量,随着级别的提升,最高一个月可以免费得到540兆容量。目前为知笔记的用户中,只有1%的付费群体。
  
   

相关热词搜索:Evernote 强势 笔记

上一篇:中国企业起诉Facebook抄袭时间轴功能
下一篇:预付卡“沉睡资金”带来巨额利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