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正文

“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调查:张天明等人被依法查处!
2017-07-31 17:35: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善心汇特大涉嫌传销案近日持续引发关注。目前,张天明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为何张天明和他的“善心汇”能够迅速取得信任、短期内吸引大量会员纷纷入局?
 
  无论在善心汇传销组织内部沟通还是外部宣传中,“慈善”都是张天明和善心汇的关键词。他们提出“精准扶贫,均富共生,打造中国新经济生态”的口号,拿出一些资金和物品捐赠、捐助残疾人、贫困户,通过打广告、接受采访等方式扩大影响。
 
  不过,曾经长期担任张天明助理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告诉记者:如果说他的收入在10到20 个亿之间的话,我觉得用在慈善上的还是比较少的,其实他做慈善的钱无非也是从善心汇这个系统这个不断的去拉人头啊,从大家的这个投入里面去获得财富,其实我觉得这应该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慈善。
 
  专案组民警指出,这样通过搞慈善来进行传销、进行包装的传销组织,在国内还很罕见。而且除了对善心汇组织的包装,张天明也不遗余力对其个人进行包装。
 
  专案组民警:大肆的包装自己,包装成一个慈善家、慈善企业家、一个佛学家、一个大师级人物来蛊惑他的会员对他进行个人崇拜,以此促使会员不断的投资,从中获取利益。
 
  曾担任张天明助理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回忆,张天明在2015年从事其他行业时,曾经因为业绩不好,向他借了三万多元周转,但是不到一年时间,张天明就积累了巨额财富。
 
  刘某:互联网传销传播比较快,瞬间就有几万人注册进来,他个人的财富就快速积累起来了。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善心汇的规模不断加速膨胀,参与者已达500多万人,资金规模也急剧扩大,从5月以来,平台亏空金额以每天2到3亿元的规模累计叠加。
 
  张天明说,已经意识到崩盘风险:如果后面的资金量不够,前面的就没办法继续得到他应该得到的金额,就会,系统就会崩盘。
 
  警方估算发现,如果善心汇平台在6月1日崩盘,将会造成92亿多元的亏空,这些损失将由平台中已经完成布施、但尚未受助的230多万会员承担。今年6月,为对抗公安、工商部门查处,张天明组织上千人在长沙非法聚集,今年7月,部分善心汇会员甚至前往北京非法聚集。
 
  张天明:我不要再聚集,不要再影响公共秩序,不要再幻想,不要越走越远,能够真正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危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编辑: 吴海波

  关键词: 善心汇;特大传销案;张天明;依法查处
 

回顾善心汇虚假宣传报道:中国网专访善心汇公益基金发起人张天明

简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也呈现蓬勃趋势。本期节目邀请到善心汇公益基金发起人张天明先生等三位嘉宾,就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和感悟,进行讨论。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我是主持人李丹。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议题了,受到每个国家的关注和认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也在呈现蓬勃趋势。本期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善心汇公益基金发起人张天明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徐洪才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协会副秘书长,广东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强宏教授,请三位就慈善公益事业,跟我们一起来讨论。欢迎三位。首先请跟广大的网友打个招呼。

\

 

张天明:好,中国网的各位网友,你们好。

徐洪才:大家好,很高兴来到中国网,和大家一起讨论公益慈善事业。

强宏:中国网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中国网:那先请问,张总,前不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善心汇公益基金,在北京启动了一个活动,我们想了解一下,这项公益基金未来会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

张天明: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针对这个现代的家风传承。在这个村间,村子里面建家风传承馆,这个就是说,这个传承我们中华姓氏的每个故事,把这个村子姓氏文化还有以前发生的每个故事和现在和未来发生的故事,都记录在这个传承馆里面。真正在这个信仰上面,能够找到根,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更深入地扎根到我们的村间地头。

第二个方面是妇女儿童安全方面的,对一些被拐卖妇女儿童,或者说流浪救助的妇女儿童,我们对他进行创业就业的培训教育,还有创业就业的安置。另外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地中海贫血病的救助。地中海贫血病很多家庭有了一个这样的孩子以后,把整个家庭的负担,就是说尤为重,非常重,拖累的。我们在这个方面,希望能对他们家庭,在每个月的输血,因为他们要靠输血每个月活着,还要吃去铁药,这个药物也是很昂贵,还是进口的。所以一个家庭很难承担。我们就救助这方面的群体,做这个救助站。

中国网:那以上您介绍的这些群体,就是基金会专门帮扶的重要的群体吗?

