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电商 > 正文

CVC董事合伙人梁伯韬:对投资京东非常满意
2012-09-17 11:29:18   来源:搜狐   评论:0 点击:








  自从2006年离开投行转做投资之后,梁伯韬甚为低调。他极少出现在聚光灯前讲述自己的投资故事。
  
  维多利亚港上空的雨云已经飘远,2012年9月13日下午三点半,理财周报记者在CVC位于香港中环花园道三号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久未露面的梁伯韬。
  
  一进门,西装革履的梁伯韬就说很热。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出现在公众场合的他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现在的梁伯韬是CVC私募基金的董事合伙人兼大中华区主席。与采访前的预想不同的是,他对所有的问题几乎来者不拒。
  
  “我对京东的投资非常满意”
  
  理财周报:您是京东商城的投资方之一,您如何看待近期电商的竞争?您是否支持电商打价格战?
  
  梁伯韬:首先,我只是京东商城的一个小股东,并没有担任董事职位,对于公司的经营战略我都不参与。因此对于价格战等问题我无法做出评论。但是站在股东的立场,我对管理层100%支持。我觉得管理层对实现股东价值、企业价值做了很大努力。
  
  理财周报:您怎么看待京东的未来,是否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梁伯韬:我对京东的前景非常看好,因为国内网上消费行业仍在高速发展,网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对京东非常有信心。
  
  理财周报:您对京东的投资满意吗?
  
  梁伯韬:非常满意。我在2008年年底投资京东,当时公司的估值只有几千万美金,但是去年京东在融资中的估值已经接近100亿美元。几年时间内,从几千万美金到接近一百亿美金的增值,这样的案例在全球市场都难以找到。而且京东不仅为股东创造价值,也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购物平台和物美价廉的商品。我看,消费者是最大的得益者。
  
  理财周报:有观点说京东明年将继续融资60亿,您是否会追加对京东的投资?
  
  梁伯韬:投资京东是我的个人行为,如上所说,我只是一个小股东。据我了解,公司的现金非常充裕,明年是否会融资我现在并不清楚。
  
  文化产业是新的机会
  
  理财周报:您现在的投资是否集中在内地,您的投资思路是什么?
  
  梁伯韬:是的,我很早以前就进入内地市场,我对内地很熟悉,我在欧美的投资比较少。
  
  我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我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会稳健快速地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我个人对消费行业和文化产业很感兴趣。我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但是长远来看我很看好。消费行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了国家支持,会有很多机会。
  
  去年我通过意马这个平台收购了喜羊羊,现在我希望把动漫产业做好,尤其是把意马这个平台做好。意马是我以后文化产业投资的平台。
  
  理财周报:不排除未来有其他投资动作?
  
  梁伯韬:不排除有其他可能,要看机会。
  
  赚钱的模式正在改变
  
  理财周报: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市也一直下跌,为什么您对宏观经济仍然这么有信心?
  
  梁伯韬:股市的下跌是正常的,这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的原因,过去中国股票价格太高,市盈率达到50倍、60倍,现在则是慢慢调整回归正常。其次现在市场供求的关系也在改变。以前上市的公司不多,炒作供求就能推高股价,而现在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价正慢慢与国际相一致。
  
  至于GDP增速,我认为之前10%以上的增长本就不正常,反而现在7%、7.5%的增速比较稳健。
  
  理财周报:公司的市盈率正在不断下降,很多人认为中国股权投资领域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您怎么看?
  
  梁伯韬:我认为只是赚钱的模式改变了,并非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以前只要你投资一家公司,上市以后总能赚钱,不论公司是不是好公司。这样的手法肯定已经过时。而将来只要能找到好公司,赚钱机会仍然很多。比如说腾讯,它上市的时候股价只有几块钱,现在则有几百块。只要找到好公司,即使上市以后投资仍然有机会。
  
  理财周报:您曾经说投资银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您是否仍然维持这个看法?
  
