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正文

这是电影最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没有其他
2017-03-03 10:55:28   来源:   评论:0 点击:

  爱的恋人,或是在某个截止时间来临之际面对前来寻仇的匪徒……

  对时间的控制,成了电影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达,也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在电影之前,还没有哪种艺术形式,能够自由、严格、精确地按照时间的流动来讲故事。

  

《时空恋旅人》

  电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掌控时间的幻梦,它将不可见的时间通过情节的节奏变化,通过悬念的张弛安排,转变成我们心理可感知的真实流逝。

  电影中表现的时间,通常有宏观的和微观的两种。

  前者是对时间的重组和拼贴,也就是科幻片常见的穿越、循环、跳跃。我们对某个时刻的状态不满,想要改变。时间就成了达成这种改变的最有效工具。

《明日边缘》

  重新设定时间意味着新的机会,意味着在知道结局之后,规避失误的可能。这反映的是我们想拥有完美人生的潜在欲望。

  电影天然地拥有改造时间的手段——也就是剪辑,将时间拆分再缝合,把过去变成现在,让未来成为当下。编剧也可以把主角放到任何一个剧情需要的时空中。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的线性时间,在电影中变成了非线性的拼图。

  但是,这种修补、重来,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要么是像《回到未来》里,穿越到过去,不小心差点和母亲谈了恋爱。

  

《回到未来》

  要么就是像《恐怖游轮》里那样,反复死一百次。

  

《恐怖游轮》

  大多数这类电影的结局,都会或多或少流露出神圣的宿命感。既定的结局难以改变,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总是要被惩罚,就像《蝴蝶效应》导演剪辑版的结局,他在母亲子宫里用脐带勒死了自己。

  

《蝴蝶效应》

  微观的时间,在电影中也是通过剪辑的技巧,去拉伸和缩短真实的时间进程。最常见的一种运用便是我们熟悉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最早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最早的案例出现在早期电影大师D.W.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中。影片的四个故事中,有三个都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结尾。

《党同伐异》

  此后,这种手法逐渐成为了好莱坞电影中的一种惯用手段。「最后一分钟营救」建立了最基本的一种电影技术——交叉剪辑。如果再向上追溯的话,英国有个布莱顿学派,其中威廉逊拍摄的《中国教会被袭记》,柯林斯拍摄的《邮车被劫记》,都用了平行交替的蒙太奇来表现追逐的紧张,也衍生出了最早的「追逐片」样式。它们都熟练地利用了观众对时间流逝、争分夺秒、时不我待造成的紧张感。

  在这一类的故事里,主角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时间是有限的、不可逆的,而任务如果不完成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两者的共存就产生了难度和矛盾。

  它经常也会和前一种穿越梗混合使用,疗效好。比如《源代码》,吉伦哈尔每次只有八分钟时间,他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查清楚火车上的恐怖袭击。

  

《源代码》

  还有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到一个方块中,不然就会被机关杀死的《心慌方》。

《心慌方》

  还有要在20分钟内筹集10万马克来解救男友的《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

  当然,还有要在晚上10点04分准确地等待闪电一击,才能被送回1985年的《回到未来》。

  

《回到未来》

  以及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犹太人躲在地下室排练戏剧,所有演员和观众都必须赶晚上11点的地铁在宵禁之前回家,否则便有很严重的危险。

《最后一班地铁》

  最令我大开眼界的是诺兰在《盗梦空间》中打造了几层按照不同速度来流逝的时间空间。

  

《盗梦空间》

  ……

相关热词搜索:最最 元素 这是

上一篇:升级版《七月与安生》,电影《格林与夏末》将映
下一篇:《一条狗的使命》百度云迅雷网盘资源下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