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就业 > 正文

丁学良:中等技术人才将最易被机器人取代
2017-07-07 15:10:26   来源:腾讯   评论:0 点击:

        [摘要]中等技术水平工作岗位相对缩减是长程趋势,因此必须率先改革高等教育三大块(高教本科、职业高教、研究生院)的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每年夏季,中国内地上千万个家庭都特别关注一件大事——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势头如何。自从内地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起,笔者就一直留心每年新发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报告,并将历年的报告进行比较,看看最新的趋势透露出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性的信息。遗憾的是,近年来内容丰富的报告很少见到,使得我们做公共政策研究的人抓耳搔首。

        最发达国家二十多年的趋势

        与此同时,来自发达国家的类似报告,倒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提供了具有对比价值的资讯。今年六月中旬,笔者读到了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很有启发意义。在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中,绝大多数都显示出“中等水平技术工作岗位(以下简称“中技岗位”)”的持续流失。这不仅仅发生在整体层面上——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在几大产业雇佣群体总量里的相对比例下降,也发生在每一个大产业的内部——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就业人员两极分化,技术水平很低和很高的岗位,相对比例都上升,而中技岗位缩减。比如,从1995年到2015年,日本的中技岗位缩减了大约6%,美国缩减了约7.5%,德国约8%,英国约11%,西班牙最明显,高达约13.5%(“Fall in Middle-skilled Jobs”, Financial Times, 15 June 2017, p. 1)。

丁学良:中等技术人才将最易被机器人取代

        以上列举的OECD成员国,就人均GDP购买力平权(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库)来说,目前的中国大陆(约13600美元)与1995年的西班牙(约25500美元)之间最可以进行比较(注意:不是因为二者绝对值靠近,是因为二者差距最小)。这就意味着,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发生在OECD成员国中处于偏低发达水平的西班牙展现的大趋势,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随着经济发达程度从中高级水平向上持续的提升,中技岗位相对比例大量缩减,就业人口更多地被分流到低级或高级的技术水平职业圈。

        走入分流的上层:高等教育须调整

        这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深刻含义现在还难以罗列齐全,笔者首先想到的几点,是以周边的多个发达经济体作参照。第一要弄明白:究竟是哪些要素令中技岗位持续缩减?否则就无法思考应对之策。马上能列出的要素包括制造业外走,把中技岗位大量转移到制造成本低的地区和国家;同时IT发展提升了自动化和机器人的精致程度与应用广度,从活人手里抢走了很多工作(“What’s Now and Next in Analytics, AI, and Automation”,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ay 2017 。所以德国已经开始讨论要不要成立机器人工会的问题,以新的立法来调整机器人和活人之间的权益纠纷。

丁学良:中等技术人才将最易被机器人取代

        2015年7月,德国大众位于卡塞尔附近的一家工厂中的一名技术人员因突遭机器人攻击不幸丧生。

        笔者相信,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的社会含义,将会凝聚在高等教育所受的冲击及应有的调整这个领域。中技岗位相对缩减是长程趋势,因此必须率先改革高等教育三大块(高教本科、职业高教、研究生院)的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职业高教要强化高级工艺的比重,让学生多学到不至于很快就将被机器人和IT设备取代的技能。台湾的职业高教近年来尝试和高级工艺行业直接联办课程及实习项目,比如请手艺高超的大厨、设计师、保健师、营养师、名茶或名酒的制作师等,当任兼职教授,由他们参与课程的规划及讲授。并且在第三或第四学年,组织学生到海外办得成功的台资企业实习一年。这些方法也可以被大陆的职业高教借鉴,尤其考虑到“带路”相关的项目越来越多,让高年级学生去那儿实习工程和管理之类的实战技巧,会大大提升毕业生的职场发展优势。

        就普通高校培养本科生的新方法而言,美国二十多年来的试验具有参考价值。早先,美国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要求本科生选一个主专业,一个副专业,对二者之间的关联并无特别的规定。比如,你可以选化学作为主专业,选化学工程作为副专业。但是最近这些年,校方对二者的关系,规定是距离远为佳。比如,主专业是物理学,副专业应该是和物理学无关的文学或艺术,二者不应太靠近。这个思路是为学生毕业后的长期发展考虑,当今世界变化得太迅速、太难预测,二十岁出头的毕业生受过的本科教育若是过于狭窄固定,就难以面对变幻不定的职业结构并作出及时调整。选择两个距离远的专业,当然会给校方带来额外负担,比如教师队伍的配置要多花钱。这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压力也有增加,包括学费实习费用等。不过总体看来,还是潜在益处多多,所以目前已经在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里成为主流趋势。