张天明:是的,本身妇联的这个公益基金是公募的,指向一定要清楚,帮助哪方面群体,我们主要针对这三类群体。其他的如果在没有这个之内的话,我们都会在用我们个人的力量去帮扶。不能走这个基金。

中国网:其实慈善来说,虽然它说起来很大,但是具体要做的话,也是非常细,就像您刚才说的那些群体,其实要帮扶的群体也很多,除了像您刚才说的,妇女儿童老人之外,还有更多的其他的群体,在选择帮扶什么人群的时候,咱们是怎么考虑的?
\
张天明:在善心汇的里面,我们没有选择,看到这个困难的,或者弱势群体,我们有近100万的会员,都会伸出这个援手,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所以公益慈善是靠社会的力量一起来完成的。所以说,在这个方面,没有太特定的一些方式,就是说,很多基金照顾不到的,就要靠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帮扶。

中国网:没错。那我想问两位教授,对于慈善是怎么理解的,徐教授?

徐洪才:我觉得这个慈善,既然它是增进普通老百姓的福祉,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政府挑大头,起主导作用,但是也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家形成一个合力。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我们很多企业家,他有这种觉悟,境界意识,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社会各个阶层,都积极参与,以不同的方式,尤其是有一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些企业家,来做这种善事。应该说这是值得鼓励的,它对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我觉得是有积极意义,是贡献正能量的。

中国网:谢谢。强教授您怎么理解慈善这个事情。

强宏:慈善,我的理解,它是整个人类社会一种传统的,或者一种共同的一个美德。你想想,我们古往今来,很多人留下了慈善的美名,慈善本身,跟他的文化水平,学历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大家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心,愿意帮助别人。那么这个慈善,就是一个根本的含义了,那么在今天的这个时代背景下,有能力的人,特别是一些有境界的企业家,愿意把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用慈善的方法去帮助和救助别人,那么这是时代的一个进步。

中国网:张总,前面二位教授已经说了,他们对于慈善的一个理解,那我想请您来介绍一下,善心汇这三个字,包含了什么样的含义,就是您所建立的这个慈善机构,相信取名善心汇,一定有它的内涵在。

张天明:这个顾名思义,善心汇集,和谐天下,简称我们在日常当中经常讲就是善心汇,合天下,还加句永远跟党走。所以善心汇集了之后,这个天下自然就和谐了。因为都有善心和善念,自然有善举。我们要在一个社会共同体里面,我们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党的方向是很明确,我们就是有目标,有路线。这样才把这个善心汇及和谐天下的画卷呈现出来。

中国网:没错,我们都知道,创业公司本来就是很不容易了,作为一家慈善机构的创业公司,相信在传统的创业公司基础上,应该又增加了很多的艰辛,当初您是因为什么样的机缘,接触到慈善事业的。

张天明:这个善念始终是在每个人的心中的。它无时无刻每个人都接触到了,只不过被各种社会事件,我经常有的时候和家人们分享的时候就是说,心灵因为触动而改变,是什么事触动你的,只有是社会事件。各种社会事件的发生,和你这个善心这个念头,到底有什么样的碰撞,感触,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悲惨的画面,有的人会黯然泪下。这个慈悲心就犹然生起。所以说我感觉这个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至于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我是善的,那其实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关个水龙头,我们扶个老人,其实这个都在善的领域里面。

中国网:没错,那慈善机构可谓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了。那您将它跟现在非常现代化的互联网做了一个结合,繁衍出这么一个平台,您是怎么去考虑的,把传统行业和现代的互联网做结合。

张天明: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人类发展是离不开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结合。创新有两种,一种是思维上的创新,一种是技术上的发展的创新。它们两者融合是必然的,任何一种创新,它如果离开了思想,人类是懂得思考的,思考问题,如果缺了这个思考,没有思想这个根就没有了,单纯逐力的创新是不长久的,所以说一定是在文化当中去创新。所以我们5000年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公认的这种非常伟大的根深蒂固我们这样美好的文化。所以说传统和现代意识的结合,其实一直都应该存在的。所以说和互联网结合,只不过把线下的传统虚拟,放到线上来呈现出来。其实也不存在谁是传统的,谁是现代的,一定看未来,向未来去着眼于未来发展。结合着往前走。

中国网:这是您的理解。据我了解,您是14岁步入社会了,尤其14岁对于任何人来说,是一个小孩子,但是14岁的您就给自己有一个定位,叫愤青,我想问,是愤怒的“愤”还是奋斗的“奋”?

