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名家在厦门戳穿书画界造星术
2012-07-26 16:29:34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评论:0 点击:

  “现在所谓的书画艺术家,很多都是掉进‘钱眼’里,只追求职位、地位、价位,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品味。”这两天,“中国焦墨焦彩画创始人”袁江个人作品展《焦墨焦彩———袁江山水精品画展》在厦门张雄书画院展出。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袁江狠批当下我国书画界存在的种种“乱象”与成名“潜规则”。
  
  袁江说,当前存在一种颇为普遍的现象:有些书画家本身艺术造诣并不高,其作品品质也是参差不齐。如果按照常规路径,其作品恐怕是很难脱颖而出。但眼下,在各种“造星”手段的推动下,这些书画家的身价,竟能在短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成了行业的“新星”。
  
  对此,本报记者昨日多方走访,总结出当前书画界出现的各种“造星术”。
  
  招数1
  
  花1000万买个“名头”
  
  袁江说,现在,如果一个无名的画家要成名,要抬高身价,其中一个方式是,先花钱买个“名头”。
  
  袁江透露,当前,市级、省级和中央级的“名头”,开价都不同。“开价最高的当属中央级‘名头’,比如当上中央级XX协会主席或相关职业,不管品质如何,首先就得花上1000多万元,有些要价还更高。”袁江说,而市级、省级的相关职位,得看该地在全国书画行业的影响力,影响力越高,要价越高,“比如福建的要价肯定比北京的低”。
  
  “我一个朋友前不久刚加入中国某美术类协会的会员。她其实很年轻,不到30岁,因为获得了该协会举办的3次书画比赛的奖项,就被录取了。”厦门一家较大型的画廊经营者告诉记者,但事实上,这名画家年纪不大,作品水平也不怎么样,但因为动用了某些‘金钱’方面的关系,买通了评委,就获奖了。
  
  袁江说,有些人一旦获得中央级的“名头”,其作品身价甚至一下子飙升了十几倍。
  
  招数2
  
  砸重金举办画展
  
  书画家是文化、艺术的象征,不能像电视电影明星一样只要曝光率不要形象,所以,书画家的包装,一方面要通过展览提升人气。
  
  袁江告诉记者,他就认识不少书画家,名气不是很大,但是“社交”关系很好,常常跟本地和外地的画廊合作,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据悉,“实力”较强的书画家,常常能找到一些规格档次较高的画廊合作,而“实力”一般的,只能找一些小型普通的画廊。
  
  据厦门定佳拍卖行总经理廖红燕透露,还有一些书画家在国内办展前,会先“绕道”去东南亚、日本等地举办作品展,再邀请当地几家媒体进行“炒作”宣传,这种先在海外造势,造出影响力,再“回流”到国内的书画家,往往也能借此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不过,举办展会也并非容易的事,也要有足够资金才能“撑场面”。“据我所知,在北京办一场画展,起码要花上60万元。”袁江告诉记者,这些费用包括场地费、宣传费、出场费等,但若要让自己的画展看起来“有档次”、“上规格”,就得邀请当地比较有头有脸的官员和评论家等。“而官员请的官职越高,出场费就越高,评论家的评论费,就需要花上1万元到2万元,请他们说好话,场子才撑得起来。”
  
  招数3
  
  自买自卖抬身价
  
  而为了出名,一些书画家会利用自买自卖方式,人为拍出高价,制造其作品“值钱”的假象。
  
  “2004年,北京有一场知名拍卖会,一个年仅34岁的江西画家,其一幅作品居然拍出了128万元的高价,这在当时引发了较大的争论,后来证实,这位画家是靠着自买自卖抬高身价。”厦门一家拍卖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位画家作品刚开始的身价只有每平尺两三百元,后来,他跟几个朋友串通,在拍卖会上一次次举牌拍回来,拍卖成交价一次比一次高,三年后,其作品已经炒到了每平尺1000元。对此,一些拍卖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帮其炒作,并以此牟利。
  
  袁江也坦言,雇托自炒自卖其实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有的甚至到了无托不成拍的地步。刚刚步入这个市场的藏家,很容易被这种假象迷惑,以为某个画家很抢手,常常从底价十几万元一直哄抬到上百万。而一幅画若拍得高价,该画家的其他作品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招数1
  
  “庄家”集结资金炒作
  
  事实上,一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若想快速上涨,其背后还需强大的资金推动。而在这背后,“庄家”的身影就开始慢慢显示出来。
  
  “当前,有部分来自厦门艺术品经纪机构的资金开始集结,并专门用于炒作本地字画艺术品。”一位在业界从事艺术品收藏多年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这批炒家不少是来自诏安,在厦门经营画廊。据悉,去年,这批炒家集结了数百万元资金,去北京收购了一批某位本地艺术家的作品,收购价据说是10万元/平尺,但事实上,该艺术家的市场行情仅为3万/平尺,“这自然就给市场造成一种虚高的假象,同时,该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就开始飞涨了。”
  
  袁江说,还有一些中青年书画艺术家,常常会被一些艺术品经纪机构“包养”或买断其全部作品。这样一来,手中控制了该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自然也就有能力对其进行价格垄断。杨女士说,这种方式目前比较常见,有不少取得颇为不错的效果。
  
  “为什么要‘坐庄’炒作艺术品?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获取更大利润。”袁江说,比如一位书画家的作品之前是每平尺3000元,而经过他们炒作,涨到了每平尺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那中间的暴力自然是相当惊人。
  
  艺术品价格高低怎么看?
  
  记者根据业界的观点,粗略总结几点艺术品价格的评判标准。
  
  第一,艺术价值。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其经济价值自然不菲。这里的艺术价值是指技法的难度、高度,时代气息,格调修养和风格等。
  
  第二,作品存世量。按照供求规律,供不应求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
  
  第三,作品的精与劣影响着作品的价位,同一画家的作品,精品力作与应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如同样是张大千的山水画,代表作《石壁寒泉》可拍卖至100万元以上,而一般作品如《林壑闲游》仅值数万元。
  
  第四是题材的意义。题材不同,大大影响书画价位的确定。如傅抱石的代表作《丽人行》,取意唐代诗圣杜甫《丽人行》,从一侧面反映盛唐雍容气象,也暗合现代人优美的审美性情,价格升至1078万元的天价。而他其他题材的作品却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间。
  
  艺术品行业缺乏评判标准
  
  当前书画市场出现的种种“造星术”,已经严重影响到书画行业的正常发展,致使不少水平一般的作品身价暴涨,甚至拍出“天价”,而那些具备一定艺术造诣的创作者,因为缺少“运作”,反而面临被“打入冷宫”的境地。在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是“好东西”,艺术品的价值又是如何确定?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国艺术品行业缺乏相对规范的评价标准,由于没有规范的定价方法和标准,使书画家和画廊在定价策略上也没有依据,“摸着石头过河”,甚至不知所措。
  
  由于审美取向不同,人们对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有时会大相径庭。同时,书画价格的确定,也主要由书画家或画廊随意确定,凭感觉定价。而且价格虚高的现象比比皆是,令消费者感觉到书画价格没有可信性,严重影响书画消费者的信心。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产业想要良性发展,需要国家建立起一个完备而又健全的艺术品行业标准,一种公平公正的艺术品价格评判体系,这样才能促使许多收藏爱好者加入进来,共同推动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名家 厦门 戳穿

上一篇:清代古墓自在宫被盗案告破
下一篇:埃及发现迄今最古老法老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