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正文

《八佰》:一部反类型片的抗战片
2020-08-27 10:59:12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管虎导演的商业影片《八佰》,剧情悲壮,场景宏大,是一部反类型片的抗战片。影片中,苏州河的两畔,一边在面对生命,一边在面对生活,一边是血肉横飞,一边是灯红酒绿,真情演绎了留守上海四行仓库战争大背景下散兵游勇式的小人物成长、蜕变、牺牲的故事。
 
  一、《八佰》中的全景式群像
 
  影片没有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没有一个绝对的主角光环,呈现了全景式群像,他们每个壮士都是主角,都是英雄,以各种不同心思打量的群像视角感动观众。除了老戏骨  王千源、张译、姜武、黄志勇等,还有一批青年演员,如郑恺、魏晨、俞灏明,他们奉献了脱胎换骨般整容式的演技,让观众一度忘记了他们的过往综艺秀,记住了毒气、升旗、护旗、过桥、水战、空袭、撤退、身绑炸弹跳下楼,记住“四行孤军”和他们的那句“来生再见”。
 
\
 
\
 
\
 
  影片中的端午、老铁、老算盘、瓜怂……,他们操着重庆方言、天津方言、武汉方言、河南方言……,这让观众很容易感受没有军队派系之分,在国外侵略者面前,只有敌人和自己人。《八佰》后半部分的焦点是杜淳饰演的谢晋元,这是一个前半部分缺位的角色,同时演员的广普与戏有些不搭,不过围绕谢晋元身边的台词,“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明朝是怎么灭亡的?”等对影片最后的悲壮基调做了铺垫。同时影片的前半部分给了说湖北话的端午和“小湖北”等,可惜“小湖北”最后没了下文交待。
 
\
 
  隔岸观火的民众,有帮派的老大、赌场的大姐大、明星、名角儿、知识分子和激进童子军……,影片试图和当时的指涉意义相关。片中侯勇所饰演的大学教授是一个功能性角色,前后五六场戏塑造了知识分子形象,最后他拿起了枪,这与片中刘晓庆饰演的大姐大送吗啡的桥段里一箱吗啡散落在地的意义相一致,在讲述着民众的觉醒,试图与对岸战士的“种子”精神相呼应。
 
  二、《八佰》中的意象
 
  帕索里尼讲过,“由于电影不直接表现抽象概念,它靠隐喻生存”。《八佰》中的隐喻,主要通过意象传达,白马是其中一个意象。按照符号学的理解,白马是有象征意义,正如泰戈尔把金色的小花当作是妇女们的灵魂一样,白马在《八佰》中或许会被解读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无法被囚禁,终究是会在觉醒下奔向自由。而当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就会按照自己的认同集结起来,体现出极高的组织度,驮架英雄奔赴战场。爱得深沉,无论今日是否被迫离开家乡,他日必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国家,传达了“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精神。片中,敌我两方最高指挥者碰面的场景,日本军官骑着深色马,谢晋元军官骑着白马,后面跟着“小湖北“,在全景的捕捉下,意味深长的一幕让观众动容不已。
 
\
 
  谈到影片中的白马,就离不开影片中的赵子龙这一意象。当戏曲鼓声响起,在“小湖北”这个十三岁的孩子意识世界中,出现赵子龙单枪匹马面对百万大军的画面。或许在这一场战争画面中,出现一个情绪爆点,同时告诉观众,这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了战斗需要付出非常惨烈的代价。当“小湖北”脑子里的英雄形象清晰了,明白了现在已经没有赵云那样传说中“一个人杀光一座城”的英雄了,知道英雄其实没那么酷,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也是要牺牲的,这时候白马就回来了,为什么?因为这时候观众也好,租界的人民也罢,都逐渐在被唤醒,不再认为四行仓库是一场戏,转而意识到那是一场痛苦的牺牲。孤军不倒,血性出鞘,战争场面营造的沉浸感和历史感如地狱一样的惨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感油然而生。当然,这一匹马,很容易让观众想起《老炮儿》的暴走鸵鸟,血色的诗意,超现实的手法,这不正是弃子犹勇的无可奈何?
 
\
 
  影片除了呈现苏州河把整个上海分割成血肉横飞的战场和灯红酒绿的租界,还对苏州河上空高高飘起的“怪物”多次特写。这“怪物”里面是世界各国的“传声筒”,他们高高在上,他们在用上帝视角审视着这一场战争,这一场震惊中外永垂史册,并被全世界围观的战斗。
 
  先砸碎你对英雄的期待,再出来告诉你,既使是英雄“毫无意义”的年代,还是有人必须要去当英雄。以白马归来为节点,之前故事里的那些“瓜怂”成为了真正的英雄。白马离开,信仰离开,白马归来,英雄归来。
 
  三、《八佰》的结尾
 
  跟“史诗级”的铺垫相比,《八佰》的结尾让众多观众不满意。无论是一河两界的现实与残忍,无论是白马的挂彩与嘶叫,亦或是那一组组冒死的惨烈与诀别的苦楚,都不是能在一般电影里常有的铺垫,甚至从影片一开始宏伟壮阔的航拍镜头,这是一个由租界转向废墟的全景镜头,观众或许已坚信,这个片子注定不凡,可是在影片最终的冲锋过桥之后,观众心中怅然若失了。
 
\
 
  《八佰》是历史题材的战争片,理应尊重史实,理性抉择,但在历史真实的大框架下,需要艺术处理,毕竟这是一部商业影片,不是历史题材纪录片。从观众的角度,公映结尾或许不是所想看到的,他们或许更想看到,是军人对同胞的牺牲所予以的坚守下来的尊重,是军人为了民族的尊严与骨气而不惧牺牲的气魄,是军人可以像所有的同胞一样,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如斯巴达三百勇士一样。八百人的四方孤军,可以用勇敢来成就他们在所有人心中的真正胜利。观众是不愿意让这么一场空前的坚守与民族尊严的曙光,就这样在政治的经纬上沦为棋子的。直至有一刻,当观众发现所有的牺牲只是做秀,所有的尊严与觉醒只是表演。
 
  在撤退的时候,不能还击只能“逃跑”,只能撤退,这种“神奇”的死亡与牺牲,和之前为了保卫四方仓库而离去的战士们无法相比。没有成为战死沙场的英雄,而是成为政治的陪葬品,这是大大的遗憾。但愿,就如军人长官所愿的,也就如那匹在废墟前凌血站立的白马所传达的一样,那永不磨灭的精神,可以突破政坛的障壁,传承下去。
 
  笔者设想过《八佰》的另一种可能性结尾。如果把影片结尾定格在以郑凯饰演的陈树生为首的战士们背起炸药包,高喊着自己的家乡与姓名纵身一跃,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坠入敌军之中的时刻。影片的视听画面设计成:在一个接一个爱国人士高声呐喊自己家乡和名字的同期声和炸药爆炸的环境声效中,镜头慢慢拉回来,从苏州河另一畔的视角,渐行渐远,出黑场,再接现在公映版的黑屏白字,影片结束,能否更让观众满意?当然也可以把影片现有的白马结尾镜头接上,毕竟从符号学上来看,意象可以带给观众更多可以拓展的想象空间。(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龚子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刑侦悬疑电影《迷毒之东风破》今日上映,缉毒追捕满血开战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