张天明:这个奋发图强青春无悔。

中国网:是这个“奋青”。

张天明:我们要扭转愤青的理解,所以说,这个奋发图强,青春无悔,应该抒发了很多年轻人骨子里的坚韧向上的精神。

中国网:可是对于当时14岁的您来说,给自己这样一种定位,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14岁在我们现在来看也是一个小孩子。

张天明:这我刚才讲到触动,是1989 年学潮比较乱的那一年,我那一年感觉,很多社会事件触动了我,上学那个时候已经上不下去了。环境里面都不好好上学,所以我觉得我要寻找另外一个环境,所以说我就步入社会了,就去工作了。

中国网:那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让您决定把慈善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一个事业呢?

张天明:慈善我还是那样的来讲,人的这个追求,我觉得骨子里共同的愿望,共同的追求就是无外乎就是和平,幸福这些美好的东西。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共同不懈的追求。所以说希望小我希望我们家庭更美好,大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更美好,世界更美好。其实都是这种追求是一样的。无外乎就是随着阶段的不同,心境的不同的这种呈现而已。

中国网:那想请问两位教授,两位教授都是经济方面学家,不知道我想了解你们以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慈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想法。那现在公益慈善不仅仅是停留在捐钱捐物的这个层面上了,就像张总刚才讲,可能一个小小的善举,也可以称他为慈善,现在慈善可能我们给它赋予了更多的一个内容和内涵了。那您觉得公益慈善,它是否在现代当今也有存在的必要性。让我们把它当作一个课题,包括一个事业来做。未来公益慈善又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它会发展成什么样?

徐洪才:应该说这种公益慈善事业,应该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传统的就是一些成功人士赚钱赚物,特别是在一些应急的状态,还有一些就是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这个教育文化,这些领域里面,一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领域里面,他们做的比较多。那么现在社会现代已经多样性了,内容非常多,也包括一些传统的像救助领域,包括我们张总搞的,他选择了三个重点领域,那么这些领域都是社会所急迫所需要的。但是很多人现在也借助于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这种作为终身的追求,作为事业来说的话,他要保证这个事业的可持续性,因此这个钱这个资金的来源,它要形成一个源源不断的,有源头活水。所以它要有一个商业利益,经济利益做支撑。

那么因此创新它的运作的模式,把这种比如说现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这种大家互助,互帮互助这样一种,都有这样一种愿望,能够把一些人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能降低我们商业运作的成本,能够大家也受益,把这种商业利益,经济利益和我们这种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引领整个社会的风气,风尚,向一个正确的方面。我觉得这个应该说是现代咱们慈善事业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中国网:说的太好了,徐教授其实您的这番话,也解开了普通大众对于做慈善事业的人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你们把钱再往外面放,你们自己的钱,是怎么生成的,你们如何长时间运转,支撑你们这个机构,你们刚才这个话也解释了,谈了很多大众的一些困惑。那请问强教授,就是您也是经济学家,您觉得经济学跟慈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强宏:我是这样看的,最近我们一直在做,关于善心汇的自组织普惠系统的课题研究。

中国网:自组织普惠。听到这个课题,可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强宏:首先它是两个很典型的社会经济的概念,自组织它是一个标准的概念。最早自组织,它是从物理学里面衍生出来的,它是一种组织形态的变化。但是在社会经济活动当中,我们也研究自组织的一些规律,研究一些方向性的东西。所谓自组织,是因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行为。那好了,那个慈善事业,也是人从发心开始,一个重要的行为的体现。所以我们说把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自组织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一个可以循环的一个圈,这个圈可以形成一个非常良性的闭环。最后让所有人以经济的行为,在里面自动的产生了很多慈善公益的效果。那么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解。在这个里头,就是有了第一次推动,可能它进入了这个系统以来,它就是一个生态性的东西,它在里面可以自动的发生变化,自动的交往,交流,自动的分享,最后形成了很大很大的生态平台。

