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电商 > 正文

京东618再秀“物流黑科技”,这只是它朝技术公司转型的第一步
2017-06-19 09:42:42   来源:钛科技   评论:0 点击:

京东618再秀“物流黑科技”,这只是它朝技术公司转型的第一步
 

  对于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李若谷来说,这个“6.18”有些不寻常——在前一天晚上“剁手”买了一些零食后,6月18日的上午9点15分,她收到一条来自“京东智能配送车”的短信,提示她商品已送达XX地点,并附上了用来取包裹的验证码。

  李若谷有些意外,当她从自习室下楼抵达指定位置后,发现等待她的并不是熟悉的京东快递员,而是一个不到半人高的“无人车”,在输入验证码后,无人车即可自动开启仓门,“好神奇啊……”被媒体和京东工作人员层层包围的李若谷不停重复着这句话,从时间上推算,她也成为了京东将在全球推行的“无人车”完成的第一笔配送订单。

  从人民大学的“京东派”校园店出发到人大第二教学楼,无人车行驶了15分钟左右,目测其时速在3公里/小时左右,估算下来,也不过是几百米的路途,但可别小看这短短几百米。

  无人车要先学会定位,按照京东工作人员前期规划好的路线自主行驶;另外要确保安全,车身上配有多种传感器,当检测到前面有物体时,它会就放慢速度,以避免冲撞行人。

  根据京东集团提供的官方介绍,这款“无人车”的正常时速可达15到20公里,可以识别前方障碍物,对于出现的行人可以暂停前行,避让行人,目前主要在园区内运行。而此前钛媒体记者曾前往江苏宿迁实地观看的京东“三无”物流储备中的另一条终端“无人机”,则主要用于交通不便、人群不密集、配送距离长的偏远地区。
京东618再秀“物流黑科技”,这只是它朝技术公司转型的第一步
 

  除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外,首批京东配送机器人在6月18日当天也出现在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长安大学等著名高校内执行配送任务,未来京东将在全国1300个京东派配送站点逐步推广“无人车”配送。

  “今年的618或将成为整个中国零售的分水岭”。在六月初的一场618媒体沟通会上,京东集团CMO徐雷这样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6月18日,也是“新零售”概念被提出后的第一个电商促销节日,而相比阿里巴巴在“双十一“”的强势,年中的618俨然成为了京东的主场。

  截止6月18日当天24点,京东全民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到1199亿元,根据京东后台的统计数据,京东下单金额排名前五的品类是手机、空调、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消费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而完成所有这些商品的配送,快递小哥共需要走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地球与月球651次。

  而在这个近乎全民参与的特殊节点,京东选择再次对外展示物流能力的背后,实则是对未来发展规划的明确(钛媒体曾在《京东要再造无数“小京东”》一文中有所阐述),在今年2月京东集团召开的开年大会中,刘强东首次提出了京东下一个十二年的规划,“技术、技术、技术”。
京东618再秀“物流黑科技”,这只是它朝技术公司转型的第一步
  京东618再秀“物流黑科技”,这只是它朝技术公司转型的第一步

  对于电商公司来说,不论是每年不断被刷新的GMV,还是陆续入住的线下品牌名单,都已经不再是能拿来证明增长潜力的因素,而相比阿里的“生态”,京东仍然在延续其重资产产业链,不断在物流、仓储、甚至线下渠道方面持续投入,以此形成行业内的高壁垒,而当消费订单规模达到一定水准后,便可通过边际成本的降低获得更大利润。

  就拿京东从去年开始投入的无人物流计划来说。即便目前来看,个别无人设备的成本仍然在人工快递小哥之上,但根据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介绍,目前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在8-10年左右,随着单个成本在规模化之后降低,预计在4-5年之后,机器人的投入成本即可被收回。

  “现在来看,国内的物流水平带动了电子商务,但在未来,物流会形成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肖军说到。

  由于中国电子商务水平发展增速过快,导致物流技术的迭代速度跟不上电子商务,而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品类也逐渐从“手机3C”扩展至冰箱、彩电等大件,无疑对当代物流水平提出了更多挑战。

  对此,肖军对钛媒体记者表示,目前京东已经针对类似问题正在研发解决方案,比如“将冰箱运送至老楼房无电梯的七楼”,就已经投入研发了一款大载重机械式爬楼机机器人,原先需要三四个人完成的作业,今后可由一个人操控完成。

  不仅如此,根据钛媒体记者获悉,京东还在密集研发“人脸识别”技术,未来计划应用于无人车开仓取货的环节;同时,京东VR购物也预计在不久之后在APP开展使用……对于京东来说,第13个618已经过去,而从B2C电商公司转型技术公司之路才刚刚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京东 只是 物流

上一篇:腾讯参与竞购《愤怒的小鸟》开发商,交易价值或达30亿美元
下一篇:“猫狗大战”为何能成为持久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