  梁伯韬:我在投资银行做了30年,我看到这其中的很多变化。
  
  在我们做投行的时代,我们很注重给客户提供服务,以形成trustadvisorrelationship(可信任的顾问关系)。这是一种长期的关系。我们的服务方式比较传统,安排交易,帮助客户上市、并购,以服务费盈利。但是最近几年来,投行的改变比较大。现在投行比较追求短期利益,TransactionOriental(以交易为目标)。原因可能是现在竞争比较激烈,投行为了追求收益,自己也去做风险较高的投资。我觉得投行已经变成了对冲基金。坦白说,这是我离开投行的原因之一。
  
  银行家最重要的素质是努力
  
  理财周报: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呢?
  
  梁伯韬:家庭也是一方面。2006年我离开投行,当时也希望可以回归家庭。这是我一直以来比较遗憾的一点,年轻时候注重工作,对家人难免忽视,但是这已经没办法改变,其实从我现在的人生体验来看,家庭幸福比事业成功更重要。
  
  理财周报:对您来说,一位真正的银行家,最不可或缺的职业要素是什么?
  
  梁伯韬:第一,努力,百富勤就是百富于勤的意思。第二是商业眼光,这需要经验的积累。第三,说真话。
  
  其实成功要天时地利人和加起来才行。我很幸运,我遇到了比较好的时机。我进入投行是1980年,当时香港的金融业发展很快,我有机会学习、接触很多东西。这是天时。地利是中国市场,我是1988年、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我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银行家。人和,包括与客户的关系,也包括自己的团队。人要靠自己的努力,也要靠周围的人的扶持。
  
  理财周报:您认为为什么内地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
  
  梁伯韬:内地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很多产品都不能够推出来。今天国内其实也没有一个全面的投行概念,而是以证券公司为主。这是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导致的。中国人杰地灵,将来一定有银行家出来。
  
  李嘉诚很聪明
  
  理财周报:您跟李嘉诚先生相识多年,外界称您为李嘉诚的“御用银行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梁伯韬:我在汇丰的获多利投行第一次接触到李先生的项目,但是那时候李先生还不认识我,我只是一个刚入行的分析员。后来陆陆续续合作了很多项目。李先生一直以来非常支持我,我也从李先生那里学到很到东西。
  
  理财周报:关于哪方面的东西?
  
  梁伯韬:方方面面,不是具体一个交易或者一件事情。第一代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自己很勤奋,也很谦虚。虽然他们已经很成功,但是仍然谦虚地去听别人的意见。
  
  理财周报:近期李先生在英国有很多大手笔的收购,传闻即将收购英国的机场,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梁伯韬:他非常有眼光,战略也很对,抓住了市场机遇。第一现在欧美经济不好,政府都在寻求卖出资产,来获得资金投资基建,所以有很多机会。第二,现在融资的成本比较低,而且银行业非常愿意借钱给优质客户。据我所知,长江基建、长江实业,以及李先生的现金非常充裕,因为他们的理财一直非常保守。所以现在他们有机会抄底。我自己的经验也与此相同,只有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去投资才能获得超额回报。
  
  理财周报:您怎么看李先生做的“分家”安排?
  
  梁伯韬:我觉得他非常聪明。首先他能够尽早处理这个事情。其次,他的安排是依据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兴趣、能力来处理。
  
  富豪可尽早安排传承
  
  理财周报:其实不仅在香港,在内地现在也有很多富豪面临到传承的问题,对此,您认为合适的方式是什么?
  
  梁伯韬:作为一个企业,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好的体制。在传承方面,传给有能力的人自然是很重要的。
  
  另外,传承的问题能够早一点安排可能更容易处理。有些家庭比较复杂,第二代之间有矛盾,如果等第一代离开了之后,第二代之间再去处理则可能比较困难。李嘉诚先生、郑裕彤先生都已经处理了这个问题。
  
  再对比其他家族,出问题的大部分是第一代已经离开了,或者年纪太大难以控制全局的家族。传承不仅仅是香港的家族的问题,欧美的很多专业公司对于怎样培养第二代接班也很重视。
  