普惠的话是因为普惠经济,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普惠经济,普惠经济主要是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普通的民众,研究和解决他们更多的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说从普惠经济的角度来讲,我们把慈善公益的元素也都给它结合在一起了,我们更多的去关注这个社会的这个比较底层的民众,或者说相对弱势的群体,比如说扶贫,现在的扶贫是精准扶贫了。我们也有非常清晰的指向,通过我们的自组织系统,来帮助这些人。让他们自己,逐渐逐渐的不光是单纯的得到一个救助,而有能力使自己逐渐逐渐的变成一个可以成长,可以逐渐逐渐的变好的这样一个状况。

中国网:像刚刚强教授说到了精准扶贫的这个概念,想请问张总,就像您刚刚介绍说,咱们扶植的重点对象就是老人小孩妇女,还有一部分弱势群体,也成为当下关注的一个焦点,那就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并且国家专门针对这样一个人群,给予了刚才强教授说的,精准扶贫的一个政策。那对于这一方面,您认为公益慈善组织,应该怎么样实施和落实一些实际行动,来相应国家的号召。

张天明:首先我们在思想意识形态上,还是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目标和结果,一定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受益。如果能让他每个人又有能力,去把这种理念和观念传递出去。这才是我们创新的一个目的。我们其实像不光是刚才你说的群体,还有都市里面的卡奴,房奴,现在经过这样的30几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确实也存在着很多的卡奴和房奴,已经无能力去还上。都是我们帮扶的对象。

那么精准扶贫这一块,我们还是用一个滴灌的一个原理。这个社会不把不平衡的财富,在昨天主席,在这个达沃斯上面讲的1%的人拥有了99%的财富。那么其实在这个里面,富人没有错,关键是错在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的机制,让他们能够有效的把他的财富,输送到贫困的人干涸的小盆盆里面进行滴灌,它就成长起来了。所以说需要我们有一个真正的一个共同意识。去共同追求这个目标,把这个不平衡的财富,逐渐的让它变成平衡,让这个财富形成它真正的意义,让现金流的流动真的像水一样,能够滋润到那些贫困的人群的里面。

中国网:说的太好了,那我记得您14岁就是对慈善,就有一种感触和理解。那做慈善到现在,慈善给您的感受是什么?

张天明:慈善感受的是幸福,帮扶别人的时候,我经常在讲,对一些苦难的,困难的人,很多人都说,我很苦,我很难,其实谁又不苦,谁又不难呢。你怎么解决痛苦的办法,我有一句话叫“一善解千愁”。

中国网:一善解千愁。

张天明:对,你的善念起的时候,你想着帮助别人的时候,你自己就不痛苦了。你帮助完别人,你看见别人得到了,那么你就感觉到很幸福了,有很多这样类似的画面,自己很苦,但是他又帮了别人,其实这是一种幸福,就是佛家讲殊胜,。这是一种非常高的灵魂层次的一个追求。

中国网:你这个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不知道三位老师听过没有,就是两个人见了上帝之后,上帝问他,你有没有什么愿望,就是你们可以再次回到人间,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这个人说,我想什么都不做,希望每天就有人给我钱,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后上帝说好,满足你的愿望。另外一个人呢,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说我希望我可以去帮助大家,然后我希望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包括钱财也好,物质也好,都能够散给天下的人,上帝说好,也满足你。后来希望好吃懒做的那个人,成了一个乞丐。然后乐善好施的人,那个上帝把它变成了企业家。我不知道这个笑话能否诠释张总,对于乐善好施的这种理解。

张天明:这个乐善好施,是一种阳光的心态,幸福会得到。阳光的心态就是幸福的结果。乐善好施是可以创造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这种收获,不管你成为这个企业家,可能你怀着这种心态的时候,你想要的自然会吸引来。所以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吸引。

中国网:当然当然,那像张天明先生一样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士很多,这样有爱心的企业家也很多,那慈善基金会的形式,最早是政府的性质,慢慢现在也转变成企业,包括个人的一个形式出现了。那想请问,徐教授您认为企业型和个人型的这个慈善基金,对于我国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呢?

