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宁愿站着死 也不跪着生——纪念李蔚如烈士
2022-07-12 09:23:50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近代中国饱受苦难,无数烈士先贤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点燃革命的火种,李蔚如就是其中一位。

  拼将傲骨撑天地,剩有灵犀照古今

  李蔚如字郁生,号鸿钧,1883年12月6日,出生在四川涪州新盛镇大顺场(今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其家族几代行医,在当地小有名气,父亲也有意让他子承父业。可是在那个反帝反封风起云涌的时代,小小的李蔚如早已立下报国之志。1899,他趁到重庆买药的机会,报考了重庆正蒙公塾并被录取。父亲本不想让他读书,但见他已考上,只好默许。

  在重庆上学期间,李蔚如受到邹容的《革命军》等进步书刊的影响,决心留学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父亲对他留学坚决反对,“跟我学医,不一样可以拯救人们的痛苦、医治百姓的创伤?”李蔚如回答:“行医只能解除人们身体上的痛苦,不能医治他们头脑里的愚昧、民族的创伤!”

  李蔚如到日本后,不但学习了先进的知识,还加入了同盟会,开启了革命生涯。1908年8月,李蔚如奉孙中山之命,回川视察同盟会工作,他伺机发动起义,但几次都没能成功。这时清廷密探四布,捕杀革命党人,许多人都退缩了,但李蔚如仍坚定地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他给好友的信中,他以诗明志,“拼将傲骨撑天地,剩有灵犀照古今”。

  辛亥革命爆发,李蔚如率领手下学生军打开重庆通远门,迎接革命军进入重庆。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李蔚如被委任为涪州地方司令长官,为当地百姓作了很多好事。后来他还相继参加和领导了四川讨袁、护国、护法之役。虽然在战争中屡建战功,但李蔚如眼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经过共产党员吴玉章的宣传,李蔚如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军阀混战无益于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于是他毅然解甲归田,回到涪陵大顺乡。

  高举革命大旗,促进社会更新

  回乡后,李蔚如并未停下革命的脚步,他开始致力于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他认为,要建设国富民强的中国,人才是最大问题,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兴办学校。于是他口苦婆心地与当地群众商量,“每年春秋搞祭祀,把分分文文积攒起来的钱,花在那些泥塑木雕上,结果呢,神并不保佑,日子照样穷。如果把这些钱捐出来办新学,培养自己的子女,岂不是更好吗?”群众们都被说服,于是新学得以建立,李蔚如被推举为校长,定校名为“更新小学”。学校招收初小到高小各年级学生,共九个班,课程开设比较完备。李蔚如亲自选拔教师,亲自给学生讲解国内外时事,教育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崇高理想,他还亲自为学校谱写校歌:“历史步步地前进,苦难的社会已将陨沉。我们同舟共济,向那无边学海前进。高举革命大旗,促进社会的更新”。为了鼓励学生发奋学习,他自己拿钱资助贫困学生,并购买学习用品奖励优秀学生。

  1925年孙中山逝世,李蔚如十分悲痛,他写信给挚友吴玉章、刘伯承,相约继续追求革命真理。后来,李蔚如开始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到新的革命洪流。

  为了进一步传播革命思想,开启民智,1927年,李蔚如创办了“弋阳国民师范学校”。学校教职工多是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在专业课之外还给学生们传授共产主义理论,学校经常组织同学进行反帝反封建和打倒反动军阀的宣传。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后来很多成了革命运动的骨干。比如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廖井丹、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顾问代北星等等。

  人民扬眉不纳税,八千人枪硬邦邦

  李蔚如返乡后,本不想过问政事,无奈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农民在高租重押的盘剥下本就苦不堪言,加上兵、匪、灾、疫和苛捐杂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蔚如见状心中不忍,于是在老友高亚衡的一再请求下,接手涪陵“四镇乡”(今蔺市镇、同乐乡、龙潭镇、新妙镇)的团练事务。

  李蔚掌握团练武装后,致力于为民争利,维护地方秩序,保护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他上任伊始即发布四镇乡联团宣言,明确规定“在联团区内不许任何军队作战、驻扎,不得有二十四小时的逗留和拉夫拉马、办理招抚,战期内不负所有正杂税和任何派款的交纳义务,违反或破坏宣言规定者则以武力对付”。军阀们慑于他在川军中的声望,不仅不敢肆虐,借路过境也要先打个招呼。

  以前地方团练主要用于剿匪,但李蔚如深知,不是土匪横行,只是民不聊生,贫困群众没了饭吃才去抢粮。李蔚如对土匪都网开一面,让其知晓错误并给以生活出路,使其安居乐业,还动员他们加入团练为民办事。在他的感召下,四镇乡的“土匪”大为减少。