  【独家专访军师梁伯韬】
  
  围绕着香港岛,梁伯韬有好几间办公室,这代表了他不同的身份:意马国际的主席,投资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等等。记者专访的这间办公室位于工商银行大厦,中环的核心地带,周围写字楼鳞次栉比。在这间办公室里,他是CVC的董事合伙人以及大中华区主席。
  
  CVC是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专注于并购,管理的基金规模约为440亿美元。今年3月,梁伯韬刚刚答应成为合伙人,进入投资委员会。
  
  事实上,在进入私募投资领域之前,梁伯韬已在投资银行圈里渡过了三十年。他在香港,早已是功成名就的银行家。而他的身后,你总能觅到香港城中超级富豪们的身影。
  
  透过会议室窗户,你能看见数栋高楼,距离最近的那座是长江集团的总部。而梁伯韬与李嘉诚,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会比两栋大楼之间的距离远。多年以来,梁伯韬都被外界称为李嘉诚的御用“银行家”。而梁伯韬的数个投资背后,也有李嘉诚支持的双手。
  
  自由的天使投资人,
  
  从喜洋洋到京东商城
  
  如果说在京东商城的投资上,梁伯韬仍然低调,那么在意马国际上,尤其在收购喜羊羊之后,梁伯韬再也难以维持低调。
  
  意马国际是一家香港公司,主要制作动漫产品。就在意马国际因为制作了动画片《阿童木》之后亏损严重而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梁伯韬的出现犹如“白马骑士”。
  
  入主意马国际之后,梁伯韬担任其董事局主席。他的第一个大动作是收购喜羊羊。今年57岁的梁伯韬自然没有看过电视上的这套动画片,他是从朋友口中得知的。当时正想调整意马国际方向的梁伯韬很快通过朋友约见了喜羊羊的制作公司动漫火车的执行总裁苏思伟。
  
  收购的价格高达8.14亿港元。其中3.3亿港元通过现金支付,其余则以每股作价0.35港元向卖方发行及配发约13.83亿股。这一部分现金事实上也不需要意马国际支付,而是向李嘉诚旗下公司、荣智健、何炳章、IDG,以及中信证券旗下基金等其他投资者配售意马国际筹得。
  
  也许市场起伏变化,而梁伯韬依然是那个梁伯韬,财技如臻化境,身后的富豪团队也一如既往支持。
  
  2006年离开投行之后,很多人向梁伯韬建议进入私募投资领域。那个年代,“募资也不难”。但是出于对市场的担忧“我当时并不看好市场”,他放弃了自己成立私募基金的做法。
  
  也许那是他人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时光。他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管理自己的资金,做一些投资。
  
  中国第一只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成立之前找到梁伯韬,他参与了整个筹备过程,却在最后退出,“还是希望自由一点”。
  
  2007年CVC找到他,希望他能加盟。最初,他也只以顾问的身份加入,“他们有事的时候找我。”
  
  他的中心仍然在个人投资上。CVC如果有项目,他可以跟投一点。他曾经的投行伙伴们大部分在管理着自己的小基金,“我会跟他们合作,有项目就投,形成了自己的一张网络。”
  
  京东的投资正是来自这张网络。2008年,位于香港的雄牛资本计划投资京东。于是雄牛资本找到梁伯韬,问他是否愿意一起投资。他就此成为京东的投资方。
  
  到2009年时,闲散的个人投资生涯终于结束。CVC希望他能够担任大中华区主席。其间,他主导了CVC在二级市场上对内地的女鞋企业千百度的投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今年3月1日,他升任CVC的董事合伙人,并进入投资委员会。
  
  顶级富豪军师,
  
  李嘉诚、荣智健都是朋友
  
  2006年转型之前,梁伯韬的最后一役是对电讯盈科李泽楷所持股份的收购。他斥资92亿港元收购了李泽楷所持的22.66%股权。
  
  而梁伯韬行动之前,几乎毫无预兆。当时有意向收购的皆为国外财团。而梁伯韬本人多年来的身份是投资银行家,他帮助企业收购,却从未自己收购。
  
  事后,香港媒体分析梁伯韬的收购是代李嘉诚出面,其收购资金也由李嘉诚借出。李泽楷抛售电讯盈科的动机无从知晓,但是当时外资接盘的局面不为乐见。于是,外界猜测梁伯韬代替李嘉诚出面解决李泽楷遗留的问题。
  