徐洪才:应该说这两种形式都是非常需要的,那么很多这个企业家,他既是个人行为,也是企业行为,因为企业也是他掌控的,这中间形式上可能是统一的,但是将来我觉得恐怕更多的还要采取一种专业化运作的形式,就是说这种基金会,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它还是要规范运作。那么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体系。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你比如说张总他们设计的这自组织,这样一种组织形态,那就形成一个闭环,一个开放的,不断的有源源的活水正能量进来,又不断的能够输送你的爱心,你的慈善这个帮扶的这些行动。这中间行成一个相互促进,一个良性循环,这很重要。否则的话,那就是孤立的,就一件事情一次性的救助,这个就是不可持续。所以要把这种慈善事业给它发扬光大的话,我相信未来恐怕还是以专业化的这种运作为主要形式,但是还要多层次,不排斥。应该说是欢迎越来越多人积极参与,尽其所能。

中国网:这是徐教授的想法和意见,那么想请问强教授,您觉得未来这个慈善的这个事业发展的方向,因为我们现在知道,已经慢慢从政府性质转变成个人包括企业了,未来是更多元化的形式还是说慢慢偏向自组织,就是您刚刚介绍的那种,自发的可能来自民间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这个事中。

强宏:我是这样理解的。慈善的这种社会行为,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今天正在研究的,所谓自组织的普惠系统,就是希望在慈善公益的这个领域里头,做一点创新的尝试,那么我的看法是这样,从未来来讲,肯定是要有一个主流性的一个模式。这个因为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善心的人,愿意做公益的人越来越多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了。那这个时候,不单纯是政府要有规范和引导了,关键是我们从创新的角度,要推出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他们能够自己参与进来的,那这样一种模式,这个可能更有生命力。更可以持续性的发展。比如说我们最近看到,特别是春节要来了,在这个春节前,整个善心汇的这些朋友们,这些家人们,自动的自觉的聚在全国各个地方,去给那些贫困的,残疾的弱势的群体送去温暖,完全是拿他们自己的钱,这个不是善心汇去给他们拨什么款,他们自己觉得做这个行为,是我们一个非常有幸福的事情。他们做完了以后互相传播,互相激励,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当然自组织的普惠系统,是一个相对又严密的科学系统的,我们相信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环节,还要有一些创新研究的过程。包括组织的管理,因为人毕竟多了,我们这个管理说,也要管理的非常到位,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这个我们都在研究中。

中国网:强教授刚刚介绍了说,善心汇的人,自发的不是说整个单位拨款,自发的,甚至自己掏腰包做一些善心的一些举动和行为。那您觉得做慈善公益事情的人,除了有一颗善心以外,它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张天明:其实有善心,就会有善念,就会有善举。这是一个都不可缺少的,它自己在我们不管哪个层面的人,和哪个素质层面的人,他们只要有这个想法去做,其实这是一个最好的现象。就是每个人都能够,就像那句歌一样,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这个世界就变的美好了。没有人在懈怠观望,冷嘲热讽。你想想是不是就好了。我们还没有具体的说,你一定是什么样的人,才去做这个善举。你只要是有个善念,你要通过善举来证明你是一个有善心的人。这才是关键。

现在在这个社会上,信息越来越透明,技术越来越发达,所以说,我经常和家人们分享,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现在这个时候,全都在阳光下,所以说大家每个人都善一点,把善爱进行传递,那个世界就美好了。

中国网:刚刚是您对于从事慈善事业的人,所要具备的,其实只要有善念,就会繁衍出来善的行为。那作为一个企业家,刚刚您的身份是慈善家,那作为企业家的身份,他又承担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

张天明:企业家,其实在创业的时候,大家都怀着各自不同的想法和梦想,在投入到社会创业当中,其实最重要的,很多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什么样,就是像前两天,中央新闻报道的那个毒瘤镇的这个调料事件,光去逐利了,光去说企业一定要以股东的利益为第一,一定要盈利,不盈利就是犯罪,像这种理论,我觉得都是太偏见了。在我们应该知道,在创业之前,我们企业就是在发现社会问题而解决社会问题。沿着这个主轴,我们去创造和生产,才能够包括供给侧的问题,有需要的生产,不是单纯的逐利,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企业家,应该有的眼光和责任。他有条主轴去思考怎么去创业,我感觉这个是很重要的。

