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张士杰:写胸中逸气 铸翰墨精神
2016-01-11 15:26:12   来源:中国第一时间   评论:0 点击:

  中国花鸟画当肇始于我国的原始彩陶纹样,经过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发展创造,以及秦砖汉瓦图形的抽象处理,先民对以花鸟等动植物为题材的图形纹样进行了高度的抽象概括,赋予了特殊的情感依托。或许是出于对动植物图腾的崇拜,或许是出于装饰之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中国人特殊的“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审美诉求。

  花鸟画经过五代黄筌、徐熙的风格分野,遂形成富贵、野逸两大流派。中国写意花鸟画当滥觞于徐熙的粗放风貌。宋代文人画兴起,文同、苏轼倡导“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强调笔墨的意趣,注重个体的寓意抒情,写意花鸟画才得以迅速发展。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入画”倡导“书画同源”,又为以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明清之际,写意花鸟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笔墨情趣上开辟了新的境界,徐渭的“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为以后的花鸟画创作树立旗帜,影响深远。石涛、八大、扬州八怪、吴昌硕等紧接衣钵,不断推陈出新,革新画坛。受此影响,近代写意花鸟画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等,创造了花鸟画许多新的面貌,展现了的花鸟画旺盛的生命力及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当代画坛,不乏受写意花鸟画传统影响而造诣深厚者,皆紧随时代,重视生活,强调写生,既反映个体心声又表现出时代精神,充满一派生机。

  \

  张士杰先生作品 枇杷

  张士杰先生是生活在北京的花鸟画家之一,曾研修于北京画院,授业于石齐先生。对艺术的刻苦追求加上他在京城的广闻博识使他的作品透着浑厚古朴的艺术气息。欣赏他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静穆、祥和的气象,画面中一笔一划皆一丝不苟、沉着稳练,没有丝毫“躁气”,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是难得的一种境界,同时这也是他作品的不同之处。

  艺术家对于花鸟画题材的创作无外乎花鸟鱼虫等,每一位画家都不会脱离此范畴,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绘画的题材虽然具有普遍的一致性,但风格却因人而异,怎样表现、如何表现则完全要看个人的修为。画家的学识、经历、涵养、性格等等都会在作品中体现。艺术家个人的历练不够,体会不深,学识不够,作品免不了会出现俗气,难登大雅之堂。张士杰先生自幼酷爱艺术,由于生在农村,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处在朦胧的状态,即使如此也没有丝毫动摇他幼年时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他尝试了用多种方式去表现自己内心对美的认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十几年懵懂的摸索中,张士杰终于迎来了他走向专业艺术殿堂的机会——河南大学美术系,从此他得以正式接受正规的美术专业训练,他如饥似渴,如野马般遨游在艺术的海洋里。毕业后,张士杰先生一心崇尚教育,决定以教书育人来回报社会,他先在家乡任中学美术老师,后又被调到市文联从事艺术创作工作。在几十年的从业生涯中,他每日坚持日课,精研笔法,不仅使学生学有所成,而且在自身的艺术修为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沉淀。

 \  

  张士杰先生作品 浩然正气

  人们常说“艺无止境”,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士杰先生在深研传统的基础上,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他不仅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画理、画法,还以历史为线索,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大量地阅读古代画论,了解历史人物,分析绘画风格形成的时代特点。在理论上他“以古为师”积累了前人丰富的经验总结;在技法上,他广泛吸纳前人创作经验,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创作手法。

  在最初的艺术探索实践中,张士杰先生的作品取材广泛,绘画手法多样,在创作手法上表现得并不稳定,花鸟、人物、山水;工笔、写意样样涉猎,有时还揉进了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几乎成为一位艺术多面手。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艺术更需要深入持久的研究探索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张士杰先生最终把自己的创作方向锁定在写意花鸟画上,从此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和理想,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焕发着艺术的青春。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张士杰先生,不仅为他千杯不醉的酒量折服,更为他豪爽的性格所感动。张士杰先生由于长期从事理论及实践创作,在言谈上并不擅长,有时只是默默地聆听他人的见解,很少发言,在他看似平静的性格中透露着沉稳、刚毅,以及他对生活的自信。

