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小白丁”从“艺术之门”起步
2012-08-14 11:23:4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参加打击乐夏令营的小朋友在进行汇报演出。学军 摄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郭子源

8岁的小姑娘小奇漂亮乖巧,钢琴弹得很不错,不过最近对打击乐的学习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因为家住通州区,距离中山公园音乐堂较远,她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先将每天固定的钢琴练习做完,再匆匆搭乘地铁赶往音乐堂,参加在那里举行的2012“打开艺术之门”打击乐夏令营,从未迟到……

这个暑假,还有很多孩子走进了音乐堂,感受艺术的熏陶和愉悦。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像小奇一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孩子,而更多的是艺术“小白丁”,他们正从“艺术之门”起步。

低票价的吸引

高票价,曾经使得“艺术”对非专业的普通民众来说是难以跨越的门槛。因此,提供渠道让寻常百姓有机会走进艺术殿堂,成为“打开艺术之门”的前提。

今夏,“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的65场演出,就像是艺术的万花筒,涵盖了音乐、戏剧、戏曲、小品相声、杂技等多个艺术领域,而登台演出的也多是大名鼎鼎的演奏家和艺术团体,比如钢琴名家吴迎、盛原,小提琴名家盛中国,琵琶名家章红艳,二胡名家宋飞,古筝名家王中山,打击乐名家李飚等。

别看演出者是名家、名师,演出票价却一点儿不高,在20元至100元之间。作为追随“打开艺术之门”十多年的资深粉丝,观众胡女士“调侃”道:“这个价位,可赶不上CPI的奔跑速度!”她今年一共买了37张演出票。她觉得,在这个看一场电影平均都要七八十元的今天,“打开艺术之门”把原本阳春白雪的艺术演出,变成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不少市民的一种习惯了。

“和往年‘后发制人’相比,今年的‘打开艺术之门’一开始上座率就很高,平均每场都是八成以上。大概是这个品牌已经比较受认可了。”音乐堂总经理徐坚说。让她特别感动的是,7月21日下大雨那晚,“原本以为很多观众不会来了,我们都已经想好了后续的问题,比如没来的观众还可以选择接下来的其他场次的演出。结果,那天观众来了九成,我们根本没想到。台上表演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也特别意外。”

名师的“诱惑”

从2007年开始,“打开艺术之门”艺术节增设了艺术夏令营活动,而且一年比一年门类丰富。就说今年,由名师坐镇的夏令营多达6个,分别是合唱、古典吉他、萨克斯、琵琶、打击乐、京剧。其中,合唱夏令营报名人数多达150人,远远超过主办方的预计。

其实,家长们都知道,两天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时间太短,但他们愿意送孩子到这里来,因为这是一种入门方式,也许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启蒙引领下,走上艺术之路。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家长一下子把6个夏令营都“包圆”的原因,就像邓女士说的,“我想让孩子每个艺术门类都接触一下,至于尝试后孩子对哪一种艺术门类感兴趣,今后开始系统学习,都由孩子做主,我们做父母的不强制安排。”

营员中,有很多是从外地赶来的,比如,参加“我的琵琶行——快乐琵琶夏令营”的外地学员占三分之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琵琶名家章红艳亲自授课。还有一些外地的专业琵琶演奏者“打飞的”前来参加夏令营,真切地想要得到名家的指点。

打击乐夏令营是“打开艺术之门”举办时间最久的夏令营之一,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五年来,有近千名孩子参与了这个活动。作为夏令营艺术总监,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深有感触:“每年的夏令营,我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孩子来参加心里特别高兴。打击乐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好入门,没音乐基础的也可以参加。不过,夏令营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多少音乐知识,而是为了让他们从小对音乐感兴趣,未来让音乐伴随他们成长。”

志愿者的回馈

清华大学毕业,如今在外企工作的薛小姐,从学生时代起就常来音乐堂听音乐会。今年,她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归——报名加入了艺术节的志愿者团队。7月6日开幕那天,是她第一次“上岗”,内心洋溢着兴奋,“我学生时代受益于音乐堂暑期艺术节的低票价,不用特意攒钱就接触到了很多很好的高雅艺术。那时起,我就在潜意识里萌生了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的想法,今年刚好有志愿者的招募,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真的希望可以为‘打开艺术之门’奉献一份力量。”

志愿者当中,还有一名东直门中医院急诊部的医生。“她对我们的工作人员做了不少关于摔伤之类的急救培训,她希望通过个人的一点付出,回报‘打开艺术之门’,她觉得这个活动这么多年来坚持公益性非常不容易。”徐坚说。2012“打开艺术之门”打算招募志愿者的事与北京志愿者服务中心一沟通,很快就吸引了几十位报名者,“就这一点,我们就觉得这么多年来的坚持是值得的,因为大众已经认可了我们这个品牌,并且开始和我们形成一种更加深入的互动。”

从1995年开办至今,“打开艺术之门”已走过18年。对音乐堂而言,坚持下来的不仅有低票价,还有对艺术普及的使命感。就像徐坚总是感慨,“‘艺术之门’想要打开,首先是基于对观众的培养,让他们体验艺术的魅力与真谛,而这需要不急功近利的长年坚持。”

相关新闻

中德青少年牵手

跨文化互访之旅

本报讯(记者 韩亚栋)娇艳的鲜花、手绘的接机牌、特色的中国结、28张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笑脸……上周六下午1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8位北京青少年,用个性而热情的方式,迎接了28名来自德国科隆的青少年。当天,“2012打开艺术之门:北京—科隆青少年文化互访夏令营”正式开营。

2012年是中德两国建交40周年和北京科隆两市缔交友好城市25周年。为更好地增进两国文化交流,加深青年一代对两国文化的了解,28对跨国文化交流伙伴,将在两周的时间里,以互住对方家庭的方式,体验异国文化,品味当地生活。从8月11日到8月19日,结成对子的中德少年,将携手游览天坛、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体验剪纸、抖空竹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披上行头、画上脸谱,品味京剧的魅力。从8月19日到8月26日,这28对伙伴,还将集体前往科隆,展开另一段文化探奇之旅。据了解,此次活动由科隆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2012科隆中国年”整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许勇绘画作品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
下一篇:英国爱丁堡机场撤销裸女画海报“遮挡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