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 > 正文

中国实业迷途之家电篇:价格战下的冤死鬼
2012-09-10 09:59:50   来源:腾讯   评论:0 点击:






  裁员、骗补、出口减少、业绩下滑,家电行业似乎一夜入冬。
  
  2012年1-6月,家电整机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426亿美元,同比下滑3.5%。
  
  根据各大家电企业的中报显示,家电产品线普遍出现业绩下滑现象,家电“寒冬”在销售数据上得到了印证。
  
  家电行业5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2593.24亿元,同比减少5.12%。
  
  从2009年的互联网电视,到2010年的3D电视,再到2011年的智能电视、云电视,中国彩电业三年时间抛出四个概念,但仍不被同行所认可。
  
  从2007年的“家电下乡”到2009年的“以旧换新”再到今年的“节能补贴”,5年来,家电行业受政策关照颇多。但5年下来,除了造成产能过剩、透支未来消费以外,还让企业深陷“骗补”的诚信危机。
  
  由于缺少渠道和平台优势,家电企业处处受制于人。从家电连锁卖场时期的美苏争霸,到京苏美电商领域的三国杀,10年间家电企业两度被绑架,不幸沦为商业模式更迭的牺牲品。
  
  转播到腾讯微博
  
  品牌与技术落后于日韩,政策频繁干预,渠道与平台受制于京美苏,家电行业深陷发展迷途。
  
  三年炒四个“概念”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家电生产中心。
  
  彩电产品占全球产能的80%,空调器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70%,冰箱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50%,洗衣机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40%,绝大多数小家电产品80%以上的产能也在中国。
  
  但这仅是虚假繁荣。
  
  虽然在制造领域一家独大,并号称是中国“最市场化、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但在品牌与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与日韩的差距明显。
  
  这样的弊端在彩电行业表现得尤甚。
  
  2011年,三星在全球销售平板电视(LCD,PDP)销量达到4300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20%。市场份额超过了海信、TCL、创维、长虹四大彩电企业的总和。
  
  在国内市场,中国彩电均价低于国际品牌约30%。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出口彩电仍以低端产品为主,甚至被淘汰的CRT电视占据相当大比例;出口方式仍以OEM、ODM为主,自主品牌数量甚少。
  
  在技术领域,从LCD液晶、LED液晶,到3D电视、智能电视,均为国际企业所发明,中国企业一直扮演追随者角色。
  
  以上种种,无不凸显出中国彩电产业大而不强。
  
  在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中国彩电企业的病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产业短见,心态浮躁。
  
  从2009年的互联网电视,到2010年的3D电视,再到2011年的智能电视、云电视,中国彩电业三年时间抛出四个概念。
  
  但喧嚣从来都是遮掩尴尬的借口。
  
  2004年,平板时代到来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但就在这个时候,当时的中国彩电老大TCL却逆势收购了法国汤姆逊CRT电视业务。2007年,液晶电视以绝对优势领先等离子市场,就在这个时候,长虹却在一片反对声中投资等离子面板。2010年,液晶电视已基本上完成对CRT电视的替代,全球面板产业趋于饱和,就在这个时候,TCL、京东方却挥师进入液晶面板领域,导致甫一投产,即遭遇全球面板企业大面积亏损。
  
  刘步尘表示,凡此种种,折射出中国企业对彩电产业发展方向及节奏的把握,实在不能令人恭维。
  
  因为缺乏产业远见,中国彩电企业表现出淋漓尽致的“墙头草”特征。在遭遇2009年互联网电视挫折之后,有可能再次遭遇“云电视之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自称京东商城电饭锅供货商的负责人就曾在网上爆料,京东商城不仅要求供应商交纳毛利保证,还要缴数万元进场费。家电市场已经被提前透支,库存压力甚至超过了政策之前。
  
  五年打三次“鸡血”
  
  家电行业的起伏深受政策所累。
  
  转播到腾讯微博
  
  梳理近几年的家电市场,政策市的脉络清晰可见。
  
  2007年,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化解家电行业的产能过剩难题,国家大手笔祭出“家电下乡”政策,以期撬动千亿级的农村市场。
  
  2009年为了惠及城市消费者,国家又推出了“以旧换新”政策。
  
  在这两项政策推动下,本已迟暮的家电行业重焕生机,步入“黄金年代”,家电企业大肆扩产。
  
  以冰箱为例,2007年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在原有的一线品牌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白雪、华日等老牌冰箱企业找到空间;索伊、尊贵、统帅等一大批新兴冰洗企业的也纷纷涌现;黑电如康佳、创维跨界上冰箱项目。
  
  一线品牌海尔合肥年产3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其在国内产能接近2000万台。美菱融资12亿元,先后建造了节能环保冰箱项目、豪华冰箱生产项目和冷柜扩能项目等,目标是到2013年实现年销售量1000万台。
  
  据21世纪网统计,2009年中国冰箱总产能增长15.6%,达到8700万台;2010年总产能突破1亿台,增长16%;而至2011年底,冰箱产能规模再扩大10%左右;专家预计今年国内电冰箱总产量将达1.2亿台。
  
  在空调领域,一干企业也是“跑马圈地”不断,格力、美的、海尔三强自然当仁不让,格兰仕、奥克斯等二线空调企业也都大肆扩产。
  
  但随着这些产能的逐步释放,家电企业发现,在政策刺激下市场已经被提前透支,由此带来的库存压力甚至超过了政策之前。
  
  以空调为例,2011年空调行业库存总量达到1620万台,较2010年的1225万台增加了395万台,增幅为32.2%,而此库存水平已经达到2009年的两倍之多。
  
  “在正常的市场增长情况下,合理的产能扩张应该是10%~15%,但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之下,企业近年来的产能扩张速度超过30%。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政策的干预只会扭曲市场。”刘步尘对21世纪网表示。
  
  “如此规模的产能扩张,一旦遭遇需求不振,未来的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尤其是三四级市场可能会出现行业洗牌。”中信建投分析师刘珂昕表示。
  
  不料市场风云突变。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房地产调控、经济增速放缓、家电补贴政策刺激效应减弱、同期基数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家电行业的增长明显放缓。
  
  行业的低迷,让政府又有了救市的冲动。
  
  2012年5月25日,为了提振低迷的家电市场,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再次联合出台政策,对节能家电进行补贴,实施时间为期一年。
  
  8月15日,大战终于爆发,同十年前美苏的那场价格战一样,家电企业再次被裹挟入战,成了双方抢夺市场、攻城拔寨的牺牲品,赔本赚吆喝还要笑脸迎人。
  
  十年一轮回。
  
  从美苏争霸到京苏美“三国杀”,从线下到线上,两次价格战,家电企业可谓苦不堪言。
  
  而随着商业零售模式的逐步演变,渠道商之间再次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刘步尘认为,随着电商企业在家电领域的价格战的“常态化”,供应商的盈利机会将大大减少,零供关系会持续恶化,而这种局面可能要到几年后才能有所缓解。
  
  产业短见造成竞争力不足,政策频出导致行业波动异常,商业模式变更受到牵连,这个被入世首席代表龙永图称为“最皮实的孩子”的家电行业还要接受更多的考验。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实业 迷途

上一篇:安信信托重组真相:就差骗倒证监会
下一篇:汇源果汁上半年亏3200万 家族管理体系被曝混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