 \  

  张士杰先生作品 艳趣图

  翻开他的作品集,“画如其人”的率真笔意扑面而来。作品构图没有丝毫过度夸张变形之处,既保持了物象的基本形态,又在构图上精心布置,穿插有序,看似竹石相间,枝叶盘绕,实者井然有序,布白得当。张士杰先生作品所描绘的对象多是梅花、芭蕉、琵琶、荷花、石榴、兰竹等之类的题材,偶尔点缀一两只麻雀、蜜蜂等小动物穿越其间,画面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可见,在构图上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精心经营的结果,同一个题材物象有不同的伸展方式,也有不同的人生寓意;不同的题材在风格走向上也不尽相同,所赋予作品的情感也就不尽相同,这就是张士杰先生作品的特点之一。

  一幅成功的作品离不开对画面位置的巧妙经营,谢赫“六法”中也重点指出了这一点。可见,张士杰先生对作品构图的经营并非一日之功。但好的构图还需有过硬的笔墨技法去展现,否则,作品仍谈不上上品。张士杰先生的笔墨功夫是不言而喻的。古人讲笔墨要“墨分五彩”,也就是对墨的干、湿、浓、淡、枯的运用和把握。张士杰先生的作品多以墨色去展现,很少设色,即使有也是以点缀的形式出现,绝少用色去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对墨的理解和把握相当娴熟了。

  以张先生所绘梅花为例,苍劲挺拔的梅花枝干分为多层墨色完成,主干先以淡墨铺就,进而施以中墨,以浓墨垫底,枯墨点缀,分出层次,求出变化,几株老枝苍劲挺拔,跃然于纸上。梅花新枝多以枯墨画就,新枝娇嫩,枯墨苍劲,拿枯墨画新枝反而更加增添了梅花的几分傲骨之气,实在很妙。这就是张士杰先生用墨的妙处,一种墨色不仅展现了梅花枝干的远近、粗细、长短、老新,更是体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骨精神。

  \

  张士杰先生作品 梅花

  张士杰先生除了绘事以外,对书法的研习也是他多年的必修功课。无论酷日严寒他每日都坚持练习书法以增进笔法的运用。他对书法的研习多取法汉碑,《曹全碑》、《张迁碑》是他经常临习的范本,除此之外,他还研习宋四家、王铎等作品,风格清秀典雅,线条遒劲多变,与绘画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组成完美的画面。

  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通常运用比较简练概括的手法描写对象,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因此历代尤其被文人所重,这也是张士杰先生最终选择写意花鸟画的初衷,它可以使所思所想倾注于笔端,尽情抒发自己的胸襟,追求情感上的释放,不束缚于思想上的羁绊。张士杰先生的写意花鸟画不是单纯对物象的提炼描绘,更不是对自然的主观照抄,它是关乎人的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一种强化表现,他追求的是一种“不似之似,似与不似”的表现方式,他把自身的绘画行为逐渐演化成了具有道家“任运自然”思想的笔墨情趣,使绘画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张士杰先生作品 芭蕉

  中国的书画是一种瞬间表现的艺术,书法如此,国画如此,写意花鸟画更是如此,往往一笔下去必须定位准确,墨色到位,错一笔则会影响全局,出现“败笔”,唯有艺术家经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卓绝的技法训练,深厚的文化修养所不能达到。这也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往往年老后更易受人追捧的原因,“人书俱老”,作品是随人的思想升华而升华的,也正因于此,它所承载的时代信息、人文信息也是最为丰富的。

  如今,张士杰先生已步入花甲之年,精神仍然健硕,观之青春焕发犹如壮年。在艺术创作上他更是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佳作迭出,当正是他艺术青春时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收获时期,相信随着时间的沉淀,张士杰先生创作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预祝张士杰先生艺术生命之树常青!

  (作者金罡,原名吴江涛,书画中国网总编)

  \

  张士杰简介:

  1959年生于河南周口,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居北京。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2006年深造于北京画院石齐艺术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理事、香港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理事、中国古城书画院院长。

  张士杰代表作品:

  \

  张士杰先生作品 墨竹

 \  

  张士杰先生作品 荔枝

  \

 

  张士杰先生作品 墨荷

相关热词搜索:翰墨 精神 张士杰

上一篇:作曲家苏一:用《孝敬父母不能等》诠释作曲家情怀
下一篇:收藏家胡俊强:情染收藏恋古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