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2016-11-30 12:28:43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天跟随凤凰老江我们一起走进张氏兄弟之一张绍锦的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去详细地了解——香云纱

  香云纱学名莨纱,它既是岭南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天然与环保的守护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如果晒莨赋予了香云纱环保的概念,那么,织造方式则赋予香云纱的灵魂。

  香云纱是采用天然蚕丝为原材料,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传统莨纱因拿在耳边摩擦或穿起来走路发出“沙沙”的响声,又名“响云纱”,后人取其美名“香云纱”。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香云纱服饰

  香云纱自问世后广受欢迎,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软黄金”、“黑色闪光珍珠”。

  张氏兄弟之一的张绍锦的佛山市南海永鸿纺织有限公司于2014年被评为南海区香云纱(莨纱)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015年成功申报佛山市香云纱(坯绸)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2016年被评为佛山市香云纱(坯绸)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政府颁发的非遗项目牌匾

  张氏家族从清代就开始织造香云纱,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张氏兄弟的母亲名叫潘凤,一辈子都做丝织,是一个丝织高手。1985年,张家四兄弟成立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永鸿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各种梭织及牛仔布面料。从2012年开始,张氏四兄弟萌生了恢复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的想法。张绍景说“我从小就经常睡在机台架上,从小看我母亲纺织,早已耳濡目染,对这一古老的技艺有着深厚的情感。”那时,南海区和佛山市的非遗专家也希望有人能恢复这个宝贵的传统技艺,四兄弟得知后,便产生了强烈的恢复香云纱坯纱手工织造的技艺的愿望,紧接着,他们就立即行动起来。

  恢复传统技艺的首先任务是要恢复各种生产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手工铁木织机(机台),其次就是技艺了,他们向尚懂得技艺的老人虚心请教,大概弄懂了香云纱的织造技艺,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织出坯纱以后,请来母亲一看,母亲连摇头,说没有香云纱所特有的透风不透光的扭眼通花暗纹效果。原来兄弟们把最关键的步骤——绞综忘了。

  四兄弟又在民间遍寻绞综配件,终于配好了完整的织机。几兄弟在这件事上的投入很大,上百万的经费和巨大的精力,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2013年,他们终于成功地用手工织出传统的香云纱“白坯纱”。2014年12月,香云纱(坯纱)织造成功申报为南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张绍锦也成为了本项目的区级传承人。这一年,96岁(广东地区加天一岁、地一岁)的母亲去世了,香云纱(坯纱)手工织造技艺的恢复,便是几兄弟送给母亲最后带去天堂的礼物。2015年,香云纱(坯纱)手工织造技艺正式成为佛山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94岁的潘凤在指导张绍锦织香云纱白坯纱

  目前,张氏兄弟有13台织造白坯纱的织机,其中三台是纯手工的铁木织机。但是,生产白坯纱,从经济上来说,他们的投入和产出有巨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一是白坯纱生产成本高昂,成衣的价格会高出莨绸服装很多;二是消费者对传统的香云纱还缺少认识。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纯手工铁木织机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西樵香云纱丝绸博物馆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张绍锦在教参观者拔丝

  香云纱的晒制过程

  香云纱的晒制过程对阳光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阳光,草地,薯莨,河泥,缺一不可。一年之中只有清明节至中秋节这段时间适合。而在这半年时间里,需要完成三洗九蒸十八晒共几十道工序,然后在日出之前涂泥(过乌)。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为了使其变得柔软,这是还需要一个叫“滩雾”的工序:将绸疋落日西沉后平摊在草地上,草根吸收了地里的水分,滋润到草身,绸疋由此也吸收了草身的水分而软化。晒莨过程至此已全部完成。最后卷绸、码尺、整装入库存放。至此,一匹完美的香云纱布料就这样诞生了。

  香云纱白坯纱的织造

  清代,佛山市南海区九江、西樵、大同首先兴起“桑基鱼塘”。宣统版《南海县志》卷四记载:“境内桑田以江浦黄鼎主簿为多而江浦之官山简村金瓯……为尤最桑田不下数千倾……茧业盛于西樵非西樵之天气地质独优也风气已开渐发达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可见在清代西樵的桑蚕业和茧业就已相当发达,蚕丝产量巨大。广东人拿生绸和云纱两种坯料去薯莨染整、过泥,晒莨后的成品对应称为莨绸(黑胶绸)和莨纱(香云纱)。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香云纱白坯纱手工织造技艺重现

  香云纱染整技艺在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后,传统的香云纱即莨纱的白坯纱织造一直是缺失的,整个晒莨业用的最多的是平纹白坯绸以及各种印花绸,当然还有别的坯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2010年开始,南海区西樵镇百东乡吉赞张家村张氏兄弟,在母亲潘凤的指导下,开始探索恢复白坯纱织造关键技术——绞综的艰辛之路,经过数年努力,掌握了白坯纱手工织造的繁复工序,终于恢复了白坯纱织造技艺。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由绞综织出的,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香云纱白坯纱。张氏兄弟恢复了它的古朴原始的绞综工艺与镂空提花的织造技艺。

  如何分辨香云纱的真伪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标榜“香云纱”的产品,其主要是以一种行业内叫“电力纺”的面料,而电力纺的原材料又分为真丝电力纺、粘胶丝电力纺和真丝粘胶丝交织电力纺等,有良心的,也会拿去进行晒莨,仿香云纱;没有良心的,直接使用化学染料进行印染,冒充香云纱。

  假香云纱的衣服试穿一周后感觉:龟裂纹,厚重,挺括,不透光,不透气,有一点闷气;不会像真丝一样,一出汗就沾在身上,就算出汗,这件衣服也不会沾身,但最大缺陷就是裤腰全湿透了;打理相对容易,用自来水冲刷2-3次,放置一晚,第二天又可以穿了。

《凤凰老江发现》走进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香云纱的纹理

  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假冒伪劣产品多,但张氏兄弟仍然感到很欣慰,因为这个宝贵的传统技艺的恢复是无价的,他们一定会坚持下去,现在他们已建好一座西樵香云纱丝绸博物馆,下一步准备恢复桑基鱼塘、晒莨场,打造一个香云纱的生态园,我们期待他们能成功地将香云纱传承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传习所 香云纱 老江

上一篇:多元共存—当代艺术同盟展
下一篇:让傩文化“活”在当下 “火”在民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