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正文

辞职一年,福布斯副主编汤维维和她的“造就”剧场梦
2016-11-02 10:05:28   来源:   评论:0 点击:


  蓝鲸传媒10月24日文:“总编辑已死,CCO(首席内容官)当道”,这是前不久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说的话,时下,传统新闻生产正在被消解,一个全新的内容时代已经到来。

  而在前福布斯中文网副主编汤维维看来,内容创业其实是一种“媒体新型表达方式的探索”。2015年10月,汤维维从福布斯辞职,随后和她的团队打造了一个特别的创业项目——造就。这是一个“剧院式演讲”产品,相比普通讲座,造就以专业剧院为场地虽非首创,却足以让演讲效果和观感体验“升级”。进入剧场这一带有仪式感的行为,无论对于演讲者,还是对于聆听者,都是一种心理暗示,现场讲座结束后,这些演讲者的故事,被以精心处理过的文字、视频剪辑等形式,陆续在微信、微博以及主要视频网站等50个新媒体渠道出现。

 

\

 

  日前在接受上海观察、解放日报,汤维维就“造就”的产品理念、媒体表达、记者和编辑身份的转型等进行了探讨,在她看来:一场造就演讲无异于纸媒的一篇专题报道,只不过“去中介化”了——演讲者取代记者和编辑成为媒介内容的主要生产者,而原先的记者和编辑借助自身的媒体经验对内容进行“把关”,协助演讲者让内容更好地呈现。在造就,他们也不再被称为记者或编辑,而是“策划人”。

  以下为上观采访汤维维全文:

  (原文标题:《前福布斯中文副主编汤维维:“造就”媒体新表达 | 自说》作者:刘璐 张安琪)

  怎么就不行了?

  还在福布斯当中文副主编时,每每听到唱衰媒体或同行出走的消息,汤维维的第一反应都是:“至于么?媒体怎么就不行了?”

  这个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80后,对自己干了11年的媒体行业相当有感情。作为记者,她可以与各个领域的优秀者对话,并用内容创造新的价值。

  但她也明白,互联网时代的媒体,非变不可了。

  从2011年开始,汤维维负责了一个“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的项目,这个项目并非用传统投资人的视角,而是试图不以成败论英雄,找寻“商业世界的颠覆者” 、“美丽世界的缔造者”和“最好的追梦者”。她逐渐发现,这一代的年轻人,不管是已小有成就者,还是刚进社会的大学生,都非常渴望能够聚在一起,交流彼此成长心得,促进自我发展。

  受此启发,汤维维心底的创业种子被激活。

  2015年10月,从福布斯离开后,她在朋友“赞助”的出租房里着手操办自己的创业项目——造就。

 

\

 

  巨大的撕扯力量

  医生张强在舞台上演讲。剧场里漆黑一片,一束光打在他的身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他哽咽着,满眼都是泪水。观众们在台下默默地流泪,听众如同亲身经历一般,感受讲者对于生死的认知。

  芭蕾舞演员范晓枫的双腿一直在发抖,她的声音也在颤抖。尽管如此,她还是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因为,当这样一名坚持了数十年的舞者将自己的创新、艰辛、痛苦和不甘心完全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就产生了巨大的撕扯力量,讲者的激动或者悲伤,都会引发听者由衷的同情。

  昆曲艺术家谷好好,与舞台上唱得百转千回的杜丽娘交相辉映。穿越恍惚中,她讲述了自己怎样让一个入不敷出的戏曲团变成票房百万的娱乐供应商。

 

\

 

  这就是汤维维和她的团队打造的创业项目——造就。简单地说,它就是“剧院式演讲”。相比普通讲座,以专业剧院为场地虽非首创,却足以让演讲效果和观感体验“升级”。进入剧场这一带有仪式感的行为,无论对于演讲者,还是对于聆听者,都是一种心理暗示,几十分钟一场的嘉宾演讲,被精心设计成一段全情投入、共享认知的时光。

  更重要的是,在剧院之外,这场讲座还拥有一处更为开阔的“领地”——互联网:现场讲座结束后,这些演讲者的故事,被以精心处理过的文字、视频剪辑等形式,陆续在微信、微博以及主要视频网站等50个新媒体渠道出现。

  “做”比“想”重要

  对于“造就”这个名字,创始人兼CEO汤维维有着自己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名词,表示有所成就;但她更偏爱把“造就”作为动词的意思——让一个人或一件事有所成就,它蕴含着一种创造、创新的力量,一份对作品的执着、不懈。

 

\

 

  更重要的是,“造就”两个字道出了这个演讲平台希望传达的理念——发现各领域中具有创造力思想的人,给他们一个发声的舞台。

  为了实现这一点,每一位演讲嘉宾的甄选,汤维维都亲自把关。“他们不一定是头衔最高、名气最大的那一个,但一定是用亲身实践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人。”在她看来,“实干”是考量嘉宾“发言权”最重要的指标:“‘做’比‘想’重要,因为世界上有想法人太多了,但真正改变世界的,是那敢于去做的人。”

