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综合 > 正文

"闪电"博尔特已经是传奇 竞争强度不能同日而语
2012-08-13 15:58:57   来源:南海网   评论:0 点击:




  博尔特夺得他第二块伦敦奥运会金牌已过去几天了,他将对手远远抛在身后也已转眼成为过去,这次他又率队友卫冕了他的第三金,并以36秒85创下新的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在“伦敦碗”8万现场观众及从英国城堡到第三世界贫穷街道上的兴奋平静下来后,博尔特的表现被问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的前两天,罗格被记者问到了博尔特。记者问“博尔特是否已是‘传奇’”?从来都以低调示人的罗格,也以低调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最有权威的人评价年轻后起之秀时的原则?
  
  “博尔特的运动生涯还在继续,还不是盖棺定论之时,”罗格对记者说,“如果你回头看卡尔·刘易斯的运动生涯,他一人夺得一届奥运会的四枚金牌。我只希望博尔特不要受伤,希望他能一直保持对田径的热情,这是最重要的,让他参加三、四届奥运会,到时他就自然而然成为传奇了。”
  
  罗格接着举了英国划船运动员瑞德格拉夫和帆船运动员埃斯利亚的例子,他俩都被英国报纸称为“传奇”,他俩分别在连续四届和五届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帆船?多么完美的项目。
  
  “你必须达到那样的高度,几乎20年一直居于世界之巅,”罗格说。
  
  你可以称那些人为传奇,这是个很有趣的视角——最伟大的运动员。但他们几乎无法与博尔特相提并论,无法与博尔特所面临的竞争相提并论。
  
  什么是传奇,这才是传奇。4×100米接力美国和牙买加的前三棒难分伯仲,博尔特接棒时也许只比美国的贝利领先千分之一秒。但从那一刻起,博尔特将贝利远远抛在后面,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低温和顶风之下,打破世界纪录。没有一个在场的人可以忘掉这一幕。
  
  美国队跑出37秒04,平前世界纪录,在人类历史上,没人跑得比美国队更快,但他们仍落后牙买加队5米。“差距只在于博尔特,”加特林说,“前三棒我们难分上下,但博尔特一接棒后我们就输定了。”
  
  你希望有一个传奇,这就是传奇。
  
  盖伊在获得男子100米第4名时哭了,他意识到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尽力了,我尽了全力。”贝利眼睁睁地看着博尔特从他的身边超越后说,“他不是人类。”布雷克跑出了他有史以来最快的100米和200米,但他脸上的表情还如同玩耍,因为他知道博尔特比他更快。布雷克已是地球上跑得第二快的人,但他仍与博尔特不在一个档次。“当他进入他的速度,他不再是凡人。”
  
  这还不是一个传奇?他还需要再去破几次世界纪录?
  
  但博尔特是不是传奇已不是微博所能回答的,除非你真正了解罗格与博尔特之间的背景。
  
  罗格一直不是博尔特迷,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北京奥运会时,博尔特100米跑最后冲刺时拿出一只手来拍胸脯,就遭到了批评。更不要说,他玩似的就破了世界纪录。或者,他把田径变成一种富有表演力的电视项目,来影响新一代的田径运动员。除了博尔特一个人的表演,许多来自加勒比的运动员也都在场上毫无约束。
  
  不管国际奥委会从田径上赚到了多少钱,只要运动员稍微越过了“精英体育”的概念,或者说田径比那些富人们玩的马术、赛艇更吸引人,就有人不高兴。
  
  比博尔特的步幅更有魅力的是他的个性,8月11日晚上的他几乎无处不在,他统治了整个“伦敦碗”,他知道观众都为他而来。他开场先跳舞,打手势,做鬼脸,新闻发布会上开玩笑,与对手开玩笑,他挑战所有冷冰冰的“规则”。4×100米接力结束后,他假装要把接力棒藏起来拿走,却遭到“取消资格”的恐吓。“裁判说我不能把棒拿走,因为这是规则。”博尔特一边说一边快速转动着眼睛,但最后他得到了接力棒。
  
  博尔特还在头上用手比划了一个“M”,去赞扬获得男子5000米跑冠军的英国选手M·法拉尔,这一举动引来了英国观众的疯狂反应,他们更喜欢博尔特了。此前,法拉尔先在电视上模仿了博尔特龙飞凤舞的签字,他俩都对这些互相开玩笑的举动其乐融融。
  
  但罗格却不喜欢。
  
  这是奥运会,很严肃的事,我来决定谁是传奇,谁不是。
  
  按人之常情,我们都必须对一个你简直都无法想象的、伟大的运动员表达起码的尊敬,就像全世界狂热的观众一样,但罗格的反应有点出人意料。
  
  的确如此,面对对他的期待,博尔特以最伟大的方式定下他的目标,然后完成了目标。他以最可爱的方式,让田径狂热起来,但他有点不明白,所以他有话要对罗格说。
  
  “我想问他一个问题,”博尔特说,“我还需要做到什么?”“我是男子100米和200米跑世界纪录保持者,我卫冕了奥运会冠军,我做到了所有我所能做的,我还需要做到什么?”
  
  去学帆船?
  

相关热词搜索:闪电 博尔特 已经

上一篇:邱波输得服气摘十米跳台银牌 戴利重跳得到铜牌
下一篇:申诉也需要本事 语言差缺少专业人士成中国软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