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心之所向 便是诗和远方
2021-04-19 18:03:10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少年时,喜欢读诗,读来不解其中意,只是喜欢它的朗朗上口,喜欢它的荡气回肠。如今读诗,则是因为诗句中总有那么一处能够触动人心,令人陶醉其中久久无法释怀。
 
  捧一杯清茶,闲坐庭前,看花开花落,望云舒云卷,采撷最美的诗句,试着从古诗里走过一年四季,走过那时的风花雪月,品读诗里的远方,领略古人笔下的冬去春来,秋隐夏至。
 
  千年之前,春天的美,俯首皆是,但尤爱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里如画的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里,新生的翠绿总是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带给人们勃勃生机,那翠绿间一抹妩媚的红若隐若现,原是已经到了桃花初绽的时节,放眼望去,流连在江上的野鸭在水中嬉戏,显然是它最先感受到了江水温度的回暖!人间四月芳菲尽,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岂可辜负?若谈及春天之美,更在那绵绵细雨中的相思情长,一如李白笔下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有太多的模样,在诗中邂逅春天,在春天里收获希望。
 
  夏韵之美,美在幽静。古诗里的夏又是哪般模样呢?是绿萍逐波、十里荷塘,还是清风鸣蝉、竹席蒲扇?正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所描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惊飞了枝头上的喜鹊,夏日里安然静谧的村庄里传来阵阵蛙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诗人笔下的夏夜恬静悠远却又雄浑豪迈。“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虽然春色已逝,但我们还可以感受夏日枝繁叶茂带来的清凉。虽说四季的更替总是让人心生惆怅,但夏日的热烈与豁达却教会了我们如何勇敢地面对逝去、接纳未知。在古韵中,品读夏天,我们定能收获成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刘禹锡早在千年前便以豪迈的胸襟高唱秋日的旷达与洒脱,游走于云淡风轻的秋日旷野,胸襟自然也会变得宁静豁达。秋天虽没有春天那般五彩斑斓,也没有夏天那样绿意盎然,但它预示着收获,象征着希望,那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正是苏轼赠与好友刘景文的诗句,它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勉励好友切勿心灰意冷,妄自菲薄,要勇敢面对困境,努力获得新生。秋如是,生命亦如此。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寒风凛冽、银装素裹,这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许多娇艳的花朵因寒冷都失了颜色,人们也开始变得慵懒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好像变得迟缓而松散。一缕清香拂过,人们才知晓原来是梅花在独自盛放,它不畏严寒一枝独秀,勇敢地接受严冬的洗礼,骨子里尽是坚韧与勇气。“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不管残冬多么寒冷,它终不能妨碍春的到来
 
  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陶醉在四季的千姿百态中,让幽幽诗篇浸润我们的心扉,让千古绝唱滋养我们的灵魂。愿你我享受生命里每一个四季,优雅地在岁月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崔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姜东儒诗词选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