  于是,在造就的舞台上,你会看到艺术诊疗发起人、在线足球社区创始人、投资人与律师、玫瑰育种专家、基因研究学者在同一个主题下轮番演讲,甚至隔空对话。造就CMO王丹丹深有感触地告诉解放日报·上观记者,在造就的现场,她注意到几乎每一位演讲者都会在后台认真聆听其他演讲者的讲述,并由衷点头,“这表明,嘉宾本身对这场演讲所要传递的价值是高度认同的。”

  但价值只是“想”的层面,创业还需要的实打实的“做”。自己创业了才知道,资金、场地、团队、资源……所有的问题统统都需要自己解决。谈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和焦灼,汤维维记忆犹新:“过去我觉得自己经常加班也很‘苦’啊,可是跟创业相比,这种‘苦’完全不一样。”做记者的时候她也近距离接触过不少商业精英,但这些“二手经验”完全没法直接成为创业公司CEO的“教科书”。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琐碎而充满变数,仅是员工的招募、培训和任用,就没有任何现成的模板可以借鉴。“所有的流程,你都得按照自己的情况从头来。”汤维维说。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试错,这个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团队成功推出了第一场剧院式演讲,此后便以每月一场以上的频率持续更新,并开拓出了“造就PLUS”等新的产品形态

  “媒体要做O2O”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造就是个典型的互联网“内容创业”团队。不过,汤维维更愿意将这个团队的实验称为一种“媒体新型表达方式的探索”。“我觉得互联网时代,媒体要做O2O。”在她看来,一场造就演讲无异于纸媒的一篇专题报道,只不过“去中介化”了——演讲者取代记者和编辑成为媒介内容的主要生产者,而原先的记者和编辑借助自身的媒体经验对内容进行“把关”,协助演讲者让内容更好地呈现。在造就,他们也不再被称为记者或编辑,而是“策划人”。

  和汤维维一样,造就的策划人以及执行团队中有不少也是记者出身,他们从一开始为造就注入了强大的媒体“基因”。汤维维相信,这些媒体“老兵”的加入源于对造就背后的“媒体新型表达方式”的认同。“他们把每场演讲都当成自己的一件作品在完成。” 与解放日报·上观记者谈及策划人团队时,汤维维的言辞不吝赞许。她认为,专业化的内容制作不会过时,而媒体人特有的职业敏感性以及扎实的专业积累,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围攻之下,媒体与很多其他传统行业一样面临巨大挑战,人们对“媒体情怀”的呼声空前高涨,有些还隐隐带有一种“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苍凉。

  汤维维希望把自己对媒体行业的情结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还是把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奉献给用户”。

  从探讨人工智能的《底层残酷物语——我们终将被冷冰冰的机器淘汰?》,到探讨创业要素的《估值20亿的内容创业干货》,在互联网上占据“风口”的短平快、娱乐化内容相比,造就所传达的信息量和深度,是不是太“重”了?

  汤维维不这样认为。无论是现场的座无虚席,还是线上视频的百万点击,这些都只能算是“小目标”。到目前为止,流量变现还不是汤维维最关心的议题,造就也一概不收门票,并拒绝任何可能影响现场质量的商业合作。对于造就,汤维维给出的最高要求是“值得被反复观看”。“我们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敢于探索、拥抱变化的人”,汤维维和她的团队希望用演讲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让用户产生共鸣、激发兴趣,分享知识和梦想,实现“精神层面的消费升级”。

 

\

 

  对于这个要求,更为形象的解释就是让演讲“产生一种‘磁场’,让观众走不了”。“每次亮灯结束,都觉得是一场梦接近尾声。我进入的是别人的梦境,这很奇妙。”造就视频内容总监李勇霖这样介绍剧院式演讲带来的独特体验。

  媒体表达的想象力

  9月末,广州,星海音乐厅。

  灯光、投影都已就绪,掌声如意料中响起。走上舞台的是一位儒雅长者。他叫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从报人到教授,他回顾了传统媒体黄金时代的“内容为王”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连接世界”,指出在新媒体时代,“语境即捷径”。

  与范老同为嘉宾的,还有《晓说》等互联网热播节目的幕后制作人李黎、关注一线城市存量空间重新激活及变现的创业青年吕胜,以及拥有18年专业资历的“全国十大录音师”之一杨震。四位嘉宾被纳入同一个空间,共同演绎了一场题为“想象力”的剧院式演讲。

  在造就诞生一年之际,这样的场景不知是意外的巧合,还是有心的安排。

  一年前,刚刚成为创客大军一员的汤维维或许没有想到,一年后会有这样一名媒体前辈来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剧院式演讲平台,与她的创业团队一起为互联网时代媒体表达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上海观察)

相关热词搜索:维维 福布斯 剧场

上一篇:学霸逆袭记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