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知行合一、致真立人”:《诗悟人生》新理念传递中国精神
2016-08-23 11:56:26   来源:   评论:0 点击:

  \

  中国诗歌界的新秀,“知行合一、致真立人”新理念的倡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交汇与凝聚——一部诗集《诗悟人生》,承载着别样的价值和广大受众的期待。8月21日,《诗悟人生》出版发行座谈会暨“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理念分享发布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来自科学、文化、艺术、宗教、企业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精英人士出席活动。大家围绕新诗集出版的目的、背景、承载价值、社会意义各抒己见,分享体会,互动交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理念及社会传播价值。

  据悉,《诗悟人生》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发行,作者是被誉为“钢铁诗人”的江苏大学副教授霍向东博士。霍向东作为名副其实的理工男,自幼酷爱诗歌,教学、科研之余手不释卷、歌以咏志,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他在《诗悟人生》中,阐释了感情、文采、率真和诗词创作的关系,真和美、真和善之间的关系,包含了诗词理论、哲学思考和个人领悟。他认为,诗是见真、致真的最佳途径,“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应广泛应用,在简化诗词格律的基础上,引导普通人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致真”,具有时代意义。

  \

  霍向东的《诗悟人生》诗集,共分六篇。其在运河篇带领读者走入四季如歌的 “古京杭大运河”,亲情篇细腻、奔放地袒露出霍向东一颗赤子之心,景物篇其纵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悟篇浓缩了霍向东人生的感触和体悟。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烈军为《诗悟人生》作序,他阐述了与作者霍向东的钢铁缘、立人情、知行观、创新梦,其中指出,“‘知行合一’博大精深,不仅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告诉人们既不能好高骛远地知,也不要懵懵懂懂地行。将‘致真’作为‘知行合一’的落脚点,因为‘致真’是我们能知能行的,可以作为我们毕生的准则和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帮助学生独立作为最高目的,教师的职责所在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艺,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益。”

  李烈军和霍向东在工作与学习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共同形成“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的理念和追求。李烈军说,“我和向东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认为‘真’就是‘立人’的灵魂,创新的保证。”

  而霍向东表示,李烈军教授正是“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他认为“知行合一”就是接地气,李教授扎根生活,并把这种精神溶入他的教育思想中。

  在《诗悟人生》出版发行座谈会上,著名文学评论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徐肖楠,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知名作家、诗人阮雪芳,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安然,知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著名旅行作家黄明,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符、“资源沟通”理论奠基人、《三生有缘》作者、编导梁堂振博士、广州增城万家旅舍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波等,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解析,其中,“诗是知,教是行,跟着天使做天使,跟着魔鬼成魔鬼。诗意进入生活,诗意创造美好,美好的灵魂需要诗意。”

  “《诗悟人生》中的诗,有意境、情感的律动,有开阔、犀利、灵魂的意境美,是生命体验和心灵的互动,打动了人的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是对精神的淘洗和升华,像一束光照亮生命、照亮生活。”“ 知行合一的关键是‘真’。科研、文艺与哲学都‘真’!诗不是‘写’出来的,是‘真’出来的。”“科学家的诗词情怀与造诣难得可贵,不可复制。”“人生贪嗔痴,解脱戒定慧。要想不后悔,成就真善美……”引起与会者的强烈情感共鸣。

  据了解,“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其含义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又倡导学以致用,崇尚实践。有媒体报道称,自200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其中2014年5月4日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勉励大学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有评论人士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多次强调“知行合一”,并不是要我们照搬王阳明的思想,而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号召大家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窗体底端

  可以看到的是,不论是从中国文化角度作度量,还是从当代核心价值的实践对照,《诗悟人生》新理念向社会的传播与渗透,都具有创新内涵、引领意义,对人们的学习求知、道德修养、品格塑造、精神追求产生积极引导作用。不仅如此,诗集背后,还展现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群体矢志追求、敢为人先、心怀社会的抱负与担当,他们格物致知、不懈砥砺,与更多的人携手并肩筑梦“精神高地”,凝聚“中国精神”。(王林强)

  

\

\

相关热词搜索:立人 知行 中国

上一篇:香港文学节,打开城市想象空间
下一篇:因为你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