  李蔚如掌握团练武装,在地方上敢于抗击强权,主持公道,为民办事。涪陵珍溪施鹤笙是前清翰林,其子施鹤雏是袁世凯临时约法会议的副议长,当地是有钱有势的名门望族,他们父子公然霸占重庆广阳坝学田公产,妄图变卖侵吞,中饱私囊。李蔚如知道后,立即号召涪陵学界联合组织清账团查账目,深受群众拥护。李蔚如的弟弟李仙舟也在“Goon”社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揭露施氏父子丑闻。在强大舆论压力下,施鹤笙不得不交出账目,听候查办。

  在与共产党人交往过程中,李蔚如逐步清醒地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他明确说“中国的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重点在于联合农民,还应该搞自己的武装”。1926年下半年起,他先后在大顺、新妙等地以团练传习所训练农民武装骨干,开展农运,建立农民武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的队伍有八千人之重,战士们均接受了较为系统思想政治和军事培训,成为一支颇具影响力革命队伍。1927年1月5日,为与刘伯承等领导的顺泸起义相呼应,李蔚如率领三千名精兵向南川城进发,有效牵制了反动势力的队伍。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李蔚如在训练地方团队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农会。他亲到各场镇公开讲演,向农民介绍湖南、广东农民运动情况,“我们闹革命,就是要穷人翻身,到那时候,分田分地给你们,土地就是你们自己的。要达到这一步,我们首先就要打倒我们的敌人帝国主义、烂军阀、绅粮恶霸。要打倒敌人,农民们就应该组织起来,办好农民协会”。他组织带领学生和部分教师到各乡镇的戏台上用演“文明戏”的方法来宣传革命道理。同时,李蔚如十分重视妇女解放。他在农村反对妇女缠脚,禁止蓄婢纳妾,主张妇女和男人一样参加农会,参加社会活动。

  四镇乡一带,历来地租剥削很重,大多是二八开或三七开。稍有灾害,农民连杂粮也要卖了抵租,年岁稍好,地主又要加租加押,很多人家搞得丢了镰刀把就饿饭。为了让农民得到实惠,李蔚如在四镇乡实行减租减息,得到群众极大拥护。在李蔚如支持下,四镇乡的农民种烟都不向军阀缴纳窝捐,防区军阀也奈何不得。李蔚如很注意宣传和组织发展农业生产。他深深知道,要搞好革命,要支援北伐,没有粮食是不行的。一些农会会员回忆说:“李蔚如跟我们讲话,还讲如何喂好耕牛,保护耕牛过冬呢!”

  李蔚如搞农会影响很大,到1927年上半年,不仅四镇乡,连长江北岸的李渡、石泉,乌江东西岸的白涛、庙垭、龙驹、罗云,甚至与涪陵毗连的垫江等县都有了农会,农民运动十分高涨。1927年6月24日,涪陵农民协会在大顺乡宣告正式成立,到会代表1000多人,会场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切肉需从厚边切 犁地专向不平犁”的横幅格外显眼,涪陵一时成为川东地区的革命据点。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眼看李蔚如领导的农军农会声震川东,反动势力坐不住了,趁着涪陵农民协会召开,刘湘派兵占领了冷水一带,摆出进攻四镇乡的阵势。

  1927年7月3日,李蔚如送来一封画有三个“X”的十万火急信,写信的人是他的学生和战友,同时也是涪陵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五师师长,名叫郭汝栋。信中,郭汝栋邀请李蔚如速去同乐镇共商军事。尽管身边有多人提醒小心有诈,但李蔚如仍对自己的学生怀有期望。

  然而,学生却让他绝望了。此时的郭汝栋已和刘湘等反革命势力勾结在一起,密谋陷害李蔚如。由于没有防备,李蔚如在同乐被捕,敌人随即设庭询问。

  “你为什么要当共产党?”

  “四川有几人配当共产党?我能为共产党员,虽死犹荣。”

  “你是四川著名的健将,有勇有谋,何以此次竟被擒?”

  “君子可欺以其方!”

  整个审讯过程中,李蔚如神色自若,慷慨陈词,充分表现了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威武不屈的崇高品德。

  由于李蔚如在川军中和地方民众中声望极高,刘湘等便匆匆将李蔚如杀害。临刑前,李蔚如叫随行的勤务兵取出纸笔,从容写下遗书,交代妻子给自己薄葬,并且“一切迷信事概不许作”。遗书写好后,李蔚如让勤务兵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银元掏出付给抬轿人,让其将自己的遗体抬回老家大顺,并特别嘱咐,下葬时,棺材一定要竖着埋。他说,他死了也要做一个不愿跪着生而是站着死的革命者!

  李蔚如虽然牺牲了,但他在涪陵和“四镇乡”播下的革命火种并没有熄灭。1928年天宝寺起义,1929年抗款军起义,都有“四镇乡”群众作基础。李蔚如的革命思想哺育了一代青年,其弟李仙舟、外侄陈寿珉、外侄女婿田鹤鸣均为共产党员、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重庆涪陵区纪委监委 杨东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青年愿以纸笔传精神 老上大五卅记忆永不朽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