        专业选择的老模式得改

        如果拿以上的试验方法和目前香港的本科教育体制对比,就能发现优劣差别挺大。香港体制基本上还是从英国体制延续下来的,也是和大中华区域的体制类似,本科生一进校选定的专业,不易改变。若是中途学生真要改专业,必须经过多道手续,麻烦重重。笔者十多年里应几位学生请求,为他们从化学、商学、数学、物理学改为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作强力推荐。假若香港的本科教育更灵活更多样化,这些麻烦就不存在了。那些学生可以把原来的专业变为副专业,选择一门更为他们喜爱的学科作为主专业。

丁学良:中等技术人才将最易被机器人取代

        台湾文史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台湾刚发布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行情报告显示,文史哲专业出来的求职者,五个人争夺一个岗位,就业率远低于工程学科。有些教师和咨询公司建议这些专业的学生尽快朝其它学科伸手,多学一点IT操作、基层管理、观光业务的技能,若此才能在求职时多得机会(“五人抢一职缺,文史哲毕业求职难”,台北:《工商时报》,2017年6月30日)。假如台湾的普通高校本科,也是像上文介绍的美国试验方法那么多样化的灵活组合,文史哲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个副专业支撑,就业状态就会改善。这里就香港和台湾本科教育体制所做的点评,基本上也适合大陆。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的长程趋势,首先发生在最发达的西方经济体里,不久就在发达程度稍慢一步的其它经济体里呈现,香港和台湾属于这个范畴,马上也就会蔓延到大陆了。高教体制若是跟不上这个大趋势——当然最好是有前瞻性的教育改革——付出代价的不仅是大学毕业生本人,而且包括家庭和社会。

        中技岗位缩减的一大后果

        以上只是讨论了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的上面一极,下面一极(低级技术工作岗位比率增加)的社会经济含义更深广。限于篇幅,本文只能提及一点:发达经济体里中技岗位比率的缩减,和这些社会里的中产阶级比重的缩减有密切关联。给定其它的要素不变,就业结构的两极分化,必然带来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从就业人数总量来说,能够走向高级技术岗位的,一定是相对少数,而走向低级岗位的,一定是相对大多数。这种架构必然导致社会的贫富不均持续上升,而这恰恰就是二十多年来最发达经济体呈现的趋势——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裂情绪增长,政治对立升温,政策共识基本面瓦解。

丁学良:中等技术人才将最易被机器人取代

        发达经济体里中技岗位比率的缩减,和这些社会里的中产阶级比重的缩减有密切关联。

        尤其令人忧心的,是年轻群体中相当比例的人“四悲观”,即对找到好工作的前景悲观,对攀登社会流动向上阶梯的概率悲观(the broken ladder),对收入水平抗衡房价水平的可能性悲观,对能否成得起家养得起孩子的“为夫为父”人生规划的悲观。笔者所阅读的韩国和日本的资料展示的是这些,所目击的台湾和香港的状况也是大同小异。这四个经济体属于亚洲最发达的档次,它们透露的这类悲观因素,给亚洲其它的中高发达程度的经济体预示了一幅十几二十年后很可能进入的社会状态。做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定要认真对待“由中等收入往上走”的过程中,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的社会后果。挂着智库牌子的经济社会政策研究机构,应该多组织研讨会,聚焦这类问题、刺激新思路。

        三十多年前笔者刚到美国读书时,最常听到看到的颇富美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就是年轻人的自立自主,以不依赖父母为荣。可是近年来,常常读到美国也出现了“啃老族”的报道,成年子女还住在父母房子里的越来越多。根子就是年轻人找到收入较高的岗位机会少,挺不起自租房的费用。其实我们过来人都知道,长大后子女都不太愿意和父母同住,不想被管束。可再怎么想过独立无羁的日子,也敌不过低收入的压力。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的后果太深远!

        本文系丁教授“Big Warnings from Rich Worlds”系列文章之四

作者简介:

丁学良:中等技术人才将最易被机器人取代

        丁学良,出身于皖南农村,求学于上海高校,见习于北京中心,游学于美国东北,就业于亚太美欧。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教学或研究。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指导。他的英文和中文著作分别由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公司、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他的新近著作包括《中国模式:赞成与反对》《我读天下无字书》《革命与反革命追忆》《中国的软实力和周边国家》。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词搜索:机器人 人才 技术

上一篇:武汉高校一特色班毕业生起薪过万
下一篇:卓越态度:发挥团队的战斗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