  而梁伯韬与李氏家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那时候梁伯韬刚刚进入投行,在时为获多利的汇丰投行工作。当时,李嘉诚旗下国际城市的上市由获多利得到。这是梁伯韬与李嘉诚的第一次接触。而事实上,梁伯韬后来回忆在此次合作中,由于他尚只是新人,并未与李嘉诚直接接触。但是在之后漫长的二十多年中,长和系的多个分拆以及融资大计均出自梁伯韬手笔。他曾经在1987年就职于花旗时为长和系安排供股,也曾打造了TOM.COM这一669倍超额认购的明星项目。
  
  1988年,梁伯韬与前上司杜辉廉一起创办了百富勤公司。梁伯韬当时的想法是建立一个投行精品店,主要为他多年合作的客户做财务顾问,帮助企业上市、收购兼并等。在创办百富勤的时候,出资股东就包括了李嘉诚、荣智健等人。多年以后,梁伯韬回顾自己最想感谢的人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帮助他成立百富勤的这批股东。
  
  除了与李嘉诚管理密切之外,荣智健对梁伯韬也是信任有加。2009年荣智健因为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巨亏而辞去主席之后,创办隆源控股时就力邀梁伯韬担任董事总经理。
  
  作为投资银行家,梁伯韬无疑极具魅力。无论他在汇丰,抑或在花旗,乃至自己创办公司,他游走于香港的顶级富豪之间,备受信赖。
  
  十年之间,百富勤发展成为香港本土最大的投行。梁伯韬说他事业最高峰是在百富勤,挫折最大也是在百富勤。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百富勤因为投资印尼债券深陷泥潭,最后不得不被迫清盘结算。当时,百富勤的四位董事相继被调查,只有梁伯韬安然渡过。
  
  他信奉天主教。工作几十年下来,他忙得连读完一本书的时间也没有,只有宗教的书,他能够从头看到尾。他说信仰让他待人接物更宽容。
  
  梁伯韬几乎见证了香港投行发展的历史。毕业之后,他进入初创阶段的汇丰投行。1985年,他在汇丰的一个团队都被挖到当时名为万国通宝的花旗投行,成为花旗投行的第一批创建者。1988年,他独立出来创建自己的投行,在香港一时风头无两。
  
  百富勤清盘之后,梁伯韬很快联合法国巴黎银行重组了百富勤大中华区团队,成立了法国巴黎百思勤。但是半年之后,他又投身花旗投行,直到离开投行。
  
  红筹股之父,
  
  精彩的1200倍超额认购
  
  组建百富勤之后,梁伯韬成为第一个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银行家。当时百富勤的思路也很清晰,就是立足亚洲,做好本土化。
  
  “红筹之父”正源于此。梁伯韬一手推动了内地企业的海外上市。在梁伯韬看来,事实上第一只红筹股应该是中信泰富,而他与荣智健的渊源正开始于此。其后,梁伯韬又操刀了上海实业、上海石化等一系列公司的赴港上市。
  
  红筹股的时代结束于北京控股。这也是梁伯韬操刀的最后一只红筹股。当时北京控股获得1200倍超额认购。梁伯韬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红筹股火爆异常,而证监会对红筹股的监管也就严厉起来。之前,证监会只监管H股,并不管红筹股。
  
  H股放开之后,证监会鼓励内地企业以H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对于红筹股的模式则不再推崇,尤其是针对国营企业而言。因为H股模式下,企业的注册地点仍然在内地,而红筹股模式下,企业的注册地点移去了海外。
  
  北京控股之后,红筹股的模式几乎消失,梁伯韬说:“现在企业几乎再难以获得红筹架构的机会了。 

相关热词搜索:董事 合伙人 梁伯韬

上一篇:天猫京东暗战:“店大欺客”逼卖家“站队”
下一篇:当当网宣布成立生活服务部 已拥有百人编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