中国网:那其实像您说的,除了自身的一个觉悟以外,其实慈善这个事业,的确需要国家当一个主心骨,来给大众引领一个方向。那我知道应该是在昨天还是前几天,主席提出了三个共同体的概念。那想请徐教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徐洪才:三个共同体的概念,习主席已经提的比较多了,这几年。就是我们在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性的合作平台的时候,讲到我们要共建一个美好的世界,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还有在实现合作过程当中,就是实现这种互利共盈,咱们讲是共商共享共建这样一个理念,他要打造一个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再就是命运共同体。再就是责任共同体,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那合作的时候,要有利。没有利益的话,很难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但是光有利还不行,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现在面临共同的挑战,不能仅仅讲你自身的利益,要讲整体利益,讲我们整个人类的共同的利益。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就要再引申一步,讲到责任的问题。

特别是现在讲到全球化,现在遭遇一股逆流,这个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甚器尘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站在一个道义的制高点。我们要讲这个责任共同体,要尽我们的责任,如果大家都不尽责任的话,都唯利是图的话,就像刚才张总讲的,仅仅为了经济利益,什么事情,什么坏事都可以干。那这个社会就完蛋了。所以应该有一种善念,就是有美好的这种愿望,那满足你企业家,政府要满足社会,满足市场的需求,要提高你的供给的质量。那只有这样做的话,我们老百姓全人类的这个福祉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才能够持续发展。否则的话,这中间就会有很多的漏洞。就会出现危机。出现一些麻烦。

中国网:那听您这么说,其实咱们国家包括主席提到了,您刚刚介绍了三个命运共同体,听起来也是让大众一起向善的一个指引的方向。

徐洪才:对。

中国网:那任何行业,其实如果都抱着做慈善事业的这个心态去做,就像您说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徐洪才:你用心去做了,你做了善事了,满足了老百姓市场的需求了,其实你的企业的效应自然有了,你品牌,你的口碑自然就上来了。这中间它不是完全矛盾的,应该是可以统一的,但是确实过去几年,我觉得我们有一些企业,做的还是比较差。我们有一些假冒伪劣的一些东西,因为它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它没有考虑大家的利益,包括像我们像北京的这些雾霾,一些企业它为了自身的效益,它可以在这方面节能环保这些方面,它做的就比较差,自觉性就比较差。因此损害了公众了利益。我觉得这中间,道理是相通的。

中国网:没错,无论做什么行业,无论是做大的企业,小的企业,包括大家也好,小家也好,如果都抱着慈善,坏着善心去做,那这个社会肯定就美好了。

徐洪才:那是一定的。

中国网:在节目最开始,我们提到了一个活动,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善心汇公益基金活动,是在北京举办的。那这样一个活动的举办,其实也预示着说,这个慈善事业又壮大了一部分了。那您觉得这个未来它的发展,应该是往哪个方向走会更好?

徐洪才:我觉得还是要把好事办好,要规范运作。就是说,有了一个好的良好的愿望,我们还要精心组织,把它整个的运作模式,包括这中间有很多探索,有一些不确定性,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专业化的运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要发挥好,因为你毕竟你有这个善良愿望,毕竟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呢还是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所以他这个探索自组织之系统,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主意。将来的话,让大家等结合起来,这个正能量都集中起来,咱们效果可能更好一点。所以要提高它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中国网:太好了。那到节目结尾的时候,咱们三位老师分别谈一下自己的中国梦,相信中国梦这个词,相信三位非常熟悉,一点都不稍胜了,其实对于整个咱们中国老百姓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三位分别来谈一下自己的中国梦是什么。

徐教授:张总先请。

张天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世界梦追求的就是一个幸福梦,所以说我们善心汇集,和谐天下,我这个所谓的中国梦的想法就是说,每个人心中,这个善念,善心,善举,真的都能激发出来,这就是我认为的中国梦。就可以实现了。世界也就幸福和谐了。

中国网:谢谢,谢谢张总。那徐教授,谈谈您的中国梦。

徐洪才:我觉得中国梦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是行动,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实际行动,同时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国家的梦想,和全人类的梦想要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中国网:太好了,谢谢徐教授。强教授您的中国梦是什么?

强宏:我作为一个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者,那么这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新的研究,因为创新是我们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我认为未来的中国梦,一定是在创新的旗帜下,以创新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中国自己发展的道路。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传播中国发展的经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梦就是中国的创新的梦。这是我的理解。

中国网:谢谢,谢谢三位,得之不厚,行之不远。一个优秀的企业,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将回归社会作为始终不渝的一个价值理念,也非常感谢三位作客我们今天的演播室,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相关热词搜索:善心汇

上一篇:英国皇家医师学院授予李嘉强博